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6篇
综合类   1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经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批准,拟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筹),成立大会初步定于2005年10月底或11月初在武汉理工大学召开,届时将举行第二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的主要议题是:(1)当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及其走向;(2)科技文化建设与我国和谐社会建构。会后将编辑出版《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研究》(第二辑)。有意与会者,请与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STS研究中心联系。联系人:顾老师;联系电话: 027-86551207;邮政编码: 430063; E mail: gsj@mail.whut.edu.cn关于召开科技文化专业委…  相似文献   
192.
CO2激光雕刻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CO2激光对非金属雕刻加工的机理,根据瞬间气化理论,给出了能量,加工速度和功率密度的关系式。计算了光学聚焦系统的主要参数。讨论了最佳参烽的取值范围,对于JS-A型激光雕刻机,在400mm×260mm雕刻范围内,雕刻100cm^2的试件,功率密度最大波动2.45%,一般情况小于1%,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9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产业是未来发展的战略产业,信息技术是当代新兴的生产力,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为加快信息化进程而建设的杭州科技信息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是杭州科技信息网建设中的两个主体,本研究是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意见的一项课题。本文仪对网络信息与光盘信息资源调研进行简述:1.网络信息(1)InternetIntern信息是目前世界上资料最…  相似文献   
194.
195.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工程与建设》(以下简称本刊)主管单位变更为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单位变更为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本刊为建筑科学类工程技术性期刊,面向城乡规划、建筑、建材、道路桥梁、水利水电、交通、市政、港航、环保及矿山工程等专业,竭诚为工程建设界的科研、技术、管理人员服务,为高校相关专业师生服务。本刊属大土木类专业期刊,专业性强,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96.
一、为什么要对101—109号元素重新制定中文名称国际上对元素英文名称的定名是通过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简称IUPAC)讨论决定的。我国则相应地使用单个汉字作为名称。选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固有汉字,如:金、银、铜、铁、锡、硫……;沿袭固有汉字的造字方法采用“左形右声”的左右结构的合体形声字,如:锂、钠、钾、铷、铯、钫……;另外一种属会意造字,如氢、氮、溴、碳……。其中合体形声字多为新造字或借用古字。在我国《化学命名原则》(1955)中包括了102个元素名称,《化学命名原则》(1980)中包括了105个元素名称,这次重新制定的名称中只限于105、106、107、108、109号元素,共五个元素名称。为什么要重新制定这五个元素名称呢?103号以前的英文名称都是经IUPAC推荐的名称,国际上并无争议。1964年底苏联科学家宣布获得了104号元素并把这个元素命名为kurchatovium,符号Ku,以纪念苏联科学家库尔查托夫(I.V.Kurchatov),到1969—1970年间美国科学家也获得了104号元素的另一些同位素,并把104号元素命名为rutherfordium,符号Ru,以纪念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E.Rutherford)。105号元素也于1970—1971年间先后在美国和苏联获得,美国人把这一元素称为hahnium,符号Ha,以纪念德国科学家哈恩(O.Hahn),苏联人把这一元素称为nielsbohrium,符号Ns,以纪念丹麦科学家尼尔斯·玻尔(N.Bohr)。