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所给出的流体剪切力测量装置Stanton管,在空气管流与风洞中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这种差压管所测量的流体剪切力值可由文中所导出的公式表示为压差的幂函数,Stanton管的敏感结构尺寸在于它的总高度H,若能从结构上将Stanton管在固体表面法向上的高度尺寸降至湍流边界层层流底层厚度以下,则可不必对其进行标定而直接利用公式从压差值△P导算出流体剪切力。  相似文献   
12.
火花塞离子电流传感器在发动机敲缸探测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直接利用火花塞作为检测传感器测量发动机爆震的新方法。通过在火花塞电极两端加偏置电压,测量燃烧过程中流经火花塞的离子电流,从而判断发动机是否爆震。在DA462-A四缸汽油机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采集出了爆震与非爆震时的离子电流信号,发现有爆震时会出现一定频率的高频信号叠加在离子电流信号上。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确定试验用发动机爆震的特征频域为10~11kHz。试验结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有线性输出的靶式流量计.它利用压阻式传感器来测量流体作用在靶面上的粘滞力,从而进行流体流量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流速范围内,传感器的输出和流速间为线性关系.文章还分析了由于流体粘性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而对传感器输出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细薄肋型减阻沟纹湍流减阻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减阻沟纹的形状,尤其是肋峰厚度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提出了一种由极薄的肋峰组成的细薄肋型减阻沟纹(thinbladeriblets,简称TBR);成功地制作了TBR减阻薄膜,并对其管内减阻特性进行了实验,得到了8%的减阻效果.该实验为TBR型减阻沟纹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直接喷射式柴油机燃烧室内气流运动的测量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利用稳流试验台上测出的进气道特性参数,予测发动机压缩上止点燃烧室内的气流速度分布的方法;分析了压缩上止点旋流动量矩强烈衰减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广泛的试验结果对比证实了上述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并且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普通的超声波多勒流量计可测含有固体颗粒或气泡的流体,可在许多条件特殊的流量检测中应用,但不能在单相介质中应用,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文中提出利用功率超声波激发单相介质流体而产生暂存性散射源,从而解决了这个传统的难题,大大拓展了超声波多普勒流体参量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7.
火花塞离子电流传感器在发动机敲缸探测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直接利用火花塞作为检测传感器测量发动机爆震的新方法 .通过在火花塞电极两端加偏置电压 ,测量燃烧过程中流经火花塞的离子电流 ,从而判断发动机是否爆震 .在DA4 6 2 -A四缸汽油机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 ,采集出了爆震与非爆震时的离子电流信号 ,发现有爆震时会出现一定频率的高频信号叠加在离子电流信号上 .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 (FFT)变换 ,确定试验用发动机爆震的特征频域为10~ 11kHz .实验结果证明 ,火花塞作为离子电流传感器是探测火花点火发动机爆震的有效、便捷方法 .火花塞离子电流传感器在发动机敲…  相似文献   
18.
对双燃料发动机中气体燃料供给系统的进气方式、过量空气系数、引燃油量、运行负荷影响发动机THC排放的规律作了深入的探讨,发现支管混合器进气方式与总管进气方式在影响发动机碳氢排放方面存在箐大的差别,实验证明,气体燃料支管混合器方案应用于气门重叠角较大的双燃料发动机中,能抑制气体燃料参与扫气,促进气体燃料与空气的均匀混合,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发动机尾气中的碳氢排放量。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通过检测流体动量变化率实现其对质量流量测量的新方法.该方法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上利用激振器激振流体,在流动下游利用检测传感器测量流体动量变化率,从而完成对流体质量流量的测量.实验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可获得流体质量流量呈线性关系的输出电信号,与所进行的理论分析相一致.讨论了振动振幅对测量输出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感应加热原理,使用功率为0~60 kW且连续可调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完成Cu-Al合金板材的焊接,研究焊接件的界面形貌、元素分布及界面物相分析.分析加热电流和加热时间对界面形貌和结合强度的影响.采用ZWICK-Z050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界面结合强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观察界面形貌,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界面中间化合物主要为Al2Cu,Cu9Al4和CuAl相,其中Cu侧主要是Cu9Al4和CuAl相,Al侧主要是Al2Cu相;随着加热电流的增大或加热时间的延长,Cu-Al界面结合层由不平整变为平整,且宽度逐渐增大,同时Cu-Al界面结合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感应加热焊接试样界面结合强度可达53 MPa,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