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经济发展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共同富裕包涵全民共富、全面富裕、共建共富3个层面.共同富裕框架下,科技创新通过"共创—共享—共益"路径,充分发挥企业、政府、高校、用户、平台等多主体的作用,形成科技创新的价值共创体系;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平台,完善科技创新的价值共享...  相似文献   
272.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全程可追溯等技术特点,为解决数据共享及智能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和手段,但受限于区块链的性能等因素,数据共享应用的便捷性和使用率受到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共享系统应用方案.通过分析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架构,采用云边端协同方式,保证业务应用速度及系统性能;结合工...  相似文献   
273.
ZnO是一种新型的自激活宽带隙半导体材料,是一种理想的短波长发光器件材料,在光电子、高温大功率器件、高频微波器件以及信息技术领域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实现和控制高质量P型掺杂是ZnO薄膜光电子应用的关键。本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直径为100 mm的单晶Si(110)衬底上制备ZnO薄膜,薄膜厚度为1.8μm。用多功能离子注入机对ZnO薄膜进行N离子注入。通过退火实现了ZnO薄膜的P型转变。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离子注入使薄膜表面形貌产生损伤和缺陷,粗糙度明显增加,但退火对表面形貌有很大改善。X射线衍射(XRD)给出样品具有对应于ZnO(002)面的衍射峰,表明薄膜具有较好的c轴择优取向。在不同温度下(500℃,650℃,800℃,900℃,950℃),  相似文献   
274.
以轻质碳酸钙为原料,研究了分别添加0~20%(摩尔分数)MgO和ZrO2对氧化钙砂烧结和抗水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轻质CaCO3烧结活性高,经1 400℃烧成即可获得相对密度96%以上的CaO砂,但由于CaO晶粒的异常生长,抑制了致密性的进一步提高.添加MgO和ZrO2,能够有效地抑制CaO晶粒生长,有利于气孔排除,促进CaO砂致密度的提高并改善其微观结构.当添加20%MgO时,发育良好的MgO晶粒占据了大部分CaO晶界三角区,形成结构均一的微观结构.当添加20%ZrO2时,CaO晶粒被生成的CaZrO3保护层包围.添加MgO和ZrO2以后,由于致密度的增加,CaO固溶体的形成(添加MgO...  相似文献   
27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手术方案,并比较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普通缝合修复和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治疗CA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105名CAI患者,经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其中52名患者接受普通缝合修复,53名患者接受改良缝合增强修复。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学会评分(AOFA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前抽屉试验评价CAI的临床疗效。结果:改良缝合增强组的术后AOFAS评分为(84.23±9.34)明显高于普通缝合组的(78.90±9.63),P=0.0049。两治疗组之间的VAS评分(P=0.797)和前抽屉试验(P=0.488)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通缝合修复和改良缝合增强修复均能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手术方案治疗CAI切实可行且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276.
为了探究粮食资源和耕地利用效率的协调统一,利用2000—2019年中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数据,以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重心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系统分析全国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重心迁移轨迹特征及空间错位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耕地面积重心与粮食产量重心变化方向不尽相同,耕地面积重心从河南省博爱县向东北移动,而粮食产量重心则先从河南省舞阳县向东北后再向东向平移;全国的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主要集中在中水平区和中低水平区,且由东到西呈现正向错位到负向错位的分布特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受资源禀赋影响较大,但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降水量和积温水平等因素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