从1971年以来IUPAC曾多次开会讨论,均未能确定统一的英文名称,造成了混乱。1977年8月IUPAC正式宣布100号以后的元素名称,终止使用以人名、国名、地名和机构名等来制定新元素的名称,英文名称采用拉丁文和希腊文混合数字词头加词尾-ium来命名,符号采用三个字母来表示,以区别以往元素采用的一个或两个字母的办法,想从根本上解决命名的分歧。如104号元素可命名为unnilquadium,符号Unq。这套命名方法虽得到使用,但仍有人不断提出意见。我国在《化学命名原则》(1980)中也只从106号以后元素采用了IUPAC的建议。中文定名为“10×号元素”,这样冗长的定名给使用者增加了困难。1994年IUPAC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又重新提出了仍按以往的命名方法制定新元素名称,并提出了讨论稿。1997年8月27日获得表决结果并以IUPAC名义发表正式文件,对101—109号元素重新定名。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张存浩院士代表我国出席了会议,会前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会议上,听取了部分院士的意见。二、101—109号元素中文名称的制定经过我们收到IUPAC对101—109号元素的重新定名的决定后,经全国名词委化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研究,认为根据IUPAC的决定应重新拟定101—109号元素的新的中文名称,并提出了如下几个原则性的意见,(1)101—109号元素名称仍采用以往使用的形声造字的方法;(2)避免与100号以前的名称同音,避免用多音字和怪异字,笔画要简单;(3)使用简化字;(4)所造之字符合汉语的文字规范。在全国征集意见过程中,各方面专家对104—109号元素的中文名称提出了40余个汉字供选择。1998年1月13日在京召开了101—109号元素中文名称审定会,经对收集到的意见逐字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了101—109号元素的中文定名意见。其名称使用的汉字已征得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现简要说明如下:101—103号元素钔、锘、铹仍使用原有定名。104号元素在《化学命名原则》(1980)中已定为“”,是根据1969年美国科学家为纪念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E.Rutherford)而定名的,其英文名称为“rutherfordium(符号Rf)”。这次IUPAC已肯定了这一名称,“”字在我国已使用多年,故仍采用。105号元素在《化学命名原则》(1980)中曾订名为“”(英文名为hahnium,符号Ha)。现根据IUPAC的建议改订为“”,其英文名称为“dubnium(符号Db)”。105号元素因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在获得该元素中也曾作过重要贡献,从而命名的。中文名称根据谐音定为“”,该字为左中右结构,但笔画较简单。以往的元素名称用字中也使用了左中右结构字,如:铷、锕等。106号元素的英文名称为“seaborgium(符号Sg)”,是以美国科学家西博格(G.T.Seaborg)命名的,中文用“”字,是为避免与以往元素名称相同或同音,如:锡、硒均读xī。107号元素的英文名称为“bohrium(符号Bh)”,是以丹麦科学家尼尔斯·玻尔(N.Bohr)命名的。中文名称定为“”最为恰当。但考虑到汉字中左中右结构的字没有“王”字在中间的结构字,而“”的字形简单符合造字法,故选用。108号元素英文名称是“hassium(符号Hs)”,该元素首先在德国重离子研究所获得,而该所位于德国黑森州从而命名的。中文定名为“”。经查《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中该字注为25号元素“锰”的旧译,但在1932年公布的我国第一部《化学命名原则》中25号元素已使用“锰”字。没有出现过“”字。109号元素英文名称为“meitnerium(符号Mt)”是以德国科学家迈特纳(L.Meitner)命名的。中文定名为“”,谐音较好。三、海峡两岸共同拟定101—109号元素中文名称IUPAC对101—109号元素英文名称重新确定后,两岸化学专家多次交流了定名情况,现在对101—109号元素的中文名称的定名已取得共识,可望共同使用这些新的元素名称。这就避免了元素中文名称命名时,各自分别创造出不同的汉字的问题。对两岸科技交流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7.
对辞书术语的定义格式作了查证,并通过与教材中的术语定义的对比,探讨两种定义格式的特点。根据参与术语翻译和标准评审的点滴积累与正反体验,将翻译定名中的常见问题尝试概括为十种。每种问题都举出实例,从逻辑、语法与格式三方面加以分析。文中举例虽取自信息技术和对定义的翻译,但所概括的定义的特点和常见问题适用于科学技术其他学科,适用于自行撰写定义。  相似文献   
198.
* 本篇名词选自《航天科学技术名词》。该书即将出版,收有航天科技名词7000余条。  相似文献   
199.
