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23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石蜡切片和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了油菜花蜜腺的发育过程,探讨了油菜花蜜腺发育与传粉之间的协调关系,旨在揭示油菜花蜜腺的生殖生物学意义.油菜花共有4枚蜜腺,蜜腺随着花蕾膨大生长发育,盛花期蜜腺体积达到最大.蜜腺表皮上有正常气孔和退化的气孔,退化的气孔失去开闭功能,演变成花蜜分泌的出口.在泌蜜盛期,雄蕊发育成熟,油菜传粉受精.之后,花萼花瓣开始萎缩进入花败期,此时蜜腺呈绿色,继续存在,没有衰退现象.随着花萼花瓣的衰败脱落,子房明显开始膨大,进入幼果期,蜜腺开始衰老,直至完全脱落.解剖观察发现油菜花蜜腺内无维管组织,细胞内有叶绿体,证明其蜜腺分泌的蜜汁主要是由蜜腺自身光合作用产生的.泌蜜盛期与传粉期吻合,有利于传粉和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2.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经济价值极高,但近年来各种鱼病频繁爆发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探究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水提物对卵形鲳鲹免疫力的影响,本文在细胞水平上,利用卵形鲳鲹肾脏组织细胞系研究广西莪术水提物的细胞毒性,以确定其细胞安全浓度。然后利用卵形鲳鲹细胞系研究广西莪术水提物对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等卵形鲳鲹细胞免疫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广西莪术水提物的细胞安全浓度为≤5mg/mL,广西莪术水提物对卵形鲳鲹细胞的免疫相关酶活力(总一氧化氮合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有明显促进作用。广西莪术有潜力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的水产免疫增强剂,并且基于传统壮药积极开展绿色无药物残留的新型抗水产病害中药制剂的研究,对于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增补报道了《河南植物志》中双子叶植物9种:陕西鹅耳枥(Carpinus shensiensis Hu)、管花马兜玲(Aristolochiatubiflora Dunn)、角果碱蓬[Suaeda corniculata(C.A.Mey.)Bunge]、牯岭山梅花[Philadelphussericanthusvar.kulingensis(Koehne)Hand.-Mazz.]、亮绿叶椴(Tilialaetevirens Rehd.et Wils.)、散布报春(Prim-ulaconspersa Balf.f.et Purdom)、潮风草[Cynanchum ascyrifolium(Franch.et Sav.)Matsum.]、羊角子草[Cynanchumcathayense Tsing et Zhang]、太行白前(Cynanchumtaihangense Tsiang et Zhang).  相似文献   
14.
通过石蜡切片法和涂片法,对葱(AliumfistulosumL.)天然雄性不育系成熟花药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发现了雄性不育系成熟花药的形态特征是产生的花粉少且花粉空瘪。本文还初步探讨了造成葱性性不育的时期和原因,认为葱天然雄性不育系的不育发生时期应在小孢子时期或是接近双核期。  相似文献   
15.
增补报道了《河南植物志》中双子叶植物4种:密刺茶藨子(Ribes horridum Rupr.ex Maxim.)、单花莸[Caryopteris nepetaefolia(Benth.)Maxim.]、韩信草小叶变种[Scutellaria indica L. var. parvifolia(Makino)Makino]、欧活血丹(Clechoma hederacea L.).  相似文献   
16.
败酱草水提物对石斑鱼虹彩病毒的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斑鱼是名贵的海水养殖鱼类,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各类水产疫病频繁暴发。石斑鱼虹彩病毒(Grouper iridovirus)是石斑鱼养殖中最严重的病毒性病原之一,会导致鱼大量死亡,因此研究可抑制此病毒感染的药物对石斑鱼养殖业具有重大意义。败酱草为我国传统中药,现代药理学证明,败酱草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本研究首先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活力测定实验确定败酱草水提物的细胞安全浓度;然后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和基于核酸适配体Q5的荧光分子探针检测技术(Aptamer Q5-based fluorescent molecular probe assay,Q5-AFMP)等方法分析败酱草水提物在细胞水平对石斑鱼虹彩病毒的抗病毒效果。其结果显示,低于2.50mg/mL的败酱草水提物对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即败酱草水提物对石斑鱼细胞的安全浓度为≤2.50mg/mL,高于2.50mg/mL的败酱草水提物会降低细胞活力,并对细胞有显著的毒性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活力测定、RT-qPCR和Q5-AFMP技术的检测结果均证明败酱草水提物在体外对石斑鱼虹彩病毒感染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说明细胞安全浓度的败酱草水提物具有良好的抗石斑鱼虹彩病毒作用,具有开发为高效的抗病毒渔用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经过对河南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中植物的整理与鉴定,查阅了<中国植物志>、<河南植物志>、河南省周边省份地方植物志及<中国生物学文摘>,确认<河南植物志>中被子植物未记录的植物共7种,隶属于5科6属,为河南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增补了《河南植物志》中未记录的槭属植物4种3变种,订正了1种1亚种的学名.  相似文献   
19.
应用植物解剖学和植物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3年生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和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的形态结构和芦荟素、芦荟多糖等有效成分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库拉索芦荟茎极短,叶丛生,成熟叶片长60~80 cm,质量400~550 g;木立芦荟茎高50~70 cm,叶互生,成熟叶片长40~50 cm,质量100~150 g.(2)两种芦荟叶都由表皮、同化组织、贮水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库拉索芦荟叶的贮水组织占横切面的90%以上,而木立芦荟叶的贮水组织仅占横切面的70%.(3)库拉索芦荟叶中芦荟素含量为1.46%,芦荟多糖含量为3.56%,宜作为芦荟多糖的原料;木立芦荟叶中芦荟素含量为2.15%,芦荟多糖含量为2.58%,宜作为芦荟素等蒽醌类物质的原料.研究结果为芦荟的引种栽培、采收和产品加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pH2.20的Clark-Lubs缓冲介质中,刚果红与蛋白质作用,在室温下能迅速结合形成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00nm.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结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检测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AS)的线性范围均为2~90μg.mL-1,检测限分别为0.42μg.mL-1和0.44μg.mL-1,测定频率达65次.h-1.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应用于尿液及人血清中总蛋白的测定,结果与考马斯亮蓝G-250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