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81.
着重论述了如何利用MATLAB工具在计算机上实现信号与系统分析,分析当前信号与系统在教学中存在着数学推导复杂、实验难等问题,提出了编写演示程序和进行系统模拟仿真等方法,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2.
有建设工程项目,就必须有施工项目管理;若离开了施工项目管理,将必然造成对国民经济、对建设施工企业经济的盲目性和巨大浪费。  相似文献   
83.
本评述了绿色化学体系中的原料、催化剂、溶剂等化学试剂的绿色应用。  相似文献   
84.
基于LabVIEW的虚拟教学实验平台的构建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技术的发展使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的分析设计过程得以在计算机上轻松、准确、快捷地完成。本文介绍了基于LabVIEW的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系统。此系统具有参数调节方便、易实现、可靠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5.
对于基因的科学研究,是自科学家在本世纪初从新发现基因的传递规律开始的.1965年,一位奥地利的神父--孟德尔--发现并发表了有关基因传递的规律,遗憾的是,他的贡献被历史埋没了35年.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了基因--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并提出了模型,即我们在中学教科书里读过的"DNA双螺旋模型".70年代,人类破天荒第一次真正能够拿出基因来做试验,即建立了可以称之为"遗传工程"或"分子克隆"的技术,并第一次用拼凑基因的方法建立了人为的生物,尽管还不完全,还很简单,科学家却用一些基因生产出了"遗传工程"的产品--基因产品.  相似文献   
86.
连续电除盐技术被用于处理低放废水,在CEDI设备单元中填充的离子交换树脂对降低连续电除盐膜堆的电阻、提高核素离子的迁移率、降低能耗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建立了在CEDI膜堆外测试离子交换树脂导电性的方法,并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1200Na、4200Cl、核级阳、核级阴、001*7、201*7这6种离子交换树脂的导电性进行了研究,引用多孔塞模型(porous-plug model)描述了离子交换树脂的三种导电路径,筛选出传导能力强的核级阳和核级阴树脂作为CEDI膜堆的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87.
88.
以NY-300/40压缩型耐张线夹为对象,建立了耐张线夹-导线系统的LS-DYNA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研究了标准压接长度(110 mm)时耐张线夹的拉伸受力性能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钢锚与钢芯压接长度变化时耐张线夹的抗拉承载特点。研究表明,耐张线夹的握力主要来自于钢锚与钢芯的压接。标准压接情况下,耐张线夹的抗拉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而且由于压接长度足够,其失效方式是铝绞线断裂而非钢芯从钢锚中拉脱。当钢锚与钢芯压接长度不足时,随着压接长度的减小,耐张线夹的握力亦逐渐减小,虽然其握力绝对值减小幅度不大,但其破坏模式逐渐由铝绞线断裂转变为钢芯被从钢锚中拉脱,就本文的分析对象而言,破坏模式发生转变时钢芯与钢锚间的临界压接长度在50~60 mm。  相似文献   
89.
张猛 《科技信息》2012,(18):152-154
本文介绍了运用小波变换求取地震信号瞬时属性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适合做小波变换的信号特征,讨论了小波变换与希尔伯特变换在求取地震瞬时属性的联系与区别。然后,分别给出了小波变换和希尔伯特变换在实际地震资料中提取瞬时属性计算结果,并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应用小波变换求取地震信号瞬时属性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0.
电缆提升装置的强度直接决定电缆输送过程的可靠性,但是针对该方面的研究较少。在4级风工况下,对4层提升装置进行静力学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进而研究了0-8级风工况下,该装置的应力分布情况。由于3、4层应力较大易发生疲劳破坏,故采取疲劳分析。结果显示,0-8级风工况下,该装置性能合格。随着风载荷的增加,每层最大应力值均有所提高,同时该装置最易破坏的位置均在第3层底部。此外,当风速大于4级后应力增长速度提高,且疲劳寿命降低速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