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8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超导电力装置在不同电流条件下的失超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超导装置的失超电流-时间特性,并通过实验,说明了超导电力系统失超保护设计中考虑超导失超电流-时间特性的必要性以及考虑方法,为超导电力系统的失超保护提供了具体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水中放电等离子体辐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电离能修正情况下,对水中放电等离子体(PPDW)辐射特性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当通道压力为lMPa时,PPDW辐射不能看作黑体辐射.当通道压力为0.1GPa、温度在16000~35000K时,PPDW满足黑体辐射的两个条件,其辐射可看作是黑体辐射.若通道压力达1GPa,则在11000~60000K范围内其辐射都可看作黑体辐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意识的增强,对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电力系统的经济性、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供电容量和密度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些要求,仅用常规技术是很难适应社会的进步对电力系统的需求的。在21世纪,迫切希望电力工业开展重大的技术革新,超导技术的应用,将是电力工业在21世纪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系统地分析了未来电力工业所面临的困难和课题,论述了超导应用技术在未来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并简要地介绍了超导电力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弹性理论,对超长简体结构中环向预应力的建立与分布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环向预应力分布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预应力有效作用宽度、临界有效作用宽度、经济宽度和利用率等概念,研究结果为此类结构的预应力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储能密度越高,单台容量越大,电容器的损坏对电容器本身以及电源系统其他设备造成的损失越大,为此,对常规铜丝保护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快速限流熔断器保护技术来进行电容器的保护,以及熔断器熔丝截面直径、长度等设计与选取的方法.以高功率激光聚变电源的一个单元模块电容器保护为实例,用Pspice仿真的方法对熔丝直径过载系数的选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的结果验正了熔断器参设计方法和优化分析的正确性,该研究的成果已在实际激光聚变脉冲电源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及其对我国能源与环境的深远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从根本上扭转我国能源面临的资源短缺、需求增势高、结构不合理、环境压力大等困境,本文从国情出发,提出充分利用我国广大荒漠化、沙化土地及其太阳能资源,大规模开发太阳能热气流发电,大幅度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处理好与其它类型发电的兼容性与互补性,从根本上改善现行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将是在聚变能实现前即本世纪上半叶乃至中叶,解决我国能源困境的有效途径。太阳能热气流发电与风能的大规模互补联合开发,将有利于提高供电稳定性和电能质量,实现大面积荒漠绿化、沙尘暴治理和局域气候改善;发展基于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的电解制氢和海水淡化,将缓解我国油、气、水资源之不足;利用节余燃煤发展煤的液化、气化可进一步弥补我国油、气不足。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环形磁体脉冲供电系统的特点,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文中提出了六相电机带整流负载的等值电路,研究了各环节的动态特性,提出整个脉冲供电系统的计算方法与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8.
MW级太阳能热气流电站传热和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Schlaich提出的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的概念以及集热棚的温室效应、烟囱抽力机制和蓄热层的蓄热原理,研究MW级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的性能特点.对集热棚、烟囱内空气的传热和流动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并分析了烟囱的抽力和系统做功能力,通过求取热气流的温度场、流场和压力场,分析了涡轮机负荷对烟囱抽力以及系统的做功能力的影响,最后,根据中国太阳能分布特点,分析了太阳能热气流电站发电技术在中国西北地区实施的前景,为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HT-6M托卡马克装置边界湍流加热时观察到了欧姆相约束的改进,实验中,从低约束模式(L模)向高约束模式(H模)突然转换时的径向电场E的特性和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更负的径向电场E是在电流脉冲后0.2ms形成的.同时形成了输运垒.输运垒的特征为: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分布的陡化,极向旋转速度和环向旋转速度增加的区域正好位于E,位井中,径向电场E,位井从最外层闭合磁面(LCFS)向内移动.E,位井的位置和深度是与所感应的脉冲电流与欧姆电流的比值有关.在一次放电过程中,L-H转换被多个电流脉冲反复触发.  相似文献   
20.
25兆瓦旋转磁通压缩脉冲发电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25兆瓦被动旋转通压缩脉冲发电机的电磁设计,对电枢绕组的工艺实现、发电机的静态和空载特性进行了实验,还解释了实验中出现的励磁减速现象,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研究为短路实验和驱动电磁轨道炮连发实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