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9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4篇 |
丛书文集 | 20篇 |
教育与普及 | 16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篇 |
现状及发展 | 3篇 |
综合类 | 4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迟缓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溶液中Fe2+ 的氧化表征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规律,研究了初始pH 值、温度、静置与振荡培养、接种量、接种状态以及雄黄、雌黄对细菌生长迟缓期长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初始pH 值(2.0~2 .5) 、温度(30~35 ℃)、振荡培养、大的接种量以及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种有相对较短的迟缓期;雄黄、雌黄的存在,延长了细菌生长的迟缓期,抑制了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相似文献
32.
33.
用工业钛液制备纳米偏钛酸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廉价的工业TiOSO4溶液为原料,通过热水解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前驱体偏钛酸(H3TiO4)。研究钛液酸度、钛液浓度、水解时间和水解温度等主要因素对TiOSO4溶液水解率和偏钛酸粒径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径分析仪对偏钛酸粉末粒径厦粒径分布进行检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偏钛酸的形貌和粒径。研究结果表明:水解条件直接影响偏钛酸的粒径及其分布,其中,钛液酸度的影响最大;水解条件时TiOSO4水解率和偏钛酸粒径的影响存在着最佳结合点,即当c(H^+)为2.6~2.8mol/L,p(TiOSO4)(接TiO2计)为25~28g/L,水解时间为60min,水解温度为125℃时,TiOSO4的水解率可达95%以上,得到的偏钛酸呈球形且粒径为40nm。 相似文献
34.
氮、磷、钾是甜菜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随着近年来古浪引黄灌区甜菜种植面积的扩大,氮、磷、钾肥料的合理施用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探讨黄灌区3种肥料因素对甜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重点,寻求提高甜菜产量及产糖量施肥方法及优化组合,指导大田生产发展。1994年,笔者在古浪县海子滩、冰草湾两乡分别设点进行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其数学模型为: 相似文献
35.
环境科学是综合型、实践性强的学科,实践能力的训练是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适应社会对环境科学应用性人才的要求,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环境学院从专业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专业课程实验(实习)教学、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四个环节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和摸索,寻求提高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36.
37.
在H2TiF6溶液中添加适量硝酸银,通过热解法制备掺氟和银二氧化钛复合抗菌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复合粉体的结构、成分、粒径、形貌等性质进行表征,采用抑菌圈法对抗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于400~600℃煅烧后的复合粉体颗粒均匀细小,粒径在10~30 nm之间:煅烧温度升高,粉体中氟含量降低,颗粒粒径增大,颗粒轮廓逐渐清晰,颗粒晶形趋于完整;于500℃煅烧时,二氧化钛由锐钛型向金红石型转变;煅烧温度对复合粉体的光谱吸收性能影响不明显,氟、银离子掺杂未使二氧化钛吸收带边产生红移;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从复合粉体中溶出的离子减少,抗菌活性也因可溶出离子数量的减少而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8.
研究Fe2(SO4)3对竹炭进行表面改性的工艺以及除氟机理。改性实验方法为采用硫酸铁浸泡竹炭,以对氟离子的去除作为目标函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Fe2(SO4)3质量浓度为5g/L,pH值为2.43,温度为30℃,改性搅拌时间为7h时,氟离子去除率达到91.7%;改性前后竹炭的官能团未发生较大变化,仅C-O键伸缩振动有一定程度的增强;其除氟机理主要是氟离子与载入竹炭内的铁离子发生配位反应,从而提高了除氟能力。 相似文献
39.
40.
以取代苯甲醛为原料,硫代氨基脲为亲核试剂,经亲核加成-消除、环合反应,合成2-氨基-5-取代苯基-1,3,4-噻二唑,再与环氧化物中间体1-[2-(2,4-二氟苯基)-2,3-环氧丙基]-1 H-1,2,4-三唑反应,得到15个含1,3,4-噻二唑的氮唑类衍生物1—15结构均经1 H NMR和MS确证.经文献检索,它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