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实验采用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离体肠段,观察了去甲肾上腺素(NE)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对蟾蜍离体肠段的自发收缩和电场诱发收缩中的作用,并对递质的相互作用以及递质的作用与动物机能状态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NE 对饱食状态下的肠段自发及诱发收缩具有抑制作用,而对较长时间饥饿状态下的肠段产生兴奋作用,L—ENK 的作用相反,经典递质和肽递质的作用可相互调节和变化,从而适应不同的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22.
水气交替(WAG)注入是改善气驱开发效果最经济有效做法,水气段塞比是注气驱油开发设计的重要参数。但现有研究方法和结果在普遍性、个性化和效率方面仍有不足。以水气交替注入单周期为考察对象,从扩大注入气波及体积角度得到低渗透油藏水气段塞比下限;从保持低渗透油藏地层压力角度得到水气段塞比上限和水段塞连续注入时间上限;通过引入主流管突进系数概念,结合混相气驱油墙描述方法,根据达西定律推导出单WAG周期内气段塞连续注入时间上限;并给出水气段塞比约束下的气段塞连续注入时间;首次得到水气段塞比油藏工程计算数学模型。本文研究发现:①水气段塞比合理区间受控于水和气的波及系数以及单WAG周期内水气段塞连续注入期间的注采比;②一般低渗透油藏在油墙集中采出阶段中后期水、气段塞均须采用时间序列上的锥形段塞组合。研究成果对注气开发方案编制和气驱生产调整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3.
针对陆表海台内浅滩单滩体规模小、储层厚度薄、非均质性强、平面分布具随机性、地震预测难度大等问题,以四川盆地自贡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为例,采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压汞及测井等多种资料,开展了陆表海台内浅滩型储层基本特征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认为陆表海台内浅滩型储层岩性、储集空间类型、孔喉结构及孔渗关系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储层非均质性强。指出了台内浅滩型储层为典型的相控型储层,储层发育受多因素联合控制,其中海平面多旋回的震荡变化决定了台内滩单个储集体厚度小、纵向上多期叠置的分布样式,而台地内部次一级微地貌差异决定了台内滩型储层在早期就具有较强的平面非均质性,同生期岩溶作用是台内浅滩型储层主要的溶蚀作用类型,云化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储渗性能,构造破裂及埋藏溶蚀作用进一步优化了储层质量。  相似文献   
24.
使用机械合成法制备了MnFeP0.6Si0.25Ge0.15粉末样品,研究了试样颗粒大小和半峰宽随球磨时间的变化关系.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该样品退火后为Fe2P结构,样品密度ρ=6.655 g/cm3,颗粒大小D=43.2 nm,晶格畸变量Δd/d=0.053 818,表明在球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晶格畸变.球磨100 h后,试样颗粒大小达到纳米量级.  相似文献   
25.
气驱开发油藏井网密度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井网密度对气驱开发效果有决定性影响。首次提出了考虑当前采出程度和混相程度的气驱采收率计算公式。以气驱采收率计算为基础,从技术经济学观点考察了注气项目在评价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建立了气驱井网密度与净现值之间联系。利用驻点法求极值方法得到了气驱开发油藏的经济最优井网密度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数学模型。本文研究成果对于注气潜力评价和油藏注气开发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低渗透油藏气驱“油墙”几何形态描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界定气驱类型的基础上,阐述了高压注气"油墙"形成过程。将气驱"油墙"形成机制概括为"差异化运移"和"加速凝析加积";并首次区分出控制气驱见效高峰期生产效果的"先导性显式油墙"和"伴随性隐式油墙"两种类型。基于简化实际气驱过程的"三步近似法"、物质平衡原理和低渗透油藏气驱增产倍数等概念,给出了见气见效时单井组内"先导性显式油墙"的形态、宽度、高度、面积、周长、体积等几何产状要素的定义和描述方法。进一步提出"油墙集中采出体积"和"油墙集中采出时间"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为见效高峰期持续时间估算和气驱开发阶段定量划分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注气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27.
油藏气驱开发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掌握气驱开发整体规律,尤其是产量变化规律是准确评价气驱潜力和科学编制注气方案的前提。以气驱采收率计算公式为基础,利用采出程度,采油速度和递减率之间的内在微积分关系,推导出气驱采油速度、产量递减率和气驱含水率、气油比等主要生产指标遵循的变化规律。首次给出气驱增产倍数的严格定义和乙型气驱规律曲线。研究成果为解释油藏气驱生产动态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油藏注气决策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2020年8—9月陇南白龙江流域泻流坡滑坡持续发生变形,严重威胁坡脚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以泻流坡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提取了泻流坡滑坡滑动前后的正射影像和数字地表模型,利用COSI-Corr软件对滑动前后的两期影像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得到滑坡表面特征点的偏移量信息,并通过DSM(digital surface model)的方法获取垂直向的变化量,最后对泻流坡滑坡的运动和物质变化进行了解译和分析,探讨了中高山峡谷区堆积层滑坡形成演化过程及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泻流坡滑坡变形区主要为滑源区左侧中下部和右侧次级滑坡,垂向最下滑移量5.89 m,平均水平位移6.24 m,滑源区近42%区域发生了形变;2020年6—9月,泻流坡滑坡滑动体积33 871 m3,堆积体积10 215 m3,降雨侵蚀体积23 656 m3;破坏模式为倾倒拉裂-蠕滑复合型滑坡。无人机高精度数据不仅可以清楚直观地识别滑坡形变破坏迹象,还可以进行地表垂直位移、水平位移、体积变化及滑动前后剖面的计算,为抢险救灾、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广...  相似文献   
29.
近年负责任创新成为国内外学政商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内虽有少量对已有研究的梳理,但大多聚焦理论溯源鲜见关于国内外理论实践发展差异的系统对比。为发掘国内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借助科学计量学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理论系统,明晰理论热点分布差异;通过比对研究主题和知识基础,发掘国内外在知识基础、研究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差异及共识;通过划分理论发展与制度化进程三个阶段,对国内外理论发展态势形成清晰比对。总之,通过归纳理论主题,探析研究方法,认识情景差异,试图挖掘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30.
埋存潜力评价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潜力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区分二氧化碳驱油项目评价期内的埋存量(同步埋存量)和油藏废弃后的埋存量(深度埋存量)基础上,提出了"三参量法"同步埋存量计算方法;在辨析气驱换油率概念基础上,依据物质平衡原理,考虑压敏效应、溶解膨胀、干层吸气和裂缝疏导等,首次得到二氧化碳换油率理论计算公式;联合油气渗流分流方程、Corey模型和Stone方程等相对渗透率计算公式,给出了自由气相形成的生产气油比确定油藏工程方法;根据气驱增产倍数概念,结合水驱递减规律,预测低渗透油藏气驱产量变化情况。总结提出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项目评价期内埋存量"3步评价法",即"油藏筛选→三参量预测→同步埋存量计算",完善了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潜力评价油藏工程理论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