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5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以重庆双碑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模拟施工中掌子面正前方存在小型带压溶腔的情况,根据计算所得安全临界距离,采用自主发明的一套模拟溶腔内压的试验装置,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25的室内模型开挖试验,研究隧道开挖至安全临界距离时,溶腔内压增加至掌子面崩坏过程中,此阶段掌子面周边围岩压力、掌子面位移以及初期支护内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掌子面前方溶腔内压的增加,掌子面位移先呈近似正比例增加,随后掌子面位移增大速率逐渐增加,最后产生突变破坏;围岩压力随溶腔内压增大呈现出增大趋势,其中拱顶处围岩压力影响较大,拱肩与仰拱处次之,其他位置围岩压力影响不大;钢拱架弯矩分布规律在不同溶腔内压作用下基本相同,在溶腔内压增大过程中,初期支护拱顶以及仰拱处弯矩呈增大趋势,其影响主要集中在拱顶附近及拱底处,其它位置处弯矩影响不大;随溶腔内压增大钢拱架轴力均呈现增大趋势,轴力变化较大位置主要出现在拱顶处,左右拱腰处次之,仰拱以及拱肩处变化幅度较小;受溶腔内压大小的影响,掌子面处位移、初支内力以及偏心距变化速率均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122.
为了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本文集成独立转向和主动脉冲转向提出了一种主动后轮独立脉冲转向(ARIPS)控制策略,并对此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通过建立ARIPS系统仿真动力学模型,研究此系统的运行对悬架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不同转向脉冲控制参数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依据仿真分析和频率分析方法确定最优脉冲参数.设计ARIPS控制器及脉冲转角分配模块,基于CarSim和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分析,验证ARIPS的控制性能.研制并安装主动脉冲转向系统,基于试验Lexus车辆进行整车试验研究,验证ARIPS系统的实用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验证了ARIPS系统的可行性和经济性,ARIPS控制能有效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比主动后轮转向(ARS)和主动后轮脉冲转向(ARPS)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对改进四轮转向(4WS)系统的性能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3.
针对失重条件下人体出汗所发生的变化,采用航天医学领域的-6°头低位卧床(HDBR)实验与常规热舒适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12种空气温湿度下对6名男性受试者进行不同部位皮肤微电流的实验测量,将皮肤微电流作为人体出汗的指示信号.研究结果表明:HDBR模拟失重时,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的条件下(RH=30%)人体皮肤出汗比HDBR卧床前需要更高的空气温度刺激,并且出汗率相比卧床前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中等湿度(45%)条件下,模拟失重时的皮肤出汗率随着空气温度增高而增加,但是显著低于HDBR卧床前的水平;高湿条件(80%)下且环境温度高于29℃时,模拟失重时人体皮肤出汗率显著增高,其值低于HDBR卧床前的水平但与其差值逐渐减小.此外,在实验环境下所有受试者的皮肤出汗敏感度降低,并且大腿、小腿、上臂皮肤出汗率显著低于额头、胸和背部皮肤处的出汗率.研究证明,模拟失重条件下人体皮肤出汗与正常重力时存在不同的变化,研究结果可为载人航天时人体热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4.
为研究斜坡坡度及水平荷载作用角度对斜坡地基比例系数m值的影响,设计并完成了一系列斜坡地基刚性桩水平承载室内模型试验,测得了不同斜坡坡度及水平荷载作用角度下地基比例系数m值.试验发现:斜坡地基比例系数m值随地面处桩身水平位移x、斜坡坡度α及水平荷载作用角度β增加呈非线性减小,当x10mm时,m值几乎保持为一定值,并据此建立了斜坡地基比例系数m值与坡度α及荷载作用角度β之间的拟合关系式.理论与试验对比分析表明:根据考虑斜坡空间效应影响确定的斜坡地基比例系数m值,计算得到的桩身内力、位移与实测结果最接近,最大计算误差小于10%;斜坡桩基设计时,建议取地面处桩身水平位移x=10mm对应的m值.  相似文献   
125.
一种子波网络空时多用户检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用户检测是直扩码分多址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而阵列天线也是一项减轻多用户干扰的方法.将空时滤波与多变量函数估计子波网络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空时多用户检测器.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联合空时的多用户检测器具有抑制多址干扰和克服"远-近\\"效应的能力,并且其复杂度仅依赖于子波网络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26.
基于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选用了应用最广泛的涡动粘性系数法中的kε模型对高速超高压射流辅助钻井钻头井底湍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高速超高压射流的结构特性和喷管内外流场的分布规律.模拟精度基本达到了工程技术要求.对高速超高压射流喷管内外(井底)湍流流场的全场数值模拟表明,高速超高压射流井底流场是由射流冲击区、漫流区、涡流区和返流区组成的,对于有较大锥形角的斜面或曲面内流道喷嘴,一般可不必考虑流体的压缩性影响(约为5%).  相似文献   
127.
用湍流κ-ε方程模型对风琴管式喷嘴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轴向速度、径向速度的分布规律和衰减规律,为提高清除岩屑效率提供依据.计算结果表明,在喷嘴出口处存在抽吸现象,射流剪切层的边界处具有大尺度的涡流结构.射流剪切层的边界形状为波状,流场中轴心速度和沿径向的轴向速度衰减规律不随雷诺数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喷距的增加,沿径向的轴向速度衰减变慢,随着喷嘴出口到井底间距离的增大,射流轴心速度衰减变慢,但其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28.
应用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建立了源-汇叠加的物理模型,用以描述倾斜射流在井底产生的漫流流动,推导出了漫流速度分布的数学模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从实验中得出了倾斜射流在井底产生的漫流速度分布规律,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证明了倾斜射流的漫流速度包络线基本上呈椭圆状.倾斜射流不仅会使冲击方向上的漫流速度增大,还会使其厚度增加,因此大大增加了对岩屑的推动力和与钻头切削齿的对流换热能力,强化了该方向上对钻头的清洗和冷却.  相似文献   
129.
用实验的方法对加长喷嘴钻头的井底压力场进行了研究,用计算机绘制了并底压力分布图,通过分析,得出了井底压力随直径比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加长喷嘴井底压力分布比普通喷嘴的高压区和低压区更集中;两加长喷嘴组合随着喷嘴直径比的减小,井底液流场不断得到改善,两加长喷嘴的最佳直径比为0.0.4~0.7.对于两长一短喷嘴组合,若固定普通喷嘴直径,当满足一定条件时,最佳直径比区间为0.4~0.7.  相似文献   
130.
用间歇涡环代替圆形射流剪切层,对圆形射流流场的流动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中考虑了喷嘴喉部结构形状(喷嘴内流过渡曲面为球面或椭球面或其它旋转曲面,出口形状为锥面或锥面加环套)对旋涡脱落的影响及其与射流流场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内流过渡曲面为椭球面而出口形状为锥面的风琴管式喷嘴,喷射出的圆形射流流杨具有良好的大尺度涡环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