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0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16篇 |
教育与普及 | 1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8篇 |
现状及发展 | 2篇 |
综合类 | 5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四个方面的理论贡献,第一是提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二是坚持高度民主与高度集中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落到实处;第三是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从人治走向法治;第四是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22.
23.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和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道德活动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题,而廉政文化建设则使人们在廉政文化的熏陶中提高道德素养,加强廉洁自律.社会主义荣辱观还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素材,对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4.
本文叙述了对染料还原大红R合成工艺的改进,提出了一条以水为溶剂的新型合成工艺路线.并对醇胺的种类与质量、酸酐的杂质含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且将新型合成工艺和传统的工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5.
粘滞系数实验中,小球在容器中的落点位置的不同,粘滞系数的测定值不同,本研究对误差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6.
27.
为揭示影响南亚热带马尾松×红锥混交林下红锥天然更新的关键环境因子,本研究以1983年造林的马尾松×红锥人工林为对象,选取3个研究样地,设置50个2 m×2 m的调查样方,对红锥更新苗、土壤理化性质、林分结构与光环境等展开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红锥天然更新密度为(132 353±7 050)~(174 219±15580)株·hm~(-2)。5个高度级红锥更新苗密度差异显著,Ⅰ级最大,Ⅴ级最小,密度随高度级增加而递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磷含量对Ⅰ、Ⅴ级的红锥更新苗有明显的正效应,而对Ⅱ、Ⅲ级更新苗有明显的负效应;红锥Ⅰ级苗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近地层透光系数与Ⅰ、Ⅱ、Ⅲ、Ⅳ级苗木密度呈负相关,与Ⅴ级呈正相关;林分上层平均叶倾角、近地层叶面积指数则与Ⅰ、Ⅱ、Ⅲ、Ⅳ级苗木密度呈正相关,与Ⅴ级呈负相关。研究所选择的25个林分结构与土壤环境因子组合对红锥天然更新分布格局的变异解释率达到66.01%,解释效果显著(F=2.022 9,P=0.027)。土壤全磷含量、土壤pH值、海拔高度、林分上层平均叶倾角、近地层叶面积指数、近地层透光系数等6个因子是影响南亚热带红锥天然更新分布格局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对大明山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85个林隙的调查,了解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林隙的基本特征和自然干扰规律。【方法】在大明山3.2hm^2永久样地内仔细寻找每一个林隙,记录林隙形成木的种类,测量其胸径和高度,判断林隙形成木和林隙的年龄,绘制树冠投影图。【结果】扩展林隙(EG)和冠空隙(CG)在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71.70%和52.90%,干扰频率分别为1.793%·a^-1和1.323%·a^-1,林隙干扰的返回间隔期约为76a。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由树木翻蔸形成的林隙最为普遍,占51.88%,其次是干中折断而形成的,占37.88%。林隙大多由0~1株树木形成,平均每个林隙拥有形成木3.45株。EG的大小多在200~600m^2,其中以200~300m^2者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占56.47%);CG的大小多在200m^2以下,以100~200m^2者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占37.65%)。大部分林隙是在2年前形成的,占68.40%。林隙形成木种类超过42种,主要是云贵山茉莉(Huodendron biaristatum)、罗浮槭(Acer fabri)、栓皮木姜子(Litsea suberosa)、百色猴欢喜(Sloanea chingiana)、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天目紫茎(Stewartia gemmata)、糙皮桦(Betula utilis)和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占形成木个体数的68.51%。林隙形成木分布最多的径级在15~20cm。【结论】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林隙特征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也与南亚热带低地的常绿阔叶林存在显著区别。2008年特大冰冻干扰是造成大明山山地常绿阔叶林林隙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讨论了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多用户检测(MUD:Multi-User Detection)技术在传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造成多址干扰(MAI: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的所有用户信号信息对单个用户的信号进行检测,从而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性能.首先,给出了多用户检测性能界限;然后具体分析了两类多用户检测,给出了它们的实现框图,性能曲线,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不同培肥措施对植物多样性的作用规律,为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两种不同林地清理(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和3种不同培肥措施(加炭C、加氮N和套种绿肥)处理试验,比较研究不同林地清理和培肥措施的独立和交互作用对桉树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4年后,火烧清理林地的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人工清理林地(P0.001);两种清理方式下加C、加N和套种绿肥均明显改变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但优势种保持不变,均为蔓生莠竹、弓果黍、小花露籽草和五节芒(套种绿肥中的小花露籽草除外),显著降低植物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两种清理方式各处理林下植物功能群谱完全相同,均表现为禾草植物木本植物蕨类植物藤本植物杂草植物入侵植物;两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条件下,加C、加N、套种绿肥处理均极显著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林地清理方式与不同处理的交互作用也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产生极显著的影响。【结论】火烧和人工清理林地及加C、加N、套种绿肥等培肥措施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影响。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视角出发,在桉树人工林的经营中应尽量减少加C、加N和套种绿肥等培肥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