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本文模仿高炉风口前燃烧条件,用试验与计算方法,对喷吹煤粉燃烧速度进行研究,按假设条件建立了喷吹煤粉燃烧速度的数学模型,试验与计算结果基本接近,按高炉风口燃烧特性,将模型作了修正,得出了适合高炉喷吹条件下煤粉燃烧速度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在均匀稳定喷吹情况下,高炉适宜的喷煤量应为140—160kg/吨铁。  相似文献   
12.
微气孔率是制约含氟烧结矿强度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气孔主要发育在硅酸盐粘结相中,是构成烧结矿结构的薄弱环节,裂隙易于在微气孔带上产生;SFCA在粘结相中成交织结构,可阻碍微气孔的产生和发展,从而降低微气孔率,增强烧结矿强度,SFCA同时起增强基体强度作用,SFCA的发育有赖于碱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模型试验,测定在不同条件下料层内主气流线的变化,来探讨下部调剂手段与软熔带形状的关系。与此同时,用因次分析法和模型试验,推导并确定软熔带气体阻力系数梯度(§/H)与焦炭夹层的层数(n),厚度(h)、宽度(L)和焦炭空隙度(e)之间的函数关系,即§/H=KL~(0.188)·n~(-0.46)·h~(-0.63)·ε~(-3.74),并论述了§/H式的物理意义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矿物质对焦炭显微结构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十三种矿物质(氧化物)添加到煤中炭化,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矿物质的存在对所得焦炭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氧化物均能使焦炭光学显微结构中(I Mf)增大、OTI减小。微晶结构中层片(La)趋于增大,但排列有序化(Lc)降低。  相似文献   
15.
对Si3N4结合的SiC的抗碱蚀机理进行了动力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其碱蚀过程受化学与扩散混合控制;碱蚀增重及残余强度与碱蚀时间呈1/2次幂函数规律变化,与温度分别呈线性和二次幂函数规律变化.而其碱蚀增重速率及残余强度变化速率均与时间呈-1/2次幂函数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6.
实验表明,大钟开启后,炉料未到大钟规定行程就漏料完毕。料量、行程与开钟速度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实际料流在运动中离开钟面的角度不是大钟角度,而是要大些,料流的中心不在大钟行程的 1/2处,而是要稍低些。碰撞点是批重的函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模型试验,在尽可能考虑与高炉相似条件下,研究了高炉内初渣流动规律。结果表明:由于高炉内存在软熔带和焦炭夹层,因而在在较强的水平煤气流。初渣带在水平煤气流的作用下产生偏离垂直方向的流动,使初渣有某种程度集中流下现象。初渣流动的偏角 θ 是无因次压力梯度(dP/dL)_g/γl、准数(Fr_l)/(Re_l)及无因次流量 L/G的函数。即偏角θ是风量,熔体比重、粘度及流量和炉料性质的函数。利用此式,分析了初渣流动的偏角θ与高炉冶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进行高炉空气动力学模型试验,用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建立了描述相对于层装,混装改善块状带透气性的数学模型。讨论了模型的预报及各因素之间的等高线图,为混装工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表明,铁矿石烧结过程中铁酸钙生成速度主要由反应温度所决定。一般情况下,铁酸钙生成量随时间的增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在模拟鞍钢原料有 SiO_2等组分条件下,铁酸钙生成量在高温烧结后期有所下降。通过试验得出在不同条件下的铁酸钙生成量和烧结时间的定量关系。烧结料配碳量增加,铁酸钙生成量减少。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温度、气体氧分压的变化对渣中 TiC 氧化反应的影响。升温不利于 TiC 氧化反应的进行,反应达动态平衡时,渣中 TiC 含量是增加的。改善氧在渣层中的扩散条件,提高氧的传质速度,对加快 Ti(C,N)的氧化是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