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7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21.
针对目前酿酒工业发酵监测过程中人工工作量大、数据不连续、较陈旧的数据监测与记录方式等问题,设计用于发酵过程自动监测的便携式监测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埋入窖池,实时监测分析酒窖中的温度、p H值等参数,实现监测数据采集实时化、传输无线化、分析智能化。该技术对于白酒发酵应用市场有着较为广泛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2.
(k,d)-优美标号因为参数k,d可以取很多值,从而使得一些优美图是(k,d)-优美标号的特例.本文给出了(k,d)-优美标号的概念,定义了T(n+1,m)-蜘蛛树,并证明了T(n+1,m)-蜘蛛树不同情形下的(k,d)-优美标号.  相似文献   
23.
根据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总结归纳,对南极冰盖中各主要化学离子的来源、平衡、时空分布特征做了概括性总结,同时,对南极冰盖几支主要冰芯的研究成果做了比较,重点介绍了Vostok冰芯的最新研究进展,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的最新研究进展也在本文中做了介绍,并对南极冰盖冰川化学和冰芯记录的气候环境及物质平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泥质岩和砂岩渗透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质岩和砂岩是油气成藏过程的两种重要输导介质,其渗透率的大小反映了其输导性能的好坏.前人对泥质岩渗透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砂岩渗透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研究.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需要解决的问题:泥质岩和砂岩在破裂前后渗透率的变化特征;泥质岩和砂岩的平行层面和垂直层面渗透率的差异研究;外加应力与裂缝成不同角度时,应力增减对裂缝渗透率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油气藏封盖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气藏的封盖机制是油气藏形成机制的重要内容.对上倾方向上有封盖层的油气藏(即常规油气藏,包括背斜圈闭、上倾型构造及地层圈闭)的封盖机制和上倾方向上没有封盖层的油气藏(深盆气藏)的封盖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加强油气封盖与油气运移和聚集相关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新近系生储盖、圈闭及输导等条件的研究,探讨不同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的差异,并建立3类油气聚集模式。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新近系油气成藏具有它源供烃、储层发育、断层输导和晚期成藏等共性,但不同凹陷的成藏条件差异较大;自盆地外围凹陷向渤中凹陷,新近系的供烃层系变多变新,新烃源岩层的贡献逐渐增大,盖层质量逐渐变好,新近系油气输导方式主要有通源断层直达、次级断层调整和混合输导式3种;油气聚集模式概括为"原生供烃-通源断裂输导-构造控圈"披覆带聚集模式、"次生供烃-浅部断裂输导-断层控圈"浅凹带聚集模式及"混合供烃-复式输导-不整合控圈"斜坡带聚集模式3类;披覆带模式成藏条件最优越,适于新近系大规模油气聚集,而分别受保存条件、输导条件制约的斜坡带、浅凹带聚集模式,新近系油气相对不甚富集。  相似文献   
27.
 研究数控铣床几何误差检测及其补偿技术,对高速数控铣床工作空间中的平面误差场的检测、建模和补偿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探讨。对几何误差的基本特性,在单轴轴向运用高精度的HEIDENHAIN直线光栅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满足基本测试条件下,误差的基本特性成立,这为提供新的误差测量方法打下了基础;针对数控铣床运动过程中的反向间隙,提出了插补运动综合几何误差的间隙补偿技术和算法,数据处理后的测量结果显示反向间隙可以很好地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28.
Lambert冰川流域东西两侧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2~1993年,中国科学家参加了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对Lambert冰川流域西侧的考察,1996年起中国南极考察队对Lambert流域东侧进行了多次考察.本文基于以上考察的研究成果,对Lambert冰川流域东西两侧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ambert冰川流域东西两侧在1932~1992年,各种离子均有较大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东侧过去60年来海盐离子浓度呈现升高趋势,而西侧则呈现下降趋势,可能反映了东西两侧水汽输送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对东西两侧雪冰中的离子浓度进行了EOF分析,表明Lambert冰川流域东西两侧降水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来源于海盐传输、中低纬度远距离传输和高纬地区局地来源.  相似文献   
29.
勘探实践证实,车镇凹陷存在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现象。物理模拟实验也证实,油气运移过程中,存在以断裂为运移通道和以骨架砂体为运移通道的两种油气"倒灌"类型。以断裂为运移通道的油气"倒灌",断裂是油气"倒灌"的重要通道,而分子置换是油气"倒灌"的形成机制,其所形成的油气藏规模较小;以骨架砂体为运移通道的油气"倒灌",压力差是控制油气向下运移的重要动力,油气"倒灌"所需的最大压力取决于与其相关的砂体物性,可形成规模可观的油气藏。油气"倒灌"的物理模拟为含油气盆地扩大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0.
以干旱区生态城市兰州市的不同功能模块为研究对象,在各模块污染指数和适宜度指数的基础上,运用生态位理论和方法,分析了2002-2006年兰州市不同功能模块生态位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气、水和声环境的污染生态位呈下降趋势,城市绿化适宜度生态位呈上升趋势,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明显改善;第三产业模块生态位上升趋势明显,第二产业模块生态位处于较高水平,而第一产业模块生态位变化不大,经济系统的产业格局逐步趋于合理;社会基础设施、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生产与保障模块均呈上升趋势,只有人口模块呈下降趋势,社会系统在较低水平上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