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1.
在水热条件下,分别基于配体N,N′-双(3-吡啶基)-间苯二甲酰胺(3-bpipa)和N,N′-双(3-吡啶基)-对苯二甲酰胺(3-bptpa),合成了具有二维格子结构的镍(Ⅱ) MOFs:[Ni(3-bpipa)(1,3-bdc)(H2O)]·4H2O(1)和[Ni(3-bptpa)(5-Hhip)(H2O)]·3.5H2O(2),并进行了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磁学表征.在配合物1和2中,Ni(Ⅱ)均处于Ni O4N2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相邻的Ni(Ⅱ)…Ni(Ⅱ)距离分别为1.244 67(37)和1.019 5(21) nm.仅考虑单个Ni(Ⅱ)(S=1)离子的贡献,并利用分子场近似处理Ni(Ⅱ)离子间的磁相互作用,对配合物1和2在16-300 K的磁化率数据进行分析,最佳拟合结果分别为:z J′=-0.88 cm-1,g=2.09和z J′=-1.04 cm-1,g=2.21,表明相邻Ni(Ⅱ)离...  相似文献   
212.
一个证据推理模型及其在专家意见综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表达为概率分布的专家意见的综合是许多决策过程的基本问题 ,也是在贝叶斯概率框架内难以处理的问题 .本文基于 Depster-Shafer证据理论研究了这类问题的一种处理方法 .首先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证据推理模型及相应的推理算法 ,然后基于该模型描述了专家意见综合问题的建模和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213.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判定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源的关键要素,不仅直接代表了自然环境条件下植被群落的生产能力,还体现了陆地生态系统的质量水平。本文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模型(CASA模型),利用2019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其他气象数据,对月、季节、年尺度上的广西植被NPP的空间变化进行估算,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不同植被类型、气象因子和地形地貌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广西整体区域的植被NPP平均值为880.56 g C·m-2·a-1,植被NPP空间分布呈内陆中心向四周递增、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增的特点。月植被NPP在时间序列上总体呈现正弦曲线的变化特征,1-8月的植被NPP呈上升趋势,在8月达到峰值,而且9月仍然维持较高值;之后至12月,植被NPP逐步下降。广西植被NPP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的植被NPP整体最低,区域差异性不突出;夏季的植被NPP整体最高,区域差异性突出。常绿阔叶和混交林分布面积广且其光能利用率较大,对广西植被NPP贡献较大。从月尺度上来看,月植被NPP与月累计降水量主要呈负相关关系,与月平均气温主要呈正相关关系;月平均气温与月植被NPP的偏相关性比月累计降水显著,月平均气温是广西月植被NPP的主要影响因子。在中海拔地区(700-1 300 m),植被NPP并不受喀斯特地质环境背景的影响,喀斯特地区和非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相差不大且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趋于稳定。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分析广西植被NPP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为广西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服务评估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