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分析二相码编解码规则及二相码与位定时脉冲相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由位定时提取、二相码解码和帧同步检测构成的自动纠相的闭环二相码基带传输系统。理论和实验均表明本方法简单可靠。对闭环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一般的二相码基带传输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
本文主要讨论微机图象处理的图象输入的硬件系统.与一般的图象输入系统不同之处是,本系统用价格便宜、性能可靠的录相机代替了磁带机作为记录与回放设备.下面以超声电视测井系统为背景来说明系统的构成.图1是系统框图.从录相机中回放的图象数据经放大整形、同步提取后经接口电路输入微机.由于放大整形及同步提取已在另文中介绍,所以本文仅讨论接口电路的设计.  相似文献   
23.
重演历史时期贵州地区气候状况和石漠化演化过程。结合明清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织金洞石笋及鹅管的碳氧同位素记录进行研究。通过石笋ZJD—21和ZJD—9C的对比研究,证明不同洞穴沉积物的记录可以互相校准。古代文献资料能够客观准确的反映各地区气候现象,关于贵州省各个地区气候状况的历史记录并不完整。结果本研究从历史文献记录与织金洞石笋ZJD—21和鹅管ZJD—9C碳氧同位素的记录进行对比,证明该记录能够用来分析和探讨织金洞所在地区的历史气候状况。将1 240年至今的历史时期石漠化演化划分为孕育期、发生期、发展期、摇摆期和井喷期,探讨石漠化演化的时间序列,并加以描述,说明石漠化的发生发展主要受人为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24.
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具有计算机接口的灵活的图像采集系统.在FPGA模型中集成了采集计数器、时钟控制、DMA信号发生器和I/O接口逻辑等功能模块,相当于40多个74LS系列芯片.由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的灵活性,系统可以很方便地实现CIF,QCIF,256×256和128×128等多种图像格式的采集.  相似文献   
25.
自组网中动态拓扑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自组网中动态拓扑性能.通过选用最短路径和基于最短路径的最稳定路径作为路由度量,选用平均路径稳定时间和平均路径长度作为性能度量,考查节点密度、运动速度、暂停时间等因素对网络拓扑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暂停时间对网络拓扑的影响较小,仅在高速情况下平均路径长度随暂停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移动速度的增大使平均路径稳定时间急剧下降,但平均路径长度基本不变;节点密度的增加对平均路径稳定时间影响较小,但会使平均路径长度明显下降.在设计路由协议时,将路径稳定性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可显著提高系统性能,维护现有活动路径比重新发现新路由更为重要,路径有效时间随路径长度和移动速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6.
针对MACAD(MANTEA机场容量及延误)模型中近距平行跑道容量评估缺乏分析逻辑的问题,采用数学分析方法建立了新的近距平行跑道容量评估模型,引入FAA机场容量模型中的Q逻辑,重点分析并解决了2架降落飞机之间插入起飞飞机概率可能受先前起飞飞机影响的问题,使起飞容量评估更为准确,然后基于美国商用机场的典型数据,分别利用MACAD模型及本模型对其进行容量评估。结果表明:虽然与MACAD模型所得结果基本一致,但本模型更符合跑道容量包络的定义。  相似文献   
27.
基于ISO 国际网络管理标准及CCITT 的一些建议,提出了一套应用于有线电视视频点播系统的网络管理方案.该方案的实现提高了视频点播系统的网络整体性能和服务质量;加强完善了网络的安全性,增加了网络的无故障运行时间;简化了多厂商混合网络的管理,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网上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8.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用于SDH光纤传输网络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实现方案.该方案中视频图像经过MPEG2标准压缩生成恒定速率(4~8Mbit/s)的数字码流,采用多E1反向复用技术将其传送到视频解码端还原.利用SDH设备具有的VC12级交叉能力,通过视频切换控制台动态改变各网元设备的交叉连接关系,使得监视图像输入路数较多时系统带宽得以复用共享.同时利用SDH设备内提供的分布式数据共线通道实现了视频切换控制台对各摄像机的远程云台控制.论述了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包括N×E1反向复用、E1映射时钟同步、分布式视频切换和共线方式云台控制.对本方案中的全程视频延时和切换时间构成的估算表明,本方案中视频延时主要取决于MPEG2的编解码延时.通过初步分析说明,由于在稳定状态下传输引入的处理延时为定值,因而无需进行PCR的调整.进而给出了支持平滑切换的实现思路.多项实际工程应用证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方法.先对图像数据进行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对变换后的低频系数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再对DCT系数进行Z形扫描,游程编码.舍弃最高频系数,对于次高频系数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采用不同的量化器进行量化,然后进行可变长度编码.实验表明,在图像质量和压缩倍数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本文讨论了对数数字系统中的直接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对运算误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机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