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86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818篇
系统科学   696篇
丛书文集   1005篇
教育与普及   9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0篇
现状及发展   98篇
研究方法   5篇
综合类   18329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961篇
  2013年   685篇
  2012年   828篇
  2011年   905篇
  2010年   866篇
  2009年   1060篇
  2008年   1018篇
  2007年   1122篇
  2006年   854篇
  2005年   784篇
  2004年   684篇
  2003年   594篇
  2002年   521篇
  2001年   568篇
  2000年   645篇
  1999年   658篇
  1998年   636篇
  1997年   581篇
  1996年   599篇
  1995年   561篇
  1994年   485篇
  1993年   397篇
  1992年   370篇
  1991年   363篇
  1990年   318篇
  1989年   258篇
  1988年   122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116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108篇
  1983年   81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75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34篇
  1978年   19篇
  1965年   21篇
  1964年   21篇
  1956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91.
如果有人问你,你能想到的最致命的动物都有哪些?你能说出几个呢?狮子、鲨鱼和眼镜蛇可能是人们都能想到的,但是那些外表看似柔弱,体型很小的动物也会是致命的杀手吗?排在动物10大致命杀手第一位的会是什么呢?赶快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10名毒箭蛙别看毒箭蛙体型很小,身长一般不超过5厘米,但是它却能轻易地致人于死地。毒箭蛙的背部能渗出一种黏糊糊的神经毒素,这能使掠食者对它“敬而远之”。据说,每只毒箭蛙可以制造出足以让10个人丧命的毒素。毒箭蛙主要生活在巴西、圭亚那、智利等地的热带丛林里。第9名非洲野牛非洲野牛是生活在非洲大陆…  相似文献   
892.
小波降噪方法在电动机故障信号特征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油田电动机运行环境恶劣、结构复杂、故障信号中噪声干扰多的特点,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降噪方法对电动机故障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克服了传统滤波方法的缺陷,为提高电动机故障诊断的精度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同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93.
埋地管道防腐层缺陷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防腐层缺陷检测技术。比较了多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综合分析埋地管道检测技术组合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94.
网络攻防训练效果评估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网络攻防技能训练效果评估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它与其它技能训练效果评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提出了一种专门针对网络攻防技能的训练效果评估的研究方法。该方法较全面地考虑了影响效果评估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95.
介绍了目前压边力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其次描述了一套八点可变压边力分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随着拉深行程的变化实时改变压边力。重点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与工作原理,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以及整个系统核心控制算法的设计思路与实现。  相似文献   
896.
分析了区域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说明了区域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变迁,系统地对国内区域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简要评价,探讨了我国区域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897.
基于聚类的智能网页推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智能网页推荐系统的架构,其中包括数据预处理、聚类分析和网页推荐3个子系统,可以根据网站的访问日志来对用户进行自动分类,进而对网站的新用户在线提供网页推荐。提出了路径间距离的计算方法,进而研究了聚类子系统的结构,并通过对微软网站中用户访问日志的仿真实验,说明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98.
供应链风险识别是指识别影响供应链运行、造成供应链脆弱性的不确定因素的过程。分析了供应链风险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包括供应链背景设定,风险因素识别,情景开发,供应链薄弱环节识别,风险组合构建、优化和评估的基于情景分析的供应链风险识别流程,并对总部位于英国的A公司进行了当亚太地区出现类似SARS的传染性疾病流行的情景时,其全球供应链风险的识别。最后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9.
首先分析了在必要的专利制度缺失情形下,由于创新资源的公共物品特性,使得使用者产生了“免费搭乘”的动机,使得社会必要的创新资源的总供给量总是严格小于对整个社会帕雷托最优的提供量。其次,通过建立一个合理专利保护期的理论模型,论证了一个合理专利制度的设立问题。  相似文献   
900.
