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有π电子共轭体系的V形咔唑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IR,MS,元素分析表征。测试了化合物在几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单光子荧光和光限幅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和优良的光学性质,在合成新型光电功能材料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2.
以汾河水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灭菌与非灭菌对比方法,通过水体-沉积物体系"好氧-厌氧-投加还原剂"的对比连续模拟实验,研究了微生物在水体-沉积物多相界面磷循环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好氧状态下沉积物中磷不发生明显释放;厌氧状态下,微生物以硫酸根为电子受体的生命活动引起周围环境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进而导致沉积物中磷和可溶性铁显著释放.在没有微生物的反应器内,只有当添加强还原剂使其氧化还原电位降至与前者同等水平时才发生明显释放.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变化分析表明,铁结合态磷和闭蓄态磷在微生物作用下更容易释放.  相似文献   
153.
甘肃兴隆山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森林群落的凋落物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森林群落凋落物的量、组成特征及月动态,了解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养分循环状况。【方法】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法,对甘肃兴隆山森林演替阶段的3种典型森林群落针阔混交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青杄(Picea wilosonii)林)和暗针叶林(青杄-灌木林和青杄-箭竹(Fargesia nitida)-苔藓林)的凋落物量、组分、月动态进行了观测与研究。【结果】3种典型森林群落年凋落物量5 534.48~7 951.25 kg/hm2,大小排序为:山杨-白桦-青杄林>青杄-灌木林>青杄-箭竹-苔藓林,针阔混交林高于暗针叶林; 凋落量随森林正向演替的进行而不断减少。山杨-白桦-青杄林中以叶(44.91%)、杂物(20.53%)、枝(15.86%)、果(14.74%)为主,青杄-灌木林中以叶(41.22%)、杂物(23.58%)、枝(18.53%)、果(13.32%)为主,青杄-箭竹-苔藓林中以叶(37.48%)、杂物(27.51%)、枝(22.35%)为主; 在叶凋落物中,针阔混交林以阔叶为主,暗针叶林则以针叶为主。3种典型森林群落凋落量动态模式均为双峰型,但最高峰和最低峰出现时期有所不同,针阔混交林最高峰在10月,最低峰在7月; 暗针叶林最高峰在4—5月,最低峰在8—9月。针叶凋落量动态模式呈双峰型,高峰期出现在4月和10月; 阔叶、杂物、枝、果和花凋落动态模式呈单峰型,阔叶最高峰在10月,杂物、枝和果在4—5月,花在5—6月; 树皮凋落动态无明显变化规律。【结论】森林演替对凋落量及其凋落物组成影响明显; 随森林由阳性落叶阔叶林向阴性针叶林方向演替,森林年凋落量逐渐变小; 阔叶凋落量所占比例逐渐减小,而针叶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54.
155.
给出了气体一维不定常等熵运动情形问题的解析解,拓展了此类问题的理论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6.
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目前国、内外均无特效药物来控制症状。近几年随着医学科学发展,腹膜透析方法和技术的改进成为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药物化学品中毒的一种重要手段。腹膜透析具有安全、简单、技术容易撑握等优点,但容易被大网膜脂肪垂阻塞、发生透析管移位等。我院自1992年以来对57例插管病人分三组不同部位进行比较,均用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的带环腹透析管(直径4×6cm),初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7.
白石湖勘查区位于新疆伊吾县淖毛湖煤田西段,本区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滨湖相-泥炭沼泽相沉积,含煤7层,自上而下编号为0~6号。其中1号煤层为  相似文献   
158.
柴育成  姚玉鹏  田兴有  包玲明 《科学通报》1998,43(23):2465-2470
1 资助格局自我国实施自然科学基金制以来(1982~1997),地质学学科共资助各类项目1507项,总经费15398.20万元.其中自由申请项目1245项,经费10358.00万元;高技术探索1项,经费4.5万元;青年基金项目205项,经费1408.80万元;地区基金项目18项,经费112.50万元;重大项目7项,经费1240.40万元;重点项目19项,经费1650.00万元;专项基金项目12项,经费624.00万元.可以看出70%的经费用于支持面上自由申请项目,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对于已经出现的一些新的生长点、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重要意义的成果,当它们需  相似文献   
159.
为研究正冻土水热变化特性,对非饱和黏土进行单向冻结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土在冻结温度附近降温速率最小、持续时间较长;靠近上表面土层降温快,较其下层土提前进入冻结;且冻结历时短;靠近顶面的测点温度曲线重合度不如其下层,可能是受外界次要因素干扰,深层土壤受此影响较小;正冻土温度分布曲线沿深度大致分为两段,冻结区线段斜率大于未冻结区,随冻结时间增长,非冻结区线段斜率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两段折线趋近为一段斜直线,此时温度沿模型高度呈直线形分布;未冻水含量变化拐点大致在冻结锋面处,距冻结锋面越近,吸力越大,水分迁移量越大,随冻结时间的增长,非冻结区水分迁移速度变大;未冻区土水势梯度最小,正冻区及冻结区土水势梯度大小关系并不明确;未冻水含量变化与温度变化一致,未冻水含量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缓慢下降阶段、快速下降阶段、指数下降阶段。  相似文献   
160.
濒危植物合柱金莲木伴生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濒危植物合柱金莲木(Sinia rhodoleuca)的伴生群落特征,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合柱金莲木的5个分布点:广西融水(P1)、广西金秀(P2)、广西德保(P3)、广东封开(P4)和广东连山(P5)进行调查,分析其伴生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其种群年龄结构。【结果】在2000m2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153种,隶属58科113属,主要优势科为樟科、壳斗科、紫金牛科、茜草科等。合柱金莲木伴生群落种子植物包含12个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为主,热带成分占优势,温带成分所占比例较小。合柱金莲木伴生群落结构分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匮乏。与P1、P2、P3样地相比,P4、P5样地生境破坏较小,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高。除P5样地内的合柱金莲木种群为增长型外,其余样地的合柱金莲木种群均为衰退型。【结论】合柱金莲木伴生群落的组成种类丰富,科、属组成复杂,其区系特点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伴生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境破坏程度有关;合柱金莲木种群多呈衰退趋势,应对其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