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60篇
系统科学   169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63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生态校园建设的提出,是在微观层面上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的积极探索,通过运用生态适应、低影响开发、弹性设计的建设原则,具体探析实现校园场地如海绵似对雨水进行调蓄管理的\"海绵\"设施的设计方法,从而实现校园区域内雨洪的自然积存、渗透与净化,有效改善校园及其周边的水生态和水环境。  相似文献   
512.
自驾游以自由与个性化、灵活与舒适性等特点深受广大旅游爱好者喜爱,而其线路规划质量直接影响自驾游者的满意度。以全国5A级旅游景区为目的地,选取了一名西安市自驾游爱好者为研究对象,最初运用改良圈算法规划出各省份的游览线路,然后分别以时间最优和费用最优为目标函数,以年旅游时间限值、单次旅游时间限值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采用LINGO软件,求解出一条全国5A级景区的自驾游最优方案,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13.
研究了工件带有拒绝费用的3台平行机半在线算法。工件逐个到达,当工件到达时可以被接收加工,消耗一定的加工时间,也可以被拒绝,但此时要付出一定的拒绝费用。进一步假定工件的加工时间与拒绝费用事先成固定比例α(α≥=0)。目标为被接收工件的最大完工时间与被拒绝工件的总罚值之和最小。针对工件加工可中断情形,设计出半在线算法ARH,并证明算法ARH的竞争比为关于参数α的分段函数,且为紧界。
  相似文献   
514.
为提高马铃薯生粉的干燥效率,考察了果胶酶酶解预处理不同时间(60~180min)对马铃薯泥热风干燥特性及制备的酶解马铃薯生粉(pectinase-treated native potato flour,PNPF)理化性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酶解处理降低了马铃薯泥果胶含量和初始含水量,提高了薯泥干燥速率,干燥时间缩短了6.32%~7.81%;果胶酶酶解预处理制备的生粉中果胶、灰分、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显著提高,淀粉相对结晶度和生粉碘蓝值降低;同时酶解预处理制备的生粉与未处理生粉相比,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溶胀度,持油性显著降低,持水性提高了40.49%~49.58%,冻融析水率降低了26.23%~62.11%,其中酶解预处理180min制备的生粉(PNPF180)冻融稳定性提升幅度最大;糊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PNPF峰值温度降低,峰值时间缩短,崩解值上升,最终黏度和回生值下降。果胶酶酶解预处理可改善马铃薯泥热风干燥特性,缩短干燥时间,同时显著改善马铃薯生粉基本理化性质及加工特性。  相似文献   
515.
传统豆制品营养丰富,含水量大,但容易腐败变质,尤其是鲜食豆制品保质期短、运输储存均需低温冷藏。这严重影响了传统豆制品的产品品质与消费者的食用安全,限制了生产加工企业的产量及其产业化发展规模。确定传统豆制品腐败菌的来源和种类,分析不同腐败菌与豆制品品质变化的相关性,并采用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抑制,有效延长保质期,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从制作传统豆制品的原料大豆自身的种植土壤、种皮微生物与内源微生物,原料预处理、加热残留、加工辅料带入的安全隐患、设备清洗不彻底等生产加工过程的影响,以及贮藏环境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引起传统豆制品腐败变质的原因与途径。在原料存储和生产加工中,要进行高标准和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总结了引起传统豆制品腐败的细菌和真菌等主要微生物的来源、腐败现象、污染的豆制品。传统豆制品在贮藏过程中,针对腐败菌群体系呈现出不同优势菌群的动态菌相变化,应用传统方法结合现代技术进行腐败菌的系统分离和鉴定,根据特定腐败菌进行抑制是有效延长保质期的关键;针对传统豆制品腐败菌采用物理杀菌、化学抑菌和生物防腐等抑菌方法及其抑菌机理的阐述。特别是针对不同的传统豆制品品质及腐败菌的特点,采用新型物理杀菌技术结合安全高效、抑菌效果好的生物方法,尤其是对微生物源抑菌剂的应用,为有效延长传统豆制品保质期提供独特的优势,以期为传统豆制品保鲜的新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16.
【目的】对三峡库区典型县域巫山县进行滑坡易发性区划,为该县滑坡灾害风险管理和城市建设规划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及诱发因素共5个方面下的22个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影响因子,结合研究区963个历史滑坡数据,以30m精度栅格建立滑坡影响因子地理空间数据库;进一步在地理空间数据库中,基于全体样本(包括滑坡点与非滑坡点),采用十折交叉验证选择训练和测试数据集;随后,利用随机森林进行模型训练,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整个研究区进行全域滑坡易发性仿真分析,将结果划分为低、较低、中、较高、高5种易发性等级。【结果】混淆矩阵的准确率高达1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训练数据、测试数据和全体数据的曲线下面积值均为1.000;高易发区面积占整个县面积的5.83%,而区内历史滑坡数占该县历史滑坡总数的35.72%;高程、多年平均降雨量、兴趣点核密度这3个因子对滑坡的发生有更大贡献。【结论】基于巫山历史滑坡数据和随机森林构建的滑坡易发性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稳定性以及良好的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517.
【目的】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对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简称金佛山保护区)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食性作初步调查。【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走访调查、粪便显微分析法等,分析金佛山保护区林麝全年食物组成。【结果】金佛山保护区的林麝主要以木本植物的嫩枝叶和草本植物为食,藤本、蕨类和苔藓也有涉及。金佛山保护区林麝一年中共取食58种植物,隶属于33科50属,其中春季15科19种、夏季22科30种、秋季16科20种、冬季10科10种。【结论】初步了解金佛山保护区林麝全年取食植物类型,为人工养殖林麝的投喂食物类型提供参考,建议金佛山保护区人工饲养林麝可多投喂木本和草本植物,如菊科、禾本科、桑科等植物枝叶。  相似文献   
518.
为了提升在5G边缘计算场景下的自动驾驶业务连续性,保障车辆在高速移动下的鲁棒性和实时性,解决由于车载设备与5G边缘计算之间的通讯网络路径发生突变和变长,导致网络连接不可靠和拥塞丢包的问题,提出了增强型随机早期检测算法(stochastic fair-random early detection, SF-RED)和端到端双连接双链路技术保障业务鲁棒性,并提出硬件加速技术保障业务实时性。增强型SF-RED算法通过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识别应用,并基于不同应用来设计数据报文转发路径策略,实现基于多路径的转发和数据缓存以及报文拥塞下的丢弃控制,进一步改善丢包队列的管理。通过自动驾驶应用的实际案例证明,采用增强型SF-RED和端到端双连接双链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高速移动的自动驾驶车辆业务可用性,采用的硬件加速技术显著降低其业务时延。  相似文献   
519.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获取充足样本十分困难,导致最大似然估计算法学习到的BN参数精度往往较低,并且一些实际应用领域中已涉及多父节点协同影响约束的问题。对此,通过借鉴PAVA保序回归算法思想,提出了一种小数据集下基于修正乘性协同约束的BN参数学习方法。首先,判断已知样本数据中多父节点部分的参数是否满足乘性协同约束;其次,把不满足乘性协同约束的左右两边划分为整体,用PAVA算法分别对其进行调整,针对调整后的整体,根据不同父节点组合状态对应的样本数据量,给出3种权值不同的校正方法,对每个参数进行修正,得到最终参数学习结果;最后,运用经典草地湿润网络模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小数据集条件下,提出的方法不仅满足了乘性协同约束,而且KL散度始终低于其他2种方法,但运行时间略高于其他2种方法约1×10-3s,影响甚微。总体上,所提算法的综合性能优于其他2种方法。  相似文献   
520.
以Pichia pastoris GS115为宿主,对来源于特异腐质霉Humicolainsolens、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Hi、bglAa和bglAn进行异源表达。以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分析了3种酶的酶学性质,其中BglAn的酶活力最高,为90.83U/mg。3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值范围分别为55~65℃和5.0~6.0。在pH值为6.0、温度50℃、酶量2U的条件下,利用3种酶水解不同浓度的罗汉果苷Ⅴ。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酶水解底物的特异性差别较大,其中BglHi和BglAa水解罗汉果苷Ⅴ生成罗汉果苷ⅢE的转化率较低,仅为5%~7%;而BglAn在底物质量浓度1mg/mL,反应20min时转化率为96.5%;提高底物质量浓度到5mg/mL,反应1h时转化率也可达97.9%,基本实现完全转化。通过酶法转化罗汉果苷Ⅴ,获得了较高纯度的产物罗汉果苷ⅢE,为后期开发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罗汉果苷类甜剂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