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4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南京灵谷寺森林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正>灵谷寺森林尽管过去曾遭受过严重的破坏,但自四十年代初以来就受到很好的保护。它在组成、外貌、结构等方面都有地区植被的共同特点,仍处于演替过程中。比之于三十年前,马尾松林现已达到成熟年龄,幼苗虽不少,但长不成幼树就死了。已有几种阔叶树如枫香、黄连木和刺楸等入侵松林,其幼树生长良好,形成林分的第二林层,可能会最后取代马尾松。同样,阔叶树也处于剧烈的演替阶段。一些阳性树种如槲栎等,三十年前曾经在林中居优势地位,现在因为更新不良,优势在不断减弱。相反,一些比较耐荫树种的幼树如黄檀、枫香等在林下大量出现。这种变化正在剧烈进行中。灵谷寺森林若能长期受到保护,不被干扰破坏,进展演替的结果,可能成为地区植被顶极类型。  相似文献   
12.
<正>德人Saehs在1883年创造了测定植物光合作用的半叶法,所需设备简单、能测定自然条件下植株的光合作用,近百年来一直受到重视。在叶面积定量取样和防止同化物外运等方面经过不断的改进,这个方法的精确度显著提高,并应用之于农作物和阔叶树上,最近已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但在针叶树上半叶法的应用一直没有什么进展,主要原因是定量取样问题没有解决。 双针法利用同束针叶干重分布相似的特点,克服了取样的困难,用极简单的设备,测定了松针净同化率,并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系半叶法成功地用之于针叶树的首次报道,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半叶法是德人Sachs(1883)根据叶片两半对称的特点首创的,用来测定光合作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尽管许多测定光合作用的观代方法相继问世,但半叶法不需重大的仪器设备,能反映自然条件下植株的真实情况,故仍沿用至今,并有不断改进。但在实测应用上,还存在某些缺点,如叶面积的取样定量,部位选择,光合产物的外运等有待解决,才能提高测定效率和准确度。从1977年起我们在研究桑树的生长速率时采用半叶法,并根据树木的特点,作如下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系统工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按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调整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空间位置、时间顺序、数量比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评价,提出结构优化、功能高效、生产力高的生态系统方案,这种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工程。 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是外源的,而生理代谢活动则在生物体内进行,所耗的物质和能量是内源的。生物的生命活动就是把外源的物能转变为内源的物能,又把内源的物能转变为外源的物能。这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我们称之为生态界面系统运动。生态界面可认为具有“过滤选择”作用的系统,它的运动受制于生物的适应活力和环境的适宜程度,表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基本联系,反映了生态系统运动本质。所以不论是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或改造自然生态系统,都必须了解生态界面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及其与熵变和信息传递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