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为研究精细化延时控制爆破对中夹岩柱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试验、现场振速及声速监测,研究其振速、累计损伤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灰岩的峰值应力逐渐降低,相反,峰值应变随之逐渐增大;灰岩产生裂纹的试验损伤阈值为0.202~0.531,理论损伤阈值为0.486~0.673;灰岩失去承载力的试验损伤阈值大于0.531,理论损伤阈值大于0.673;与掌子面距离最近测点最大振速为7.193 cm/s,距离掌子面9 m处监测断面累积损伤最大为0.078,第1次损伤增量最大为0.038 4,损伤增量随着爆破次数的增加越来越小,第4次爆破引起的损伤增量仅为0.001 2,损伤增量与振速具有良好的幂函数相关性,说明爆破对9 m及以外中夹岩柱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9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343个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琰  柴三明  倪亚莉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5):194-194,176
目的:探讨本研究所从2009年1月~2009年12月,用体外受精-胚胎移(IVF-ET)治疗343个周期不孕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采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343周期患者资料。结果:343个周期(其中移植周期324个)平均获卵10.96+6.11个,受精率78.06%,卵裂率97.45%,平均移植胚胎数2.15+0.55,临床妊娠115例,总妊娠率35.49%。结论:随着IVF-ET技术的提高,采用适宜的个体化超促排卵方案和培养条件的改善,是可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393.
采空区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空区对地下开采与露天开采转换过程中的边坡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了研究空区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强度折减法分析多种情况下边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空区在坡脚附近,边坡的安全系数降低达20%左右;边坡中部的空区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取决于空区几何中心相对于滑动面水平位置,空区几何中心在滑动带内将引起边坡稳定性增加,空区几何中心在滑动带外将引起边坡稳定性减小;空区在边坡脚下部时,在距边坡脚水平距离一定范围内,空区会引起滑坡体体积增大,边坡安全系数降低;在距边坡脚水平距离某一范围内的空区,由于自身顶板松动区的出现导致边坡体的下滑力降低,使边坡的安全系数增加;同一高度的空区,距坡面水平距离的不同会引起边坡滑动面位置发生改变;空区几何中心距离滑动面超过一定距离后,边坡的稳定性不再受空区的影响。该规律对地下开采与露天开采转换过程中的边坡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4.
印刷电路板含铜配离子复杂废水脱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有关热力学数据,对Cu2+-EDTA-S2-H2O系的热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并对印刷电路板含铜配离子复杂废水的处理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和沉淀法处理含铜配离子废水难以达到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通过添加硫化物可以破坏离子的配合平衡,使铜以硫化物形式沉淀;硫化沉淀法处理印刷电路板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用Ca(OH)2将pH值调到12.5,反应温度为25℃,水解时间为30min,n(Na2S):n(Cu)=1:1,硫化沉淀时间50min,PAM质量浓度为6mg/L,残余Cu2+质量浓度低于0.2mg/L。在此最佳工艺参数下,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95.
为了提高对大惯性大时滞复杂受控对象的控制品质,采用基于I-Fuzzy-Smith算法的融合控制策略方法,研究了受控对象的控制难点,集成模糊、Smith预估和积分控制优势,给出了I-Fuzzy-Smith融合控制算法,构建了三种控制结构的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该策略是合理可行与有效的,其算法控制精度高,系统动、静态控制效果好,表现出很强的鲁棒性,I-Fuzzy-Smith控制算法的动、静态控制品质和鲁棒性优于另外两种算法。  相似文献   
396.
镁合金环保型阳极氧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Na284O7,Na2SiO3,有机羧酸盐及有机胺等组成的环保型碱性电解液,对AZ91D镁合金的阳极氧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这种无铬、无氟、无磷的环境友好电解液中,镁合金表面可形成一层光滑致密、具有较高硬度和优良耐蚀性的阳极氧化膜.探讨了电解液中各组分在成膜过程中的作用及电解工艺参数对成膜过程和膜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Na284O7为促进成膜、增加膜层厚度的主要物质;Na2SiO3具有细化膜层、改善膜层耐蚀性的作用;有机羧酸盐可以有效提高膜层的硬度;有机胺可有效抑制阳极发生弧光放电.另外峰值电流密度、电解液温度以及pH值对成膜过程和膜层性能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7.
盐藻rbcS基因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E,C.4,1.1.39简称RuBisCO)是光合作用中的关键酶,作者应用RT-PCR技术从一种极其耐盐的生物-杜氏盐藻的总RNA中克隆RuBisCO的小亚基(rbcS)的cDNA,它的开放读码框为570bp,编码190个氨基酸,将此cDNA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rbcS,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株BL21中表达.SDS-PAGE电泳表明,rbcS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26kDa.  相似文献   
398.
为探测石棉县田湾河流域的地热构造,查明该区域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在田湾河流域大热水温泉区布置了4条AMT(音频大地电磁法)测线进行地热勘探。结果显示:研究区发育一条东-西走向的断裂(猫猫石-草科断裂),断裂形成宽度大约60 m的断裂破碎带,AMT电阻率在工作区断裂破碎带和热储层上均有异常反应,断裂破碎带与周围围岩范围内电阻率有较大差异且呈不连续变化(高-低-高),热储层表现为明显的低阻异常。钻探结果与AMT探测反演结果吻合。推测猫猫石-草科断裂是控制田湾河两岸一系列温泉、地热井和地热异常的主要控制性断裂,也是地下热水上涌的主要通道,同时说明AMT方法在山区地热探测中能有效识别热储层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99.
海伦兜兰(Paphiopedilum helenae)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研究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海伦兜兰的5个居群(71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旨在为该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海伦兜兰具有中等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90%-100%,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为0.451,香农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0.801。海伦兜兰绝大多数(93%)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仅有7%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居群间的变异,基因流(Nm)平均值为4.916。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主坐标分析(PCoA)和Structure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并未严格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靖西市(JX)和龙州县下冻镇春秀村(LZ)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应作为海伦兜兰重点保护单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400.
陈宗游  韦霄  柴胜丰  邹蓉  汪俊芳 《广西科学》2023,30(6):1091-1100
合柱金莲木(Sauvagesia rhodoleuca)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了从繁殖生物学角度探讨合柱金莲木的濒危机制,为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合柱金莲木的开花结实物候进行观测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测定其交配系统。结果表明:(1)成龄合柱金莲木植株的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和平均冠幅分别为0.70、129.67和81.98 cm,平均每株结花序15.56串。合柱金莲木于3月下旬至4月中上旬进入抽(花)序期,4月中下旬进入现蕾期,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为开花期,5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果实发育期,8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果实成熟期。合柱金莲木的单花开放在1天内完成,其开花进程可分蕾松、初开、盛开和落花4个阶段,其花序的单花数约27朵/串,果序的蒴果数约18个/串,结果植株平均每株的种子数达5 881.68粒,种子量极大。(2)合柱金莲木的多位点异交率(tm)和单位点异交率(ts)分别为0.982和0.752,tm>ts,说明在物种水平上合柱金莲木存在一定比例的近交,双亲的近交比例为0.230,其存在近交衰退(δ=4.332>0)。合柱金莲木在物种水平上的多位点相关度(rpm)和单位点相关度(rps)分别为0.272和0.314,说明其物种内部存在明显分化的种群遗传结构,其异交子代间亲本相关性(rp)为0.213,表明部分子代共享了亲本。交配系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可能是合柱金莲木濒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