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5篇
综合类   23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吃荤的植物     
在习惯上,人们常把绿色植物称为"自养生物"。意思是说,它能够把水分和无机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物,以此来维持自身的需要。而动物却不是那么一回事,它们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质,要依靠绿色植物提供的现成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所以人们称之为"异常生物",当然,自然界  相似文献   
12.
古老传说和科学认识在有关人类自身的性状中,莫过于性别问题那样吸引入的了。男孩和女孩在生殖器官、体型结构、心理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许许多多区别,男的就是男的,女的就是女的,泾渭分明。为什么同一对夫妇,既能生男孩,又能生女孩?其中奥秘,往昔谁也说不清楚。我们的祖先,对此有过许多想像。古  相似文献   
13.
过去人们有一种看法,认为人和动物之间,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人有语言和智慧能力,动物则没有。现在知道,其实这仅仅是数量上的距离,而不是本质性差别。在分类学阶梯上,黑猩猩和人是相当接近的,但遗憾的是,由于声带结构的区别,猩猩不能  相似文献   
14.
"特创论"与"激变论" 18世纪以前,生物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一种被称为"特创论"的观点。学者相信,生物是上帝为着某种目的按照一定次序分别创造出来的;创造出来之后,就不再发生变化。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流  相似文献   
15.
梁祖霞 《科技潮》2001,(4):26-27
有些鸟类具有贮藏食物的本能,它们很懂得“以丰补歉”,当食物来源丰富的时候,会把多余部分严严实实地封藏起来,以备缺食时重新寻找出来充饥。这个特点对它来说当然非常可贵,由此可以大大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即使处于恶劣条件下,也不致弄得饥肠辘辘。但是为了有效地贮藏食物,它必须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本领。譬如说,这种鸟类应该能够利落地携带食物,它的贮藏仓库又要做得很隐蔽,以避免引起其他动物的注意而遭到偷窃;此外,它还应该具备独特的记忆能力,使自己哪怕是经历较长时间后,仍然能够把贮藏物准确地找回来。不出人们所料,鸟类中的贮粮能手,还真都有这么一套本领。  相似文献   
16.
克隆技术是目前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各项成果相继涌现。除了克隆绵羊获得成功之外,1997年8月,美国科学家宣布,用体细胞克隆牛也已获得成功。随后日本和德国的科学家也陆续宣告,用类似的移植术,得到了克隆牛,从而证实了哺乳动物体细胞移植的真实性。2000年1月14日,美国《科学》杂志又报道了克隆猴子获得成功的消息,于是把克隆对象进一步扩大到了高级灵长类动物,很清楚,从技术角度来看,这时和克隆人体仅只是一步之遥了。  相似文献   
17.
梁祖霞 《科技潮》2000,(1):48-48
海豚是最聪明的水栖动物,海族馆中海豚出色的表演,始终是最有魅力的节目。世界各地共分布着30多种海豚,宽吻海豚就是其中之一。它们生活在美国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中的动物也会生病。到哪里去医治呢?说来有趣,它们也有自己的“大夫”,有的“大夫”还选择专门地点,让病鱼前来接受治疗,很象人类社会的“医疗站”呢! 在巴哈马热带海域,有一种专司清洁工作的虾,名叫彼得松岩虾,常在鱼类聚集或经常来往的珊瑚中间找到适当的洞穴,办起“医疗站”。彼得松岩虾在洞口舞动头前一对比身体长得多的触须,前后摇摆  相似文献   
19.
和《世界科学》的姻缘正是说来话长。80年代初,自己刚刚步入科普创作大门,寻找题材成为当时最热衷的追求之一。一次偶然机会,在图书馆里拜读了《世界科学》,看着,看着,悠然之间觉得眼前一亮,发现其中一些文章,作为科普创作素材,具有非常难得的价值。譬如说,首先她很新鲜,是国际上科学进展的最新反映。其次,她说理透彻,知识层次高,具有权威性,而且涉及面广,特别是我感兴趣的生物学知识,占的比例颇大,几乎达四分之一,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面对着这本近乎理想化的刊物,骤然之间,自己就象找到了一处蕴…  相似文献   
20.
说来有趣,虽然世界各国已经庄严地签订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协议,可是自然界里的化学战争却还随时随处在激烈地进行着,好像谁也不予理会似的,这就是本文要谈的昆虫之间的化学战争了。据学者考证,远在一亿多年前,昆虫界就已经开始有了化学武器。那些捕食性昆虫,往往用特有的化学毒液来杀死猎物,以提高捕捉效率。被捕的昆虫,则通过喷洒刺激的、粘性的,或者有毒的物质来抵御敌人,保护自己。有时它们以一种特殊的臭味使得强敌望而却步,在生死攸关时刻,藉以脱离险境,转危为安。此时此刻,谁又顾得上理会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协议呢!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