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基于分类学习的目标跟踪在面对环境中光照变化、目标姿态变化以及遮挡等复杂环境下容易出现漂移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分类器融合的压缩感知目标跟踪算法。使用压缩感知理论分块提取目标压缩特征,根据贝叶斯后验概率对特征进行筛选以构建目标模型,并提出一种二阶段样本搜索方法,通过粗搜索缩小样本的搜索范围,利用基于分类器排名的细搜索方法精确地找到目标的位置。实验表明,该算法与当前主要的算法相比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以及良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32.
互联网技术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联系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进,网格技术也诞生了。这种神奇的技术将各种计算机资源连接在一起,使得互联网发展实现质的飞跃,也标着网络的发展已达一个新的高峰。本文针对网格技术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其作为互联网竞争核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Ramey井筒传热方程一直是各类气井流温预测的基础,但前人应用和拓展Ramey方程时都未考虑沿程摩擦力做功对温度的影响。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依据,重新考察了采气井的一维井筒传热问题,得到了包含摩擦生热项的新井筒传热方程。井筒传热方程、管流压力方程和PR状态方程三者构成了新的凝析气井流动剖面预测模型,并用于塔里木油田柯深1井凝析气井流温流压和凝析液量的预测。模拟结果表明:在产量足够大时,摩擦生热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34.
施工现场火灾大部分是由焊割工的不规范作业引起的,施工现场往往聚集了大量的可燃物。如果对这些物品管理未设置专门仓库,防火安全距离不当,极易引发火灾。本文主要对焊割作业引起的火灾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安全预防措施,以达到减少火灾事故。  相似文献   
35.
搞清地层流体物理性质是科学管理油藏的重要前提,注气开发也不例外。基于简化实际气驱过程的"三步近似法"、物质平衡原理和相态基本原理等概念,将"差异化运移"和"加速凝析加积"两种气驱"油墙"形成机制与挥发油藏和凝析气藏开发实际经验和相态实验评价方法相结合,首次得到见气见效阶段"油墙"的溶解气油比、泡点压力、密度、地下黏度和体积系数等关键物性参数计算方法。用于国内多个二氧化碳驱开发试验项目呈现了很好的适应性,发现混相/近混相CO_2驱"油墙"泡点压力比原状地层油的泡点压力约高4.0~6.0 MPa,溶解气油比要比地层原油升高40~60 m~3/m~3;为注气开发油藏见气见效后油墙集中采出阶段生产井工作制度确定和采油工艺优化提供了主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低渗透油藏气驱注采压力系统诊断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注采压力系统对注气驱油效果影响很大。根据流场速度分布,提出气驱注采压力系统分析应首先关注主流线上的压力分布情况,实现"三维化一维";根据井间压力分布,明确游离态注入气尚未到达的油水两相共渗区为注采压力系统研究目标区,实现"三相化两相"。基于微分方程叠加原理提出并推导"拟单相"渗流压力扩散方程,进而建立气驱注采压力系统诊断数学模型,即"带移动定压外边界拟单相渗流"定解问题。首次区分"注入气-地层原油"体系和"注入气-油墙油"体系最小混相压力差异,即"两级混相"现象。应用新方法研究了井底流压对二氧化碳驱地层压力的影响,论证了增压见效阶段降低采油速度对实现混相驱的必要性,以及油墙集中采出阶段油井井底流压略高于"油墙油"泡点压力有利于维持混相的观点。研究成果对于矿场注气混相驱注采井工作制度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7.
脑机接口介导的行为可以被视为超越身体的非具身性质的感知行动过程,该过程因其能将思想转化为行动的能力而与普通人相比似乎承担更多的责备与惩罚,而这仅仅出于其无法控制的因素,因而据此引入道德运气理论。研究发现,已有关于脑机接口和道德运气问题的研究更侧重意向性的探讨,忽视了可控性视角下技术隐含的内在出错机制,而控制与意向性作为能动性的双重视角,对于考察脑机接口加持下的“人工身体”所附有的独特道德运气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38.
借助HFSS仿真软件,仿真验证了当馈电点和接地点位于地网短边且平行于短边时,PIFA天线性能较好,进一步全面分析了此情况下地网大小形状对PIFA天线阻抗、谐振频率、增益、方向图等天线主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网的长度、宽度对PIFA天线性能有不同的影响.这些结果将为PIFA天线在有限地网中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9.
介绍深亚微米工艺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互连线寄生电容提取问题,实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互连线寄生电容模型的建模与仿真,重点讨论了在建模过程中神经网络模型结构的选择,数据样本的处理,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神经网络模型的测试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良好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不仅在仿真中能够快速、准确地输出互连线寄生电容值,而且具备良好的泛化能力,从而满足了集成电路设计特别是布局布线优化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40.
注气开发低渗透油藏见气见效时间预报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气驱开发油藏见气时间预报油藏工程完备理论尚未见报道。首次提出应用完全非混相驱替、一次萃取和一次溶解膨胀三个步骤,即"三步近似法"简化真实气驱过程。引入"特征流管"概念研究波及区域完全非混相驱含气饱和度分布。结合相态理论和实验成果量化一次萃取和一次溶解引起的油藏流体膨胀。利用物质平衡原理和气驱增产倍数概念描述见气见效时的"油墙"规模。分别计算了见气见效时游离态、溶解态和成矿固化态三种赋存状态的注入气体占据的烃类孔隙体积,得到低渗透油藏见气见效时间预报普适理论模型。给出了CO2驱油藏见气时间计算简化公式,用于十个注气项目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3%。发现见气见效时间对见气前的阶段地层压力及其接近最小混相压力的程度、注入气地下密度和和理论体积波及系数较为敏感。指出提高见气前的阶段地层压力和增加体积波及系数是延迟见气的两项基本技术对策。研究成果对编制气驱方案、把握注气动态并及时制定生产调整对策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