一、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制导武器也称精确制导弹药,英文名分别为Precision Guided Weapons(PGW)和Precision Guided Munitions(PGM),是目前国内外通用的、跨行业、跨军兵种的一个军事技术术语,是以制导与非制导分类的、泛指所有带制导控制装置的、一个庞大的武器范畴。按它的运载平台,可分为舰载、机载、陆基或车载、天基或星载这几大类别的精确制导武器。上述各大类别还可进一步加以分类。例如,机载精确制导武器,既是这个庞大范畴中的、专用于军用作战飞机的一类武器,同时也是航空武器系统范畴中的、带制导控制装置的一类武器。因此,精确制导武器,仅仅是分类学上的一个通用术语,而不是特定行业的一个专用术语。2000年10月出版的《中国航空百科词典》和2001年1月出版的《国防科技名词大典》航空卷,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仅作了定性描述,即:命中精度极高或具有直接命中能力的制导武器的泛称,又叫灵巧武器,此名词出现于越南战场上使用激光制导炸弹以后;并补充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带量化指标的定义。后面这句话指的是,美国兰德公司的一位专家James F.Digny,在1975年P-5353 Precision-Guided Weapons研究报告中,用具备50%以上命中概率来定义精确制导武器,国内有个别人在文章中曾加以引用,除此之外,未见国内外任何其他学者用命中概率给出定量的定义。武器的命中概率,是武器作战效能分析时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制订作战计划时计算投入兵力的基本依据,通常用相应的随机变量(如命中弹数或弹着点误差)在某一范围内出现的概率表示。而求出这个概率必须知道有关射弹和目标的特性,即首先必须知道射弹的散布情况,一般用概率偏差E或圆概率误差CEP,来表示围绕散布中心的射弹密集度,对应的射弹出现概率为50%,这个以ECEP构成的射弹散布面以前叫做“半数必中界”;也可用标准偏差或均方差δ、平均偏差ε、最大偏差Mmax,来表示围绕散布中心的射弹密集度,对应的射弹出现概率分别为68.3%、57.5%、99.9%;然后还必须知道被攻击目标的面积(被弹面)大小,并根据射弹散布面和目标被弹面的重合程度,用相应的数学公式求出攻击这个目标的武器命中概率。由此可知,圆概率误差CEP是与弹药相关、而与目标无关的大量实验统计值;命中概率则是与弹药、目标、射手和环境相关的理论计算值。在作战使用时,按照最小命中概率或确保完成任务的命中概率,来选定武器数量和出动兵力,这个预期的命中概率一般达到90%,甚至更高。这意味着用命中概率来衡量武器的准确程度,确实有不妥之处。从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举出不少例子。例如,射击比赛用的是规定的精密枪械或弓箭,但比赛结果总有名次之分,命中环数少的射手,人们只会说他技不如人,不会埋怨枪械或弓箭不准确。当然,假如它们的命中概率只有50%多一点,意味着将近一半的子弹或箭头飞了,这样的伪劣产品是进不了比赛现场的。这说明用命中环数或者命中概率来衡量枪械或弓箭的准确程度,是不恰当的。从学术上讲,学过数理统计或概率论的人知道,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一切事件,称为随机事件;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称为事件的概率。发射投放的炮弹、火箭弹、导弹或炸弹,命中目标或未命中目标,就是这样的随机事件。而用来表示这种随机事件的命中概率,不仅与弹药、枪械或弓箭自身的质量高低有关系,还与射手的素质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而且后者的影响更大。如前所述,衡量弹药、枪械或弓箭的准确程度,应该用它们的圆概率误差CEP或概率偏差E来表示,也可用标准偏差或均方差δ、平均偏差ε、最大偏差Mmax来表示。二、空地导弹从前述空地导弹的分类可知,它是一个包含从空中攻击地面、水面、地下和水下目标的,由战略、战术、通用、专用各类导弹组成的庞大武器类别,其中的“地”字应理解为我们所在的“地球”。关于“空地导弹”一词,国内有人在“地”之后加上带括号的“面”,表示包含地面和水面,与两个英文名词Air-to-Ground Missiles(AGM)和Air-to-Surface Missiles(ASM)相对应。