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8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试验针对混凝-沉淀-再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水中有机物的强化去除效果和膜污染的控制效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再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单元去除率可达26%,远高于传统的超滤膜组合工艺;同时,该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主要体现在对中性亲水性有机物和分子量分别大于10kDa和小于1kDa的有机物方面,与传统超滤膜工艺有较大区别.当采用硫酸铝作为再絮凝剂,其投加量达到6.0mg/L时,统一膜污染指数(UMFI)达到最小(0.061 3m2/L),表明再絮凝预处理工艺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超滤膜的污染.Zeta电位的测试结果表明:再絮凝过程可使沉后水中残余的胶体Zeta电位降至0,从而减轻了膜表面对污染物的吸附;而再絮凝过程中微小絮体的形成也使得沉后水中颗粒物粒径增大,防止了膜孔堵塞现象的发生并使得形成的滤饼层结构较为松散,从而取得良好的超滤膜污染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内外分解和谱分解问题,并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矩阵的零极点分布与其逆矩阵的部分分式展开密切相关.通过应用复分析技术,可以得到上述两个问题的解析方程.实例表明,所提出算法与纯数字计算的方法相比,在计算上更为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53.
2002年2月19日,9家国际主流电子巨头宣布研制成功被称为“蓝光”(Blu-ray)的新型视盘技术。与此同时,国内外有关报道将其称之为DVD的“替代产品”,国内的报道甚至称洋品牌是想借“蓝光”卡中国厂家的脖子。  相似文献   
54.
共振光散射增强法测定痕量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铅可以对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四磺基锰酞菁(MnTSPc)-DNA共振光散射(RLS)体系产生强烈的敏化作用,从而建立了测定痕量铅的灵敏的RLS新方法.该法的线性为0.0-4.0×10-6mol/L,检出限3δ)为8.56×10-8mol/L,对1.0×10-6mol/L的铅标准溶进行连续9次平等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6%.我们用该法对实际水样进行了分析测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5.
二溴荧光素荧光动力学分析法测定痕量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二溴荧光素-过氧化氢氧化还原体系进行了催化动力学荧光的研究,发现在pH=12.0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钴(Ⅱ)离子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二溴荧光素而使其荧光强度降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快速、灵敏、简便的荧光催化动力学测定痕量Co(Ⅱ)的新方法,该催化反应的表现活化能为69.69 kJ/mol,检出限度0.25 ng/ml,线性范围为(0.4-1.2) ng/25ml.  相似文献   
56.
基于功能性CuS纳米粒子共振光散射法测定蛋白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蛋白质的加入使功能性CuS纳米粒子的共振光散射明显增强,建立了定量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最佳实验条件下,对人血清球蛋白的线性范围为0.1-7.0 μg ml-1,检出限为13 ng ml-1,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线性范围为0.25-11.0 μg ml-1,检出限为26 ng ml-1.该方法成功用于人血清样品的测定,方法简单、灵敏、稳定、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57.
58.
一、引言我们曾研究Eu(Ⅲ)/HCl0_4,NaAc(μ=O.2)/phen-PMBP-C_6H_6体系,发现邻二氮菲和PMBP对Eu(Ⅲ)的萃取有很强的协同效应。鉴于镧系元素与PMBP和邻二氯菲所形成的固体三元络合物在氯仿中易溶。本试验改用氯仿作稀释剂,进一步研究邻二氮菲和PMBP对轻希土~*3Pr(Ⅲ)和Nd(Ⅲ)及重希土Er(Ⅲ)和Tm(Ⅲ)的协同萃取,测定了有关常数值。  相似文献   
59.
为掌握共和盆地沙化土地不同恢复年限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变化特征,以贵南县黄沙头25、20、15、10、5年等5个恢复年限(分别为1997、2002、2007、2012、2017年营造)的人工混交林(青杨、乌柳和沙棘)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恢复年限0~20 cm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含水率、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逐年增大,pH逐年降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在恢复20年为最大值,全磷含量在恢复15年为最大值。(2)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细菌OTUs、Chao I指数、Shannon指数及真菌Shannon指数逐年增大,真菌Simpson指数逐年降低,真菌OTUs、Chao I指数在恢复15年达到最大值。(3)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为土壤细菌中的优势菌群,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为土壤真菌中的优势菌群。(4)冗余分析(RDA)表明,速效钾和速效氮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综上,在共和盆地开展沙化土地人工植被营造,可有效改善土壤养分,丰富微生物群落结构,受降水、造林树种和土壤养分限制,在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