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7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有利储层预测是制约目前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勘探由山头向内幕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济阳坳陷平方王油田下古生界潜山为研究对象,利用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学、岩心常规分析等多种技术方法,分析内幕储层储集空间成因类型,明确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最终建立储层发育改造模式。结果表明:下古生界发育大套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是内幕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内幕储层发育原生孔隙、构造裂缝、溶蚀孔洞-裂缝3种类型的储集空间,3种储集空间类型决定了储层受控于岩石类型、构造改造、流体改造3种地质因素;岩石类型是基础性因素,不仅决定了原生孔隙的量,且进一步影响岩石抗溶蚀与构造裂缝发育程度;构造改造是关键性因素,构造裂缝与溶蚀孔洞-裂缝的发育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流体改造是决定性因素,深部热液和有机酸联合溶蚀形成了大量孔洞、微孔、微裂缝,大大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52.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对高校足球课程应对学生体质下降、教师和学生角色转变、教学内容设置等问题有很大的影响。"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与高校足球课程改革的融合可以通过充分调动教师的责任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的选择、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1996-1997年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获得的约50米雪芯的精定年,利用雪芯顶部32.93米的氧同位素组成恢复了南极伊利莎 白公主地过去150年来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0年来伊利莎白公主地的气温下降了近2摄氏度,在全球特别是南关球搂150年来平均气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的背景下,伊利莎白公主地的降温趋势可能是南大洋独特的环流形式环南极波(ACW)在特殊地形(加大的冰盆)影响下在南极冰盖边缘的表面形式。  相似文献   
54.
南极冰芯定年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年研究是冰芯研究的基石.为此,本文综述了南极冰盖冰芯定年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南极冰芯定年的主要方法有:利用季节性参数(δ18O、主要离子和微粒等)的季节变化特征,参考层位(如放射性物质参考层和火山事件参考层)、放射性同位素、理论模型、冰孔内古温度记录和同其他记录比较等.各种定年方法适用的时间尺度不同,精度也不一样.在实际应用中,应利用各种方法对冰芯进行综合交叉定年,才能得到较为精确的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55.
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建筑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和宝贵的经验.介绍了水利工程量计量的项目确认,阐述了水利工程工程量计量的操作规程及管理.  相似文献   
56.
对 1996~ 1997年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获得的南极洲伊利莎白公主地区 2个雪坑及 5 0m雪芯样品的阴离子、阳离子和δ18O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在浅层雪坑内 ,Cl-和Na+的浓度变化与δ18O的变化异相 ;NO-3 的浓度变化和δ18O的变化同相 .这些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波动 ,反映出良好的年层效应 .随着深度的增加 ,δ18O的年层效应在 3m左右 (约 10a)逐渐被平滑 ;Cl-,NO-3 和Na+则在 5 0m雪芯范围内 (约 2 5 0a)保持了较清晰的季节变化层 ,这为本区冰盖时间序列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 .与此相反的是 ,无论在雪坑内还是在雪芯中 ,陆盐离子Ca2 +均不具有明显的年层效应 .  相似文献   
57.
泥质岩和砂岩地层压力转换与油气藏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前人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对泥质岩静水压力带地层压力转换、异常超压带地层压力转换以及砂岩中的地层压力的转换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两方面的研究:砂、泥岩输导性能对其地层压力转换影响的研究;断裂对砂、泥岩地层压力的转换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58.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将计算机用于教学的先进方式,即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多媒体CAI课件开发过程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雪冰中δ18O的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月14日-2005年3月7日,在天山乌鲁小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雪坑中连续观测取样,频率为1次/周,分析了其巾的部分表层雪样品和粒雪坑样品中的δ18O.结果表明:表层雪样品的δ18O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与月平均温度关系密切.粒雪坑样品中的δ18O在9月底至次年6月初变化较小,升华对雪坑1 m以下雪冰中δ18O的影响不超过-2‰,整个雪坑都较好地保持了δ18O的季节变化特征.但6月初-9月底融水对雪冰中δ18O的影响巨大,冬季形成的δ18O低于-30%的中、细粒雪层,经过夏季融水的改造,可成为δ18O-11.6‰的粗粒雪和冰片层.融水可使雩冰中δ18O的改变最>60%.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冬季形成的低δ18O雪层经过夏季融水的改造,其内的δ18O可以完全被平滑.  相似文献   
60.
济阳断陷湖盆输导体系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济阳坳陷为例,在陆相断陷盆地输导体系要素及其输导空间型式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网毯式"、"T型"、"阶梯型"和"裂隙型"四种输导体系典型样式.其中网毯式输导体系又可分为侧向斜坡模式和垂向断裂带模式,阶梯型输导体系可进一步划分为断裂-砂体模式和断裂-不整合模式.陆相断陷盆地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构造部位发育不同类型的输导体系样式,它们共同组成了断陷盆地复式输导体系网络,控制了油气分层、油藏分类及分布特征.在高度概括陆相断陷盆地输导体系样式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网毯式和T型两种模式的成功勘探实践为例,说明断陷盆地输导体系样式不仅是不同地质要素的空间组合,还深刻表现了对成藏的控制作用,更深入反映了陆相断陷盆地油气的运聚规律,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理论、方法的不断完善,必将在勘探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