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3篇
系统科学   62篇
丛书文集   63篇
教育与普及   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15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发动机冷却风扇是车辆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静压和轴功率是评价其气动性能的重要指标,而叶尖作为风扇做功的主要部分对风扇气动性能有较大影响.以发动机冷却风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风扇气动性能的计算方法和叶尖参数的优化方法.首先给出了风扇气动性能的计算方法,依据试验台建立风扇计算模型,利用模型仿真得到风扇在某一转速下的性能曲线,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验证;然后以叶尖安装角、叶尖弦长、叶尖拱高为变量设计新风扇,基于正交试验法对各叶尖参数进行优化组合,给出了风扇叶尖参数的优化方法;最后通过风扇性能曲线、叶片压力图、叶片速度矢量图对优化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文中关于风扇叶尖参数的分析与优化方法,对发动机冷却风扇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区段划分法,在车辆段段内作业能力充分的前提下,研究不同作业方案下接轨站的列车出入段能力,分析接轨站作业能力影响因素、作业流程与时间要素,提出了作业能力的定量计算方法,并用OpenTrack仿真软件验证其有效性。基于单侧接轨双岛模式车站展开案例研究,研究6种不同作业组织形式下接轨站列车出段和入段作业能力,并分析计算结果得出不同时段宜采用的作业组织方案,为运营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3.
李宾宾  黄做华  田振邦  王俊  赵亮  段文杰 《河南科学》2019,37(11):1737-1741
用自制的聚合硅酸铝铁-海藻酸钠复合絮凝剂对草编漂染废水进行物化处理,结果表明效果优于PAC和硫酸亚铁.物化处理中复合絮凝剂最佳投加量为2‰,CODCr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5.02%和99.92%.物化处理水样酸化后经过72 h的生化处理,CODCr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4.56%和89%,经过深度处理后水质中CODCr为42 mg/L、TP为0.005 mg/L、SS为7 mg/L、NH3-N为11 mg/L、色度为8倍,各项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994.
差异演化-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是利用差异演化算法变异粒子个体的历史最优位置,保持种群多样性,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的一种混合优化算法。应用差异演化-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分析直线供水边界含水层抽水试验数据确定含水层参数,并将该算法所得计算结果与其他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待估参数的不同取值范围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发现差异演化-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能够有效地确定含水层参数,且目标函数值更小,计算精度更高,可达到1.673 1×10~(-6);待估参数范围的增大对差异演化-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的收敛性影响较小,当待估参数取值范围的上限扩大到原来的14倍时,收敛率高达97%,且得到目标函数值基本一致,由此可知,差异演化-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对初值选取的敏感性低,寻优能力强,稳定性好。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差异演化-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有效地避免了粒子群优化算法所出现的早熟现象,是分析抽水试验数据,确定含水层参数和计算观测孔与虚拟映射井之间距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考虑次生裂缝对页岩气井压力响应特征的影响,建立了耦合多重运移机制的页岩气藏有限导流缝网流动模型,并开展了压力动态特征的研究。首先,通过Laplace空间源函数、局部坐标转换及叠加原理得到耦合吸附解吸、扩散、渗流的气藏解析解。然后,基于有限差分方法及交汇单元流量分配变换,推导得到裂缝单元的数值解。耦合气藏及裂缝两部分的流动,半解析计算求解得到了考虑次生裂缝影响的压力响应曲线,并对次生裂缝组数、导流能力、裂缝角度等反映次生裂缝特征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存在10个典型流动阶段,能有效表征次生裂缝对曲线形态的影响,对页岩气压力动态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基于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研究钩藤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机制。方法从BATMAN-TCM数据库中提取钩藤的化学成分,以Score cutoff≥30和P≤0.05筛选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分析靶点富集的信号通路与疾病,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预测钩藤的多维药理机制。结果获得钩藤碱、毛钩藤碱、卡丹宾碱等23个主要活性成分;以及DRD2(多巴胺受体D2基因)、HTR1A(5-羟色胺受体1A)、HTR1B(5-羟色胺受体1B)、SLC18A2等21个核心靶点;活性成分可关联细胞间隙连接、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等通路11条;可治疗疼痛、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21种。可进一步验证钩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结论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钩藤主要活性成分、相关通路及多种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铀矿中锆石富集Li、P、Ti、Nb、Hf、U、Th、Ta、Y、Rare earth elements(REE)等微量元素,Th/U比值较低,在以大陆上地壳为标准化的模式图上呈现明显的重稀土富集、Ce、Y正异常和Eu负异常的特征。根据锆石/热液间微量元素的分配系数估算了成矿流体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铀成矿流体具有富U,低Th/U比值,高稀土元素质量分数,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显著的Ce、Eu负异常和Y正异常,低Ce~(4+)/Ce~(3+)比值等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期后热液,并得到流体/岩石反应的改造,流体上升减压导致流体沸腾、气体溢出、碱性增高和还原环境,最终导致铀矿物的沉淀和铀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8.
为防止穿沙公路路侧地表和路面在沙柳防护带衰退时期被风蚀和沙埋,设计维持丛状结构的平茬方式对其进行平茬复壮,优选出其发挥阻、输沙能力的最佳平茬强度,实现穿沙公路路域沙柳防护带可持续经营.以穿沙公路路域沙柳防护带为研究对象,以试验设定平茬方式按0.3Φ、0.5Φ、0.7Φ、1.0Φ(Φ为沙柳灌丛蓬径)强度梯度依次进行平茬,并对各平茬强度下的风速和输沙率进行观测,计算粗糙度并分析,选出平茬最为合理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沙柳防护带在平茬强度为0.3~0.5Φ时,风速流场特征与未平茬时相比变化幅度较小,仍能将防护带前后风速控制在起沙风速之下,防护作用较好;平茬强度为0.5Φ时,防护带后H、2H、3H、4H测点地表粗糙度均大于旷野起沙时的粗糙度,5H测点处两者正好相反,5H点处为公路边缘,风速增大,对路面积沙有输导作用.平茬强度为0.5Φ以内时,沙柳防护带具有很强的阻沙能力,阻沙效果显著.综合对比分析,穿沙公路路域防护带最合理的平茬强度为0.5Φ.  相似文献   
999.
为缓解中国西部地区淡水供需矛盾,研制了一种大功率核磁共振找水仪发射机。该发射机由DDS(Direct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s)芯片产生频率为当地拉莫尔频率的信号,通过大功率开关器件IGBT(Isolation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向天线等负载输出交变电流,从而激发地下水中氢质子产生可供检测的核磁信号,已成功应用到地面核磁共振找水仪样机中。与目前世界上唯一商品化的法国NUMIS(Nuclear Magnetic Induction System)系统相比,其频率范围(1~4 kHz)比NUMIS(0.8~3 kHz)宽,最大脉冲矩(18000 A.ms)比NUMIS(9000 A.ms)大,能够应用于更深层地下水的探测。  相似文献   
1000.
Globally,there is a great gulf between medical knowledge and clinical practice.Translating knowledge into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CDS) application has become the biggest challenge faced by evidence based medicine.This paper proposed a comprehensive motivation framework to facilitate knowledge translation in healthcare.Based on a unified medical knowledge ontology and knowledge base,the framework provides an infrastructure of fundamental services,such as inference service and data acquisition,to support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driven CDS applications and integration into clinical workflow.The framework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a 2600-bed Chinese hospital,and is able to reduce the time and cost of developing typical CDS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