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GCr15SiMn轴承钢840℃油淬火后,分别在260℃、350℃、450℃、550℃回火,得到不同的原始组织,再进行激光淬火。发现260℃回火状态,表面组织为粗大的针状马氏体,硬度值低;而350℃、450℃、550℃回火状态,表面组织为“隐晶马氏体”,硬度值高,其中350℃回火表面硬度值高达Hv=1096,淬硬层深度可达1mm。 相似文献
2.
探讨GCr1 5SiMn轴承钢 840℃油淬火后 ,分别在 2 60℃、 35 0℃、 45 0℃、 5 5 0℃回火 ,得到不同的原始组织 ,再进行激光淬火 .发现 2 60℃回火状态 ,表面组织为粗大的针状马氏体 ,硬度值低 ;而 35 0℃、 45 0℃、 5 5 0℃回火状态 ,表面组织为“隐晶马氏体” ,硬度值高 ,其中 35 0℃回火表面硬度值高达Hv =1 0 96,淬硬层深度可达 1mm .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含油污泥在氮气气氛下的热解特性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操作参数下污泥的热重曲线和微分热重曲线.采用微分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拟合,确定污泥热解机理方程,并求出反应动力学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实验结果表明,污泥的有机物热解阶段分为200~450 ℃和450~900 ℃;升温速率对污泥热解影响不明显,升温速率不同时,每个阶段活化能变化不大,热解第二阶段的活化能小于第一阶段的活化能;污泥的干燥程度对热解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几种低沸点工质余热发电系统的热力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低品位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系统,以某工业装置排出的流量为3×105 m3/h、温度为120 ℃的低温烟气为研究对象,针对几种高温有机工质,分析工质流量以及汽轮机膨胀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工质流量小于15 kg/s时,汽轮机及循环热效率随着工质流量增大而迅速提高;但当工质流量超过15 kg/s时,汽轮机效率及热效率变化不大;工质的沸点越大,汽轮机内效率越高;随着汽轮机膨胀比的增加,系统所需的质量流量减小,而系统的热效率及效率提高;当工质流量或吸热量相同时,几种工质中R123的循环热效率最高,输出功率最大,是系统工质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对 1 4SiMn3Mo低碳贝氏体钢的强韧性及组织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钢连续空冷后 ,组织为粒状贝氏体 ,韧性差、屈强比低 .经 30 0℃回火可获得良好的强韧性配合 ,而经40 0 - 50 0℃回火产生回火脆性 .根据回火过程中显微组织及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等方面的变化 ,探讨了粒状贝氏体钢的强韧化机理及回火脆化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4J42合金在喷淋条件下的失重腐蚀实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腐蚀速度随FeCl3Be°的提高而降低,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盐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喷淋条件下的标准板实验和金相观察结果表明:腐蚀速度越快,蚀刻因子越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雷诺数、颗粒体积分数和颗粒粒径对内插螺旋液固两相流复合技术流场特征的影响,采用粒子图像处理技术试验研究管内流体涡量、径向速度及湍动能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整体平均涡量、近壁区域平均涡量、径向速度峰值均与雷诺数、颗粒体积分数呈正相关,但与颗粒粒径呈负相关;径向速度均呈正负波动,且近壁区域平均涡量比整体平均涡量增幅大;在试验范围内,Re为33 000比Re为26 400的平均湍动能提高81.7%,颗粒体积分数为5%比体积分数为1%的平均湍动能提高16.7%,颗粒粒径为1.5 mm比颗粒粒径为5 mm的平均湍动能提高9.83%。 相似文献
8.
含油污泥热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含油污泥在氮气气氛下的热解特性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操作参数下污泥的热重曲线和微分热重曲线。采用微分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拟合,确定污泥热解机理方程,并求出反应动力学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实验结果表明,污泥的有机物热解阶段分为200-450℃和450-900℃;升温速率对污泥热解影响不明显,升温速率不同时,每个阶段活化能变化不大,热解第二阶段的活化能小于第一阶段的活化能;污泥的干燥程度对热解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SEM、TEM、X衍射仪、拉伸试验机等对20和15Mn3SiMo两种低碳钢的强韧性、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进行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5Mn3SiMo钢正火态与正火+250℃回火态,均具有M/A+AR复相组织,但其强韧性差别较大;20钢经双相区亚温淬,X(750—810℃),也获得F+M+AR复相组织,但因加热温度不同,强度出现先升后降,塑性则呈与此相反的变化规律.通过研究AR的数量、分布及机械稳定性,探讨了低碳复相组织钢的强韧化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