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08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这些年活跃在上海高校的一批双肩挑中青年干部很引人注目,他们大都在35-45岁之间,职称在副教授以上。所谓的双肩挑是指一身肩两职,既在原先的科研、教学岗位上挑大梁,又让他们担负系(学院)、校的行政管理的领导工作。这件事已实施有年,其意义正逐步显现出来。近日接受我采访的上海中国纺织大学教授、科技启明星陈东辉博士就是这样一位双肩挑干部。作为中纺大研究生处处长,陈东辉要安排好800位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工作,这是一副不轻的担子,可是这只占他五分之三的工作,另五分之二工作是带研究生(目前陈东辉带三位博士、两位硕士…  相似文献   
122.
虽回国已有两年多了,但屈卫东身上还保留着一些西方学者比较惯常的那种行事风格,譬如他在接听一个电话或接待某人的同时,有另一个找他的电话打进来,他不会中断正在进行的交谈去接电话:那天我打电话给他约采访时间,此时他的手机有电话打进来,响了多次他都不去接,我说没关系的,你先去接听吧,不要耽误事,但他说通常情况下在已经通话的时候,他是不会去接听其他电话的。这是自己行事的一个基本原则。听后我多少有些感动。  相似文献   
123.
半个世纪以来,现代医学越来越向两极发展,一极是微观方向,从细胞、基因水平上揭示疾病的起源及治疗方法;另一极是从人和自然其他种群间的相关关系的宏观水平来考察疾病的预防.而处于这两极间的那些疾病受人关注的程度有所下降,典型的情况是被称为世纪末疾病的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24.
女性科学家 (学者 )的比例大大低于男性 ,这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现象 ,中国也不例外。以我个人的体验 ,在我这 7年访问过的 80余位获得“启明星”称号的优秀年轻人中 ,女性约占八分之一。究其原因可以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如果换个角度 ,考虑一下女性成为科学家要做哪些准备或具备哪些素质 ,我想在做这样一个专题时 ,施建蓉会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和很好的案例。施建蓉博士 ,3 7岁 ,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理论医学院现代医学实验中心主任 ,是一位主要从事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研究“肾”与耳关系的学者。她领导的实验小组是国内为数不多的…  相似文献   
125.
管华诗的名字很大程度上是与PSS联系在一起的。PSS是什么?PSS是一种全新的纯天然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的英文缩写,这一药物1985年研制成功,经全国不少医疗部门临床验证认可,认为PSS能有效地降压降脂,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疗效明显。1986年投入生产,至今已创造5亿元产值,上缴利税达1亿元,还先后荣获4项国家级大奖、2项国际大奖,可谓名利双至。可是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作为这一科研硕  相似文献   
126.
一位富有开创精神的物理学博士──访科技启明星陈鸿教授本期启明星专栏的主人公陈鸿是同济大学波耳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物理系主任。几天前,我在同济物理楼里访问了这位38岁的博士生导师。我不敢奢望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交谈能完全了解一位年轻的物理学家,因而奉献给读...  相似文献   
127.
去年上半年,我在上海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读到华师大数学系张奠宙教授撰写的“杨振宁教授谈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一文。这篇以访谈形式发表的文章生动、深入地介绍了杨振宁教授对中国现代物理史上几位重要人物的评述,令人大增识见。张、杨两位教授一问一答,问  相似文献   
128.
年方35岁的陈立侨是目前中国学历最高的少数人之一。几年前当他从华师大生物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成为国内第一位专门研究水生动物的博士后专家时,许多人在投以仰慕眼光的同时,也极想了解、打听陈立侨这位博士后是干什么的?陈立侨的专业方向是水生动物营养学和甲壳动物生物学,讲得通俗一点,他是研究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生长、繁殖规律的。回顾自己的学术研究之路,陈立侨认为自己博士论文的工作──探讨池塘饲养鱼类优化结构及其增产原理──给了自己莫大的锻炼。这项课题通过大量测试、分析和综合比较评价,对我国传统的鱼种密集越冬…  相似文献   
129.
张益是1993年作为兰州大学生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分配到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改名为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的,当时他主要是跟着李民乾老师作一些与物理学和生物学交叉的研究课题.李民乾教授是他那一代中国实验物理学家中最早关注并投身于纳米科技研究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130.
郑柏存是我相熟较早的一位启明星。 90年代初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曾出现过一段科技创业高潮期 ,当时在校方支持下 ,有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结合自己在材料、化工方面的专长 ,大胆尝试将研究成果产业化 ,由于成果突出 ,特别是他们开创了一种有效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模式 ,成为那一段时间里高校关注和议论的话题。作为事业发展的高潮 ,国家计委等部门决定在华东理工大学建立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 ,这是中国 5 0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当中的第一家股份制机构。柏存其时出任该中心副主任 ,时年 3 2岁。94~ 96年在他们事业鼎盛时期 ,我曾几次到过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