实际上,这两个英文名词反映美英两国的习惯用法,其含义是相同的,这从美国三军统一的机载导弹编号体系和英国《简氏空射武器》年鉴(JALW)以及国内外武器手册可以看出来。美国用AIM和AGM,英国用AAM和ASM,分别代表所有类别的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可见,在“空地导弹”一词“地”后加上“面”字是多余的,改为“空面导弹”也涵盖不全;同样地,把空地导弹仅视为从空中攻击地面目标,并将其与从空中攻击海上舰艇的空舰导弹、攻击地上坦克的机载反坦克导弹等并列,也是不恰当的,它们应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处在主、从两个不同的层次上。因此,在航空武器领域,统一使用“空地导弹”这个术语是合适的;同时,应将空舰导弹、机载反坦克导弹、反辐射导弹、诱惑导弹等专用空地导弹,均纳入空地导弹这个大类之中。三、防区外导弹防区外武器(Stand-Off Weapons,SOW)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一类新型战术空地武器,防区外导弹(Stand-Off Missiles,SOM)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防区外制导炸弹。防区外武器的模块化设计,使其成为一个能满足多种作战任务需求的完整的武器系列。为有效毁伤坚固点目标,可选用该武器系列中的带各种单一式战斗部的型号;为有效毁伤面目标,可选用该武器系列中的带各种子母式战斗部的型号。防区外导弹是在防空火力区域之外从空中发射、精确攻击战场纵深高价值目标的一类战术空地导弹。防空火力区域按防御布势,一般分为点防御、面防御和战区防御三个区域,其纵深现约为10~30km、30~120km和大于120km。与此相对应,防区外导弹一般分为近距、中距和远距防区外导弹三类。根据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签订的《限制战略武器条约》(STALT)和《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规定,射程超过600km的空射弹道导弹和空射巡航导弹,属于战略武器范畴,因此,防区外导弹的最大射程均不超过600km,使其仍属于战术导弹武器范畴。根据美国与7个发达国家于1987年签署的、后有33个国家加入的《导弹技术管制条例》(MTCR)规定,战斗部重量超过500kg、射程超过300km的各类导弹,不得向外国出口,因此,出口型防区外导弹的最大射程均不超过300km。防区外导弹与空射巡航导弹和通用战术空地导弹,虽同属机载武器中的空地导弹范畴,但在结构和性能等方面有其特点,在作战使用方面更有其优势。三者的主要差别如下:按射程大小,防区外导弹位于空射巡航导弹之后,但居于通用战术空地导弹之前;按战斗部,防区外导弹采用常规装药的单一/子母式战斗部,空射巡航导弹采用核装药/常规装药的单一式战斗部,通用战术空地导弹采用常规装药的单一式战斗部;按作战任务,防区外导弹用于中/远距、战术/战略攻击纵深固定/活动目标,空射巡航导弹用于超远距、战略攻击纵深固定战略目标,通用战术空地导弹用于近距、战术攻击战场固定/活动目标。四、布撒器与子母炸弹因受行业、专业和外文的限制,加上对航空武器的发展历史和有关外文名词的含义不甚了解,有人把所谓的“系留式布撒器”当成是继“子母炸弹”之后的新发展,并举出英国的JP-233和德国的MW-1子母炸弹作为代表(其实,美国早在越南战争中就使用了多种固定安装在飞机上、由导管发射的子母炸弹,如CBU-14和CBU-25,前者由114颗BLU-3杀伤小弹“菠萝弹”和6管SUU-14子母弹箱组成,后者由132颗BLU-24杀伤小弹“柚子弹”和6管SUU-14子母弹箱组成),进而,把新发展的带子母式战斗部的防区外导弹,从国内外通用的“防区外导弹”(SOM)中分离出来,称其“不再属于导弹,而应属于布撒器的范畴”,在航空武器中另立一个叫做“布撒器”的新类别。这种分类与国内外通用的航空武器的科学分类(见诸国内外军用百科全书和各类武器手册)是不相符的;而被人译为“布撒器”的英文原文dispenser,作为军语的基本含义是“子母弹箱”(见诸国内的《英汉空军辞典》等工具书),在英文图书、文献中,其前一般有submunitions(子弹药),其后一般有weapon或missile,表明其为抛射小弹的武器或导弹;且中文“布撒器”字面上不具有任何武器特征,使人们以为是飞机洒水灭火、播种造林、喷药杀虫、人工降雨和抢险救灾等专用器具,很难想到其实际上就是武器;而在分类上不按弹道、制导、动力、结构和作战使用等基本特征,仅以子母式战斗部这一局部形式,是不足以另立新类的,只会以偏概全、难圆其说,使得同一名称、同一编号、不同序号、同属一个系列的防区外导弹,如美国已经装备使用的AGM-130A、B、C、D、E1、E2、E3等各型号,有的叫导弹,有的叫布撒器,自相矛盾、难以理解。