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21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91.
针对慢小目标在雷达相邻帧间因不能连续检测,造成雷达丢失目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化多帧积累滤波的慢小目标探测方法。利用帧间差分技术去除固定杂波对慢小目标的干扰,引入了最小外接矩形的长宽比(F3)、占空比(F2)和像素值(F1)3个参量值作为滤波的特征因子,运用图像标记技术提取积累区域上述特征因子,最后通过控制特征因子去除目标中慢动杂波,提高了雷达对慢小目标的探测性能。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2.
在跟踪加搜索工作方式下,相控阵雷达既要对已捕获的目标保持稳定跟踪,又要继续搜索责任空域发现新目标,为此提出了一种波束调度策略。在交互多模型框架下,基于状态的一步预测估计了目标的预期驻留时间,以检测概率和跟踪精度为约束条件进行了优化,基于驻留时间估计了目标的预期噪声方差和预期误差协方差,定义了目标跟踪的紧迫因子、偏差因子和调度系数,在各个时刻估算所有目标下一时刻的调度系数,根据调度系数大小确定下一时刻的波束指向,指挥波束进行照射,当波束照射到目标上时,更新量测噪声并滤波,当波束未照射到目标上时用预测值表示目标状态,仿真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3.
本工作利用介质阻挡放电装置,观察到单臂螺旋波、多臂螺旋波与靶波,发现在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不同臂数的螺旋波斑图可以相互转化.利用唯象模型模拟了不同臂数螺旋波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拓扑缺陷(断层)向螺旋波中心移动时,会引起螺旋波臂数的改变,若断层与螺旋波拓扑荷同号,螺旋波臂数增加,若断层与螺旋波拓扑荷反号,螺旋波臂数将减少.  相似文献   
494.
对刺槐林生长状况的准确分类制图,是刺槐林生长动态监测和枯梢退化原因分析的基础,对指导防护林建设、更新以及研究区其它树种的植被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刺槐林为对象,采用2013年6月9日IKONOS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决策树分类器对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定义一组规则提取出刺槐林地分布范围,制作刺槐林地掩膜,创建灰度共生矩阵来区分健康树冠和林下禾草。结合实地样方调查信息,选取感兴趣区进行监督分类。刺槐林的三个健康度由原位的5个树冠条件指标决定。分类结果表明,刺槐林健康状况分类结果与实地样方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混合矩阵进行精度评价,总精度达到84.315 9%,Kappa系数为0.765 2。  相似文献   
495.
黔东南黎平县四寨村和肇兴村两个侗族传统村寨具有较高的识别性和文化价值,旅游开发强度的不同越来越影响二者景观资源格局的差异。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比较分析四寨村和肇兴村景观斑块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采用1︰500地形图实地勾绘小班,利用ArcGIS 10.2和Fragstats 3.3软件计算景观指数。结果表明:四寨村自然斑块面积较肇兴大,人工斑块面积较肇兴少,耕地和林地是两个村落的优势斑块,四寨村大面积斑块类型多于肇兴村,林地在两个村落中均具有较大的平均斑块面积;四寨村较肇兴村斑块边缘形状更复杂而不规则;斑块边缘密度和斑块密度表明肇兴村景观异质性大于四寨村,景观破碎化程度更高;四寨村各资源类型斑块在空间配置上更为聚集。研究建议在进行侗族村落保护性开发时,注重村落内优势斑块的保护,维持景观的延续性;加强景观斑块资源的管理,合理引导斑块的资源开发,集约化发展村落,提高景观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