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7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利用先进的粒子成像技术及实验系统研究了聚丙烯酰胺水溶液旋转射流的速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 ,聚合物对旋转射流的速度分布有较大影响。旋转射流轴向速度的最大值仍位于射流轴线上 ,在喷距超过 4倍喷嘴直径后出现轴向速度的自相似区域。径向速度分布比较复杂。在射流外部 ,流体向射流轴心方向流动 ;而在内部存在着径向速度为正值的核心体。旋转射流的切向速度分布相当于射流中存在一个旋转的涡核。涡核内部的切向速度随半径呈线性增加 ,涡核边界处的切向速度最大。喷距超过 4倍喷嘴直径以后的涡核呈锥体状 ,并以 3 5°锥角沿流向扩展 ,表现出速度的自相似性。切向速度随喷距的变化呈现出两个以喷距等于 4倍喷嘴直径为界的线性降低阶段  相似文献   
62.
固液两相射流清洗油管涂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前混合式磨料射流清洗油管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前混合式磨料射流清洗油管涂料的清洗速率随泵压和喷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喷距、喷射角和颗粒直径的最佳值分别为150mm、120°(或60°)和0.8mm。油管旋转速度与喷嘴平移速度的比值与清洗宽度成反比。前混合式磨料射流清洗油管涂料的速率大大高于后混合式磨料射流。  相似文献   
63.
自振空化水射流冲击压力脉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常压和围压达到了6MPs条件下,时域和频域上自振空化水射流的压力脉动特性,给出了评价压力脉动特性优劣的三个参数;最大脉动峰值压力,压力脉动幅度和脉动压力峰值,差得到了三个参数沿轴向和径向的变化规律及喷距,泵压,围压对射流压力脉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4.
对常压下脉冲喷嘴自由淹没射流结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设计出的脉冲喷嘴进行了大量试验.结果表明,脉冲喷嘴射流的外边界变化规律、等速核和无因次速度分布规律等均与普通射流有较大差异.脉冲喷嘴射流的外边界为一波浪线,且在喷距达一定数值后,随着喷距的加大,呈非线性缓扩直至平直趋势.脉冲喷嘴射流不存在明显的等速核,射流从喷嘴一射出就有较大的速度脉动.文章给出了脉冲喷嘴射流轴心线上的脉动速度与无因次喷距之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5.
风琴管自振空化喷嘴的设计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瞬态流理论和水声学原理分析了风琴管自振空化射流喷嘴的工作原理,推导了风琴管谐振腔的固有频率计算公式,得出了谐振腔基本结构的设计模式.研究表明,风琴管自振空化喷嘴的设计需运用理论和实验的方法进行.风琴管谐振腔的直径和长度是影响谐振腔流体共振的重要因素,需通过试验确定.  相似文献   
66.
利用流体瞬变流和水声学理论建立了喷管内水声学特性的特征方程,并给出了数值解。分析了外界扰动波在喷管内的传播规律。为优化设计喷管结构和实现无源控制射流流场提供了理论依据。计算结果表明。在钻头体有限空间内安装自激振荡结构射流喷管;管子阶数不宜超过2.喷管出口直径最好在3~7mm内。  相似文献   
67.
一种新型高压水力喷射径向水平钻井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近年来美国发展的一种新型水平钻井系统,该系统要求先在井下油层处磨去一段套管并扩孔,然后将斜向器放到井下,使一根外径为31.7mm具有较高塑性的钢管通过装在斜向器上边的高压密封进入斜向器,此后,从井上接通高压液体,钢管便在液体静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斜向器各节滚轮,生产管便从垂直方向以300mm半径转向水平方向,靠前端的水力嘴切削岩石,前端面的静压力促进生产管自动前进,可达30-60m。此系统已用于  相似文献   
68.
连续油管带筛管喷射侧钻多分支井钻完井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多分支井钻井方法,针对本技术连续油管和筛管所形成的双重管柱,开展岩屑运移试验研究,采用Monte Carlo方法预测岩屑颗粒进入割缝筛管与连续油管之间环空的情况,并计算环空中被岩屑颗粒堵塞的临界参数。结果表明:双重管柱岩屑运移存在悬浮层、跃移层、静止岩屑层以及筛管与连续油管之间的砂堵层。由于具有更小的环空过流面积,双重管柱的岩屑运移能力比常规连续油管钻井高。试验条件下,砂堵层不发生堵塞的临界条件是:当缝宽介于岩屑颗粒之间时,泵排量高于0.98 L/s,或机械钻速小于40.09 km/h,缝宽比岩屑粒径越大,临界机械钻速越小;当缝宽大于岩屑颗粒直径时,泵排量高于0.88 L/s或机械钻速小于5.74 km/h。  相似文献   
69.
二氧化碳携岩问题是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技术应用于油气藏钻探开发的基础问题。依据井下工况,考虑岩屑粒径分布规律的影响及二氧化碳密度和黏度等物性参数与流场温压条件的耦合关系,数值模拟分析了粒径分布变化规律及各工况参数对携岩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粒径分布变化规律不与颗粒直径呈正相关,证实了选用欧拉模型以考虑颗粒间干扰来模拟携岩问题的合理性;温压条件影响粒径分布变化规律,携岩返速对粒径分布规律影响甚微。携岩效率随压力升高、温度降低而提高,规律与室内实验结果相符。提高排量、降低机速有利于改善携岩效果,实测临界携岩返速高于依据最小动能原理的计算值。随偏心度增大,携岩效率先降低后提高,临界偏心度为0.8。所得结论为发展实际技术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0.
讨论了径向水平钻井技术的轨迹控制问题.运用环流理论(简化升力面理论)对旋转水射流中的导向叶轮在定常情况下的受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旋转叶轮受力计算的方法是可靠、有效的,适用于任何螺旋状的叶轮受力计算,如变厚度、变螺距、不规则几何形状的叶片等,同时还可以对叶轮进行辅助设计,并为水平井轨迹控制研究提供帮助;另外,该研究也为产生高效旋转的气蚀射流研究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