随着计算机、遥感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学科理论的相互渗透,以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计算机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体的数字化地图制图,取代了传统手工地图制图,并向以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为核心的信息化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转变。本文较为系统地总结福建省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在地图制图、空间数据挖掘、地图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地理信息系统及网络技术的研究应用状况,并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学科的关键技术发展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0.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于1992年11月19日召开了几个学术名词的研讨会。全国名委副主任黄昭厚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技术监督局、SI办公室、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机电部电子科学院、医科院药物所、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物理、力学、化学、电子、电工、电力、宇航等学科的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并邀请了人教、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计量、航空等专业出版社的同志参加。会议对国内某些涉及面较广的基本名词存在不统一的问题,特别是全国名委与国家技术监督局等主管部门所公布的个别学术名词相互间不一致的情况展开热烈讨论,除个别同志持保留意见外,绝大多数的专家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主要内容如下:一、质量、重量、重力的概念与定名质量(mass):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表述物质的多少。重力(gravity):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随地球自转的惯性离心力的矢量和。重量(weight):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会议认为这三个术语各有其自己独立的科学内涵,历来在物理学上是清楚的,从来没有混淆,也不能混淆。但在国标GB3102.3-86中,3.11“质量”所附的备注:“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表示力的概念时应称为重力”。这里把质量与重量作为同义词等同起来。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的这样称谓是个事实。大家讨论认为,科学术语的命名,其科学性是最主要的,不能迁就于日常生活中的俗称,特别是不能在教科书上混淆科学概念。教科书是教育下一代的工具,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更应尊重科学。学生受教育循序渐进,知识逐步增长,在小学、中学的各阶段逐步讲明重量、质量、重力的概念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至于日常生活中不符合科学性的俗称,只要它不进入书、刊、报纸、正式文献等,也不必干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优胜劣汰,一些不符合科学性的称谓将会自然淘汰。会议建议国家技术监督局取消GB3102.3-86中3.11“质量”条目所附的备注。二、原子量、分子量的定名国标GB3102.8-86中8-1.1“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备注:以前称为原子量。8-1.2“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定义:物质的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备注:以前称为“分子量”。国标译自ISO31,part 8;physical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physics。会上大家讨论认为,我国标准应该向国际标准靠拢,但在术语标准上靠什么?怎么靠?术语的命名是根据概念,我们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是指术语概念的等同。ISO公布英文名,同一概念的汉文名应由我们自己命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按概念内涵意译定名,要避免逐字硬译。原子量、分子量是中国历来的定名,其内涵定义与ISO公布的毫无差异,只是过去英文名用atomic weight。现今ISO取消atomic weight术语,改用relative atomic mass有其概念明确之处,但中文名却不必亦由“原子量”改为“相对原子质量”之称谓。历来中国人称“原子量”就表明其所定义的内涵。会议认为中国多年沿用“原子量”的术语,简单明了,并已“约定成俗”了。显示出汉字表意性文字的特色,具有鲜明的优越性,且概念定义是准确的,与国际标准给出的定义等同。会议认为,描述此概念的中文术语还应是“原子量”,不要因英文名称改动而改动。对应的英文术语则为relative atomic mass。在某些领域,亦可全称“相对原子质量”。同样:“分子量”对应英文名relative molar mass,中文名可全称“相对分子质量”。全国名委公布的化学名词再版时也需作相应修改。三、压力、压强的概念与定名在物理学上,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则称“压强”。因此压强、压力两个概念是清楚的,各有各的涵义。但国标GB3102.3-863-13.1中压力,压强定义:P=F/A。由此看来两个概念在国标上只取了压强一个概念。会议讨论认为,英文词只有pressure一个,由上下文分辨它表达的两个概念。我国在以前也只有“压力”一个词,由于科学的发展,压力、压强的两个概念的定名区分开了,并且进入了中学物理教材。这说明科学向前发展,名词术语也在进步。现今要把两个概念都已区分开的术语用在一个概念上,将会引起新的混乱。会上许多专家表示这两个概念混同一个名称,或一个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压强)同用压强、压力两个名称,在专业工作或教材编写上是绝对不行的。会议认为压强、压力两个词两个概念还应区分。至于有些领域(如有些工程学科)习惯把压力强度称压力而不称压强,有待今后逐渐过渡。四、电流表、安培表等的定名技监局量法(88)262号文中规定“申报生产许可证和评优的工业产品凡以计量单位的名称命名的,应改为以量(通称为物理量)的名称命名。如安培表应改称为电流表,电度表应改为电表”。会议对此规定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按此规定,如安培表、毫安表、微安表将不允许使用,这给实际应用带来许多困难。设想在电路中,只称“电流表”一种名,取消毫安表、微安表将给认读上造成麻烦、混乱。如果每一“电流表”都附以量级说明,造成文字冗长。这些术语的使用不会与法定计量单位的推广发生任何矛盾,会议建议技术监督局考虑对此条文进行必要的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