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2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89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46年   1篇
  193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本实验利用分光光度法对蒙药黑冰片中钛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A=0.00573+0.048C(r=0.9998).检测限为3~15μg/mL.回收率为99%~102%,RSD为0.89%(n=5),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42.
文章通过一定的方法设计,完整给出了功变热过程、热传递过程、气体自由膨胀过程和扩散过程这四个典型热力学过程不可逆性的等效性证明,以期对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43.
基于试验数据优化辨识孤立冰块的流拖曳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拖曳系数是海冰动力学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实际海冰运动时受到水流的底面剪切作用和侧面正压力作用,对应的拖曳系数分别为摩拖曳系数和形拖曳系数.利用实验室波流水槽设备,对长方体平底、长方体粗糙底和圆饼形淡水冰试样进行拖曳运动试验,获得26组冰样运动数据.根据这些试验数据,利用动量法原理和优化方法构造了识别摩拖曳系数和形拖曳系数的参数辨识模型,并计算出相应的拖曳系数.在此基础上,引入描述表面粗糙度的两个指标--轮廓支承长度率和轮廓均方根偏差,统计分析了粗糙度指标对拖曳系数的影响.此外还得到摩拖曳系数同冰样长度和吃水深度之比的关系,该关系可用于计算冰山和浮冰的摩拖曳系数.  相似文献   
844.
本论文根据“柔索力学”原理,利用“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对于响尾蛇连环鞭的打击能力作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能量密度的极限,证明鞭尾一点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之大和冲击波相当之强,相应造成强烈爆炸和剧烈破坏。  相似文献   
845.
针对综合录井过程中微细岩屑识别岩性困难的问题,利用X射线荧光(XRF)测量的微细岩屑中的元素含量、谱图和测井资料,对随钻录井岩性判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XRF测量的元素含量与岩屑中矿物含量具有相关性,Si、Al、Fe等元素含量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存在相关性;通过XRF测量数据可计算岩屑中的砂泥质含量,并可用于判别砂泥岩剖面的岩性;相同岩性的XRF谱图具有相似性,利用这种相似性可判别岩性。现场资料验证结果证实了综合判别法可提高岩性判别符合率。  相似文献   
846.
雪鸡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驯养雪鸡中,从最小空间需要量,饲科与食性、光照与繁殖、气温与调控等六个方面,阐述了环境对雪鸡的行为反应,提出了人工养殖雪鸡的综合性措施,并为开发雪鸡自然资源提出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47.
松辽盆地北部卫星地区泉四段以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沉积为主,通过对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和测井相特征等分析,确定研究区泉四段为一套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个亚相,进一步可划分为分流河道、决口扇、洪泛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决口扇和支流间湾等微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表明,研究区泉四段内部划分为7个Ⅴ级层序:Q4-SSC1、Q4-SSC2、Q4-SSC3、Q4-SSC4、Q4-SSC5、Q4-SSC6、Q4-SSC7;Q4-SSC1~Q4-SSC7沉积期整体表现为由三角洲平原向三角洲前缘过渡的湖侵沉积过程,各层序内部砂地比值逐渐减小,有利砂体在Q4-SSC1沉积时期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848.
纳秒(ns)脉冲功率科学技术起源于60年代,过去十年间已经发展成一项适应性强的健全的学科,能解决ICF和高能密度物理学有重要意义的关键物理学问题,脉冲功率起主要杠杆作用在于低成本、高效能产生和输送高能量高功率的能力。由于几MJ的点火级系统需要投入非常大的资金,所以一个低成本高效能驱动器很重要。对于惯性聚变能的商业可行性选择,高效能也很重要。过去二十年纳秒脉冲功率在圣地亚得到积极而有成效的发展,从而  相似文献   
849.
8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