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核黄素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电容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核黄素的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核黄素的氧化还原反应特性与pH值密切相关:在pH〈6的介质中,观察到一对前置波和一对扩散控制的两电子氧化还原波,还原产物RFH2在汞上的 强吸附;在6〈pH〈10的介质中,出现两对分离的单电子氧化还原波;在pH〉10的介质中,仍然出现二对分离的氧化还原波,且前置波重新出现,显示还原产物在汞上的吸附较强。  相似文献   
12.
在1MH2SO4,Ce(Ⅲ)在铂电极上的氧化-还原伏安图表明,电位扫描速度为0.050Vs^-1时氧化峰电位Epa=0.92V还原峰电位Epc=0.64V,△Ep=0.28V,能峰电位随扫描速度而变化,峰电流Ipa和电位扫描速度的平方根√v不成线性关系:Ce(Ⅲ)在铂电极上的电荷迁移为准可逆过程,生成的Ce(IV)对Mn(Ⅱ)有均能催化氧化作用,催化电流峰电位在1.26V处,催化反应受Mn(Ⅱ)。  相似文献   
13.
作者提出一种新的天然二氧化锰活化直接处理方法.本文对用新方法制备出的活化天然二氧化锰进行放电性能的研究.低二氧化锰含量(约66%)的天然二氧化锰样品,经活化处理后,29℃时的模拟电池的放电容量从原来的11.2mA·h提高至20.0mA·h;高二氧化锰含量(约81%)的天然样品,经活化处理后,11℃时的模拟电池的放电容量从原来的8.8mA·h提高到17.0mA·h.所提出的天然二氧化锰活化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天然二氧化锰的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4.
要谈质量和能量的关系,首先得明确我们所说的质量和能量的意思。自然界的物质形形色色,各有自己的特殊矛盾,因而互相区别。这是粘土那是沙,这是煤炭那是铁,这是油来那是水,各有差异,互有区别,鱼目不能混珠。然而,个性之中有共性,不同的物质也有共同点,这就是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毫无例外地具有一定的量。各种物质一方面以其特殊的质而互相区别,另一方面又以一定的量而互相联系。而且,“在自然界中,质的变化——以对于每一个别场合都是严格地确定的方式进行——只有通过物质或运动(所谓能)的量的增加或减少才能发生。”(《自然辩证法》第47页)物质的量通过那些具体的量表现出来呢?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表现为体积、密度、重量、电荷、质量等,其中最普遍、最根本的表现和量度要算质量。目前,人类已知的自然界所有的物质形态,无不具有一定的质量。无论是宇宙间庞大的天体,还  相似文献   
15.
引言关于个别离子活度系数的测定和计算,一直是大家感到兴趣的问题。路易斯和郎达尔(Lewis and Randall)首次提出个别离子活度系数的概念,并给出26个离子的活度系数。稍后,德拜——休克耳(Debye—Huckel)导出了单个离  相似文献   
16.
在硫酸介质中铂阳极上Ag~ 对于Cr~(3 )和Mn~(2 )的氧化有一种很有效的催化作用.在Ag~ -e→Ag~(2 )氧化峰的电位处,Mn(Ⅱ)和Cr(Ⅲ)放催化氧化的电流效率皆高,其电流为为Mn~(2 )、Cr~(3 )离子向电极表面的扩散过程所控制.选择适当的条件,Mn(Ⅱ)被催化氧化的产物可以是Mn~(3 )、MnO_2和MnO_4~-.在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这—Cr_(2)O_7~(2-)的阳极再生过程曾和有机溶剂中进行的有机物氧化过程联用,结果表明苯甲醇向苯甲醛、蒽向蒽醌的转化率是高的.  相似文献   
17.
用电位扫描法和旋转电极技术,研究了铁离子在铂电极和玻碳电极上的还原行为.结果表明该还原反应的可逆性明显地依赖于相伴阴离子的本性,在含SO_4~(2-)、NO_3~-、阴离子的溶液中,反应并非完全可逆,当溶液合Cl~-、CN~-离子时,电极反应是可逆的,而在F~-、C_2O_4~(2-)、Cit~(3-)、CNS~-、P_2O_7~(2-)等离子存在时,反应是不可逆的.实验证明,Fe~(2+)离子还原时,电极表面有吸附膜生成,此膜对H~+的放电析出有催化作用.从旋转电极实验求得1.0mol·dm~(-3)KCl溶液中,Fe~(3+)离子的扩散系数D_(Fe~(3+))=(7.9±0.1)×10~(-6)cm~2·s~(-1),标准速度常数k=(2.5±0.2)×10~(-3)cm·s~(-1).  相似文献   
18.
H3PO3体系中镍磷非晶态合金及其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恒电流沉积、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等方法研究了H3PO3体系中Ni-P合金的电沉积及其镀层的腐蚀性能,用XRD、XPS、SEM检测了镀层的晶形、组成和表面形貌,探讨了沉积条件对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H3PO3体系中得到的Ni-P合金镀层同样具有较强的耐蚀性,当镀层中磷的含量达7%时,晶形转为非晶态,镀层中含磷量越大,耐蚀性越好。  相似文献   
19.
1、认为自然界的主要运动形式有: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核运动、基本粒子运动、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2、讨论了非生物界中吸引和排斥的物理本质.3、指出在生命运动中存在着生物化学吸引和排斥作用.4、提出把吸引和排斥看成是自然界一切运动的共同矛盾.  相似文献   
20.
铂电极上吸附铋原子对甲酸氧化电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用电位阶跃法研究吸附铋原子对甲酸在铂电极上氧化过程的催化效应.吸附铋原子层的催化活性稍小于铅,但其反应机理则彼此相似,即当反应开始时受甲酸化学离解吸附步骤的速度控制,然后才逐渐转化为扩散控制,浓度越小,实现这一转化所需时间越短.在铂电极表面上,每一吸附铋原子占据3个铂原子,当覆盖度为0.75时,能使铂表面形成由两个铂原子构成的活性中心,从而表现出对甲酸氧化过程的最大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