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兴安岭地区受地形影响温度预报很难把握,工作中利用常规资料给出最高最低气温的一个初始预报值,再结合欧洲数值预报产品850hPa的温度场对初值进行客观订正,加之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最终气温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12.
The customized implants which are composed of polycaprolactone( PCL) and strontium substituted nanohydroxyapatite( SrHA) were fabricated successfully by using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FDM),which is a simple 3 D printing technology for fabricating personalized product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scaffol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AE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trontium element was successfully doped into nanohydroxyapