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9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将甜瓜下胚轴接种在1/4 MS 固体培养基上能诱导其下端形成不定根。在生根过程中,内源腐胺含量增加了。腐胺合成抑制剂 D-精氨酸抑制下胚轴中腐胺的合成,也抑制生根。在外加 D-精氨酸的同时再添加腐胺提高下胚轴的生根率和根长到对照水平。以上结果表明,腐胺与甜瓜下胚轴生根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低温锻炼进程中,不同种类柑桔苗木叶片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不同是它们抗冻性差异的生理基础。最抗冻的柑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对电导率、总含水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最不抗冻的柚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对电导率、总含水量最高,可溶糖含量最低;抗冻性居中的橙的以上4个指标也居中。  相似文献   
14.
15.
评述了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期间的内源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多胺等生长物质的异常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雄性不育发生的可能关系,讨论了相关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一种在拟南芥种植介质泥炭土上滋生且明显抑制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生长的黄褐色霉状真菌;并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将该菌初步鉴定为黄色疣枝孢菌(Chromelosporium fulvum);进一步通过r DNA的ITS序列测序和比对分析,将其鉴定为黄色疣枝孢菌.该真菌种是广东省新记录种,且该菌抑制拟南芥的生长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在PDA培养基中添加愈创木酚和α-萘酚的平板法,对43株大型真菌进行产漆酶初筛,根据平板菌落周围产生的褐色和紫色氧化圈的显著程度初步筛选得到明显分泌漆酶的21个菌株.进一步将这21个菌株分别进行摇瓶发酵,用ABTS法检测发酵液中漆酶的活力,复筛出3个漆酶产量较高的菌株,分别为香菇L03、灵芝T1和糙皮侧耳5.33,其酶活分别为382.3、324.9和297. U·L-1.  相似文献   
18.
拟南芥突变体lac8-2和lac8-3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组已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证实,拟南芥At5g01040的编码蛋白Lac8具有漆酶活性.本研究通过PCR扩增技术,成功筛选出Lac8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lac8-2和lac8-3的纯合子.RT-PCR分析表明,突变体中没有Lac8基因的表达.因此,lac8-2和lac8-3均可作为Lac8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体,这为进一步研究Lac8基因在拟南芥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个新的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期研究表明,高度不育的infer1含有arf8-1和fer1-1.利用TAIL-PCR,研究组已经证实fer1-1为一个T-DNA插在At4g33050基因(鳊码Fer1蛋白)的突变体.于是,研究组从ABRC(the Ambidopsis Biological Re-souce Center)购买了At4g33050的另一个T-DNA插入突变体fer1-2.在fer1-2与arf8-1的杂交后代F2中,得到了一个与infer1明显不同的部分雄性不育突变体,命名为infer2,该不育株的所有后代均为部分不育.表型鉴定表明infer2在花发育、花的形态结构、角果的形态结构、植株的营养生长和植株的育性等方面与infer1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分子标记分析表明infer2仅含有arf8-1的分子标记而不含有fer1-2的分子标记.因此,可以确定infer2是一个不同于infer1的新的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infer1和infer2均可作为植物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研究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