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可用[H ]或pH表示,而pH的引入缺乏深刻的理论意义,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同时在应用pH过程中发现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本文提出用酸度AG(AcidityGrade)代替pH,并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酸性条件下微量钌对KIO_4氧化对硝基偶氮氯膦(CPA—PN)褪色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并以此反应为指示反应建立了测定微量钌的催化光度法。此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10.0ml溶液中含1mol/LH_2SO_41.0ml,0.1%对硝基偶氮氯膦0.40ml,1.0×10~(-2)mol/LKIO_41.00ml,沸水浴中加热5min,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1μg/10ml,钌的含量在0.01~0.30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此法应用于贵金属精矿中微量钌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5-Br-PADAP在H_2SO_4介质中质子化,与Cr_2O_7~(2-)和SCN~-形成紫红色的三元离子缔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Cr_2O_7~(2-)在0.0~20.8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其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_(540)=6.20×10~4L·mol~(-1)。应用于水样和钢样中微量Cr_2O_7~(2-)的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将聚酰胺-胺树状分子的一到三代通过固相合成担载于纤维素上,分别用2,4-二羟基苯甲醛和邻羟基苯甲醛对其外围的氨基进行了修饰,再与SnCl2·2H2O反应形成两类树状大分子金属锡配合物.用ICP、IR和XPS对此类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将此类配合物用于30%双氧水氧化环己酮的Baeyer-Villiger(B-V)反应的非均相催化剂,研究表明,在此类配合物作用下,环己酮高选择性地转化为ε-己内酯.比较不同配体修饰的催化剂作用下的氧化反应情况,发现配体对金属的担载量和催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此类催化剂以天然高分子纤维素为载体,具有原料来源丰富、制备方法简单、催化反应时间短、可重复利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仅从指导高师化学系学生教学实习方面,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已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仅从指导高师化学系学生教学实习方面,读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高校化学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习惯的养成在其教学能力的形成和将来对中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概括了化学教育专业习惯的构成并叙述了在化学教学论及其相关课程中训练大学生专业习惯养成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8.
对“反思-发现-研究”教学模式从建立新教学模式的意义、基本设想、主要收获及反思与小结等方面,介绍了该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课程中解决了一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要的是令学生学会了反思,形成了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并在发现问题后如何决定行动.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高校化学教师教育的角度,阐述了奠定准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必要性.探讨了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及其要素:即化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主要由化学教育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教学实践中的知识、能力与技能以及教学情境中的机智等三部分构成.《化学教学论》等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证明,细化实践性知识的基础内容、以化学教学知识与实践为媒介沟通教与学的双方、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是完成准化学教师培养目标的有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