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8篇
系统科学   25篇
丛书文集   62篇
教育与普及   5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以重调和方程的混合变分形式为基础,采用移动最小二乘方法建立插值形函数空间,给出了重调和方程的混合MLS数值解法.这种方法降低了对解空间的光滑度要求,同时高精度地获得了解的高阶导数值,并且避免了求解过程中划分网格所带来的计算复杂性等问题.最后给出了这一方法的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992.
<正>一、引言 人类为增加林产品的收益,在认识和利用树木种内有益变异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数百年前,我国的杉木及日本的柳杉造林,就使用经过选择的优良类型或个体的种条。欧洲在十八世纪初也已应用经选择的种子造林。但是有关专门为生产种子而营造林分的想法,1787年始见于文献。十九世纪初Anderson(1906)和Oppermann(1923)分别发展了关于建立林木无性系种子园和实生种子园的思想。1934年Larson在《林木育种》的论文中比较完整地提出了无性系种子园的概念。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林木种子园”这个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六十年代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这个时期中,主要是采用优树无性系嫁接繁殖建园。  相似文献   
993.
<正>半同胞子代测定的研究于1972年开始,在1977年完成。从这些研究的结果看出,在45个家系之间苗期高生长量在1%平准上是非常显著的。 遗传型×环境互作(GEI)表现的经验值,可借助于互变量的分析来计算。家系×年分(7.39%)、家系×地点(7.36%)和家系×地点×年分(19.91%)的高的方差分量百分率,表现了杉木的GEI是十分显著的。 在杉木育种程序中,应用半同胞子代测验,检验GEI类型是完全可能的。 根据遗传稳定性研究的结果,该种子园内这些家系可分为四种类型:“速生—稳定型”、“中等—稳定”,“变化的”和慢生型”。  相似文献   
994.
阐述了虚拟实验的特点,描述了互动型微机接口技术虚拟实验模式,并以波特率时钟发生器为例,介绍了微机接口技术虚拟实验系统及应用。  相似文献   
995.
关键核心技术作为国之重器,具有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关键核心技术的基本概念仍未形成统一界定。从创新主体、创新动力和创新模式的角度,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异质性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不同视角下的关键核心技术具有不同类型,各创新环节下的关键核心技术具有不同特征,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三大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位具有异质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具有“四位一体”的动力体系,各创新主体引领的关键核心技术具有五大创新模式。并总结当前关键性核心技术的研究存在遴选分类不明确、各创新主体角色定位不清晰、动力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一步工艺合成Sialon/刚玉复合材料中Sialon相Z值的控制,以及SialonZ值对Sialon/刚玉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抗热震性、抗化学侵蚀性、抗氧化性和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ialon/刚玉复合材料随着材料中Sialon相Z值的升高,材料的强度降低,热震稳定性下降,抗氧化性提高,抗化学侵蚀性得到显著改善,Sialon柱状晶体尺寸增大;Sialon相Z值选择在3时该材料能够获得优良的抗氧化性和抗侵蚀性并均衡得到适宜的强度和热震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7.
时变时滞统一混沌系统的脉冲同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参数不确定时变时滞统一混沌系统的脉冲同步控制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脉冲控制方法、 李雅普诺夫稳定理论和矩阵不等式技术,给出了在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的时滞不相同时, 其脉冲一致渐近同步的充分条件,并由此设计了一个与时滞和初值有关的脉冲控制器. 最后,通过数值示例仿真对所得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8.
 公元600年12月16日,在甘肃天水与陕西陇县一带,发生1次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震害及社会影响。长期以来,对公元600年秦陇地震的确切震级、震中位置、震中烈度的认识存在分歧,对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不甚明确。秦陇地区位于南北地震带的北段,在构造上处于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与青藏块体东北部的祁连断褶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对公元600年秦陇地震详细考证,对其发震构造进行探讨,对于评定秦陇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分析其未来地震危险性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有关公元600年秦陇地震的相关史料及研究成果,发现一些新的可能与该次地震有关的佐证资料,通过史料考证及震害分析,推断公元600年秦陇地震震中应在天水陇县之间,更靠近陇县的陕西境内,震中烈度达IX度,震级6(3/4)级左右,本次地震极震区长轴方位大致与陇县-宝鸡断裂带相吻合。经过野外实地考察,综合分析认为,公元600年秦陇6(3/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固关-县功断裂带的八渡-龙尾段。  相似文献   
999.
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从红树尖瓣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a)来源的一株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3126)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方法等,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出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麦角甾-22-烯-3β-醇(ergosta-22-triene-3β-ol)(1),麦角甾-5,7,22--烯-3β-醇(ergosta-5,7,22-triene-3β-ol) (2),过氧化麦角甾醇(ergosterol peroxide)(3),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4)和对羟基苯甲醛(4-hydroxybenzaldehyde) (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尖瓣海莲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表明,甾体类化合物1、苯衍生物4和5都具有较强的卤虫致死活性.  相似文献   
1000.
磁致位移传感器冰雪厚度测量仪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磁致伸缩原理的位移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多位置测量的特点,据此研制了一种能同时测量冰/雪表面和冰底面变化的接触式冰雪厚度测量仪.该仪器被应用到低温实验室冰厚和南极固定冰区冰雪厚度的测量中.实验室历时540h,测量精度±0.13cm;现场应用持续6个月,测量精度±0.20cm.高精度的测量数据,特别是现场测量数据,为分析冰厚变化的细微过程提供了基础,为深入研究气-冰-海耦合过程,完善海冰热力学数值模型提供了支持.另外,该仪器还能为冰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