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超声冲击处理焊接接头焊趾区材料的疲劳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自行研制的超声波冲击实验装置,对两种典型焊接结构用钢Q235B和16Mn焊接接头实施冲击处理,然后进行焊态与冲击处理态的弯曲与拉伸两种加载方式的疲劳对比试验,分别获得了各种情况冲击处理前后的Δσ-N曲线及疲劳强度(2×10  相似文献   
22.
王东坡 《科技资讯》2012,(22):64-64
该文论述了某水库正常蓄水位提高到97.48m(增加1m)后的效益与安全状况,实施抬高正常高水位进行分析论证参考。  相似文献   
23.
采用自行研制的TJu.HJ—I型超声疲劳试验装置对EH36钢无余高焊接接头在超长寿命区间的疲劳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10^7循环周次以后试件仍然会在焊接接头发生断裂,并且s—N曲线仍呈下降趋势,没有出现传统意义上的疲劳极限.尽管不存在余高,焊接接头表面不存在应力集中,但是大部分试件仍然在焊接接头处断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断口可以观察到,裂纹源大部分处于表面机械加工微痕及次表面微观缺陷处.另外,焊接接头中缺陷引起的“鱼眼”与母材中的“鱼眼”并不完全相同,前者的鱼眼中不存在视觉黑暗区.  相似文献   
24.
25.
建立节水型社会之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从节水型社会的内涵、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措施三方面加以阐述,旨在提高人们对节水型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6.
岩体质量分级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决策问题,不仅具有模糊性及不确定性特征,而且用于分级评价的因子权重难以准确确定。基于云模型处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的独特优势,同时借助组合赋权技术,提出组合赋权-云模型的岩体质量分级评价模型。该模型选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岩石质量指标RQD,结构面间距Jd,结构面摩擦系数f,岩体钻进速度T及岩体声波波速V作为岩体质量等级评价因子,根据单指标岩体质量分级标准计算各评价因子隶属于不同岩体质量等级的云数字特征。同时,以相关岩体质量分级案例为对象,在德尔菲法及变异系数法求得的评价因子权重基础上,基于距离函数约束思路获得组合赋权后的评价因子综合权重。再依据正向正态云发生器,得到待评案例样本的综合确定度,由最大综合确定度判定岩体质量等级。云模型应用结果与其他评价方法应用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组合赋权-云模型在岩体质量分级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岩体质量分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7.
通过在棚洞支座处设置金属耗能器代替传统砂石垫层,吸收滚石冲击能量,可最大程度减小滚石冲击力。常用的金属耗能器存在初始屈服荷载远高于平均压垮荷载的缺陷。为此,提出一种新型带初始损伤的金属耗能器,通过降低其初始屈服荷载,达到优化棚洞工程的目的。基于LS-DYNA研究轴向冲击荷载下不同初始损伤模式金属耗能器的动力响应,比较了其破坏模式、冲击力-位移关系与耗能效果。结果表明:合理的初始损伤设置可有效降低金属耗能器初始屈服荷载达40%;而平均压垮荷载、吸收的总能量基本保持不变,研究成果可为金属耗能器在棚洞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对尜平台用钢A537由LB52NS焊条施焊的接头焊缝采用局部法进行了脆断评定,通过拉伸试验和有限元计算得出了A537钢焊缝金属的局面部理参量-威布尔指数m和临界解理应力σu,可用于结构的防断设计和安全评定。  相似文献   
29.
四点弯曲COD值在评定构件安全的设计曲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四点弯曲COD试验值在评定结构安全上的应用。指出,由于该种情况下COD的发生发展机理与宽板拉伸试验时相一致,同时能自动考虑焊缝匹配影响,因此在评定结构安全性上较三点弯曲CDD试验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0.
为了研究超声冲击产生叠形缺陷的过程与缺陷对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针对不同初始表面粗糙度的Q355钢进行不同次数(1次、3次、5次)的超声冲击处理(UIT).首先,对冲击后试样形貌及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超声冲击会在样品表面引入凹坑,使表面形貌由锯齿状趋于平滑,导致表面粗糙度最终稳定于一个数值,约为9.3μm.其次,对冲击后试样进行残余应力的测试.结果表明,多次UIT处理后,3组样品最表层残余压应力随冲击次数增加而增加,最表面残余压应力值趋于稳定.然后,对冲击后叠形缺陷进行SEM表征.冲击后试样表面的峰谷互相重叠挤压,产生金属流动,峰谷间隙缩小直至闭合,产生叠形缺陷.叠形缺陷的种类、数量及距表面距离受初始形貌UIT次数及UIT振幅的影响:相同初始粗糙度试样,冲击1次、3次和5次,叠形缺陷数量增加,距表面深度也增加;相同冲击次数下,初始粗糙度越大,叠形缺陷数量与深度都将增加;冲击振幅增加,叠形缺陷在1次UIT时无明显变化,3次UIT时,大振幅下产生的叠形缺陷更容易先开始类裂纹扩展,5次UIT时,都会产生多条叠形缺陷并发生类裂纹扩展.最后,对处理后的超声冲击试样进行三点弯疲劳试验.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