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40篇
教育与普及   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AETA的技术需求, 完成一种感应式磁传感器的研制和工业化实现。通过分析电磁扰动的监测需求, 确定感应式磁传感器磁棒的各项设计参数, 并提出较优材料选取以及结构设计方案。磁棒的设计指标为0.1 Hz~10 kHz, 工作温度范围为40~130℃, 监测的磁场强度范围为1~1000 nT, 灵敏度大于20 mV/nT@(0.1 Hz~10 kHz)。测试结果表明, 研制的磁传感器满足AETA的性能要求。该传感器已成功地投入应用, 正在大区域规模化布设。  相似文献   
22.
23.
正自动驾驶联合收割机、无人插秧机、免耕精量播种机、植保无人机……近年来,智能农机从田间试验步入夏收夏种一线,开启了"三夏"(夏收、夏种、夏管)无人作业新模式。从曾经"黄金铺地、老少弯腰"到现在"只闻机器响、不见人奔忙",随着智慧农业和"互联网+农机作业"模式的兴起,农机装  相似文献   
24.
25.
利用三维扫描仪获取了针织物表面坐标数据,在等间距网络规整预处理和小波分析降噪处理后,研究了毛球与背景分离的方法,并通过相关算法和计算机处理获取了毛球的个数、面积和体积等特征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自动检测针织物起毛起球特征值,具有较高精度和较好可视性,并且不受针织物色彩及纹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功能化聚丙烯酸酯乳液的表面改性及产物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酸酯单体添加量达到70%时,加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与剩余单体发生共聚制备表面SiOH功能化聚丙烯酸酯乳液(PAES),产物与正硅酯乙酯(TEOS)发生溶胶-凝胶反应,制备PAES/SiO2杂合乳液.透射电镜分析显示,乳胶粒表面被一层无机硅覆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KH570与丙...  相似文献   
27.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选用3种乳化剂体系(SDS/OP-10,DNS-86,DNS-86与含氟乳化剂复配)制备含氟苯丙乳液,研究其对合成核壳含氟苯丙乳液的乳胶粒形貌和乳液涂膜疏水疏油性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水/油接触角测试对所制备乳液的乳胶粒形貌、化学组成、涂膜表面元素信息和疏水...  相似文献   
28.
缬氨酸锑和缬氨酸铋配合物的制备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温固相合成法合成了缬氨酸与三氯化锑、三氯化铋的两种生物配合物,其组成为Sb(C5H1002N)3·2H2O,Bi(C5 H1002N)2Cl·0.5H2O.缬氨酸锑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属于三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0.959 9 nm,b=1.506 8 nm,c=1.985 1 nm,α=92.27°,β=95.05...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白木香叶不同提取部位对亚硝基(NO2-)的清除作用,为白木香叶提取物的防癌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样品浓度3.0 mg/mL、反应时间430 min为最佳测试条件.白木香叶丙酮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对NO2-的清除率最高,达90.4%;而极性大的水、甲醇、乙醇溶剂提取物的中、高极性部位清除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结论白木香叶片提取物清除NO2-的活性物质很可能是极性较大的物质,这为白木香叶片提取物防癌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