有鉴于此,在军用航空技术领域,为避免概念混乱,利于技术交流和规划管理,应当称为“带子母式战斗部的防区外导弹”,并将其仍旧纳入国内外通用的空地导弹范畴,而将“布撒器”这个名词仍旧留在民用航空技术领域,词义明确,避免误会。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国内新闻界也很少见到把“布撒器”说成是武器,甚至是一类新武器,在报道战争中有国际公约明文禁用的武器时,经常出现“集束炸弹”(cluster bomb)一词,当然在军工界还会出现“子母炸弹”(dispenser bomb)一词。关于这两个武器术语,人们从中文词义上容易视其为同一武器,从英文词义上可看出有所区别,但从技术角度看则相差甚大。这两种武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出现并大规模使用的新型航空炸弹。集束炸弹是采用弹箍将多颗炸弹并列捆绑在一起挂到集束弹架上,或将其串列单个捆绑到集束弹架上而构成的,释放弹箍即可将小炸弹投掉。这些集束炸弹所带小炸弹数量有限,仅用于低速飞机临空定点投弹,早已随老式飞机而退役。取代这些集束炸弹的是采用弹箱内装大量小炸弹的新型子母炸弹,其中包括固定安装在飞机上、由导管发射的子母炸弹和一次性使用的投放式子母炸弹,后者在外形和使用上与普通炸弹一样,称之为“可瞄准”(aimable)的子母炸弹,不必飞临目标上空投弹,成为现代攻击飞机广泛装备使用的大面积轰炸武器。五、超视距空空导弹现代空战已经进入超视距空战的时代,超视距空空导弹成为主攻武器。超视距是指超过人眼视力能观察到的距离。“超视距”(Beyond Visual Range,BVR)中的“视距”,是以人眼视力为基准、衡量飞行员空中观测能力的一个术语,常用“空中能见度”——飞行员在空中用目力所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最大距离来表示。能见度是航空气象观测的主要项目之一。影响能见度的因素,主要是大气中的固体微粒(烟粒、沙土、尘埃)和水汽相产物(云、雾、雨、雪、冰晶等),其数值随观测者、观测时间和地点以及观测用的仪器设备的不同而改变,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指标。在空空导弹领域,一般以10km能见度作为标准视距,将空战划分为近距空战和超视距空战、以及与之相应的近距空空导弹和超视距空空导弹。需要说明的是,导引头的视距不是划分近距/超视距的标准,因其数值随导弹类型不同而差别悬殊,同类导引头也有较大差别;同时,应将空空导弹领域的“超视距”(BVR),与电子通信领域的“超视距”(Over The Horizon,OTH)加以区别,因后者是衡量陆基/舰载雷达探测能力的一个技术用语,是基于天空电离层反射电磁波原理来克服地球曲率或天地线造成的观察障碍的含义,与克服人眼视力观察障碍的“超视距”(BVR)能力是两回事。此外,还应将其与空地导弹领域的“防区外”(Stand-Off)加以区别,因后者是以目标防区为基准、衡量对地攻击能力的一个技术用语。为避免“超视距”概念混淆不清,在航空武器领域,如果出现OTH一词,可将其译为“超地平”,如将“OTH radar”译为“超地平雷达”,既符合英文原义,又不与“超视距”相混淆;同时,在航空武器领域,“超视距”和“防区外”分别表示空对空和空对地攻击能力,张冠李戴或取而代之,容易造成概念错误。同所有分类方法一样,用“视距/超视距”分类仅着眼于射程,并不能反映空空导弹的全部性能和现代空战的全部特点,因此不能绝对化。首先,要把分类与使用区分开来,这就是说,它并不意味着划入超视距范围的空空导弹,只限于超视距空战。实际上,现役超视距空空导弹大都具有一定的近距空战能力。其次,要把一般与个别区分开来,10km标准视距既是人眼视力的统计平均值,也是当时近距空空导弹一般所能达到的最大射程值。这就是说,它并不意味着凡是射程超过10km的空空导弹,一定是超视距空空导弹;或者,凡在10km以外进行的空战,一定是超视距空战。以目视识别和以机动格斗为基本特征的新一代红外型空空导弹,其射程达到20~30km,但它是为近距格斗空战而设计的、并成为近距格斗空战的主攻武器,因此人们仍然把它们划入近距格斗导弹范围。目前,新一代空空导弹的发展,已经突破了“视距/超视距”分类的界限,出现了中距拦射兼顾近距格斗的新型空空导弹,并进一步朝着具有双射程、双功能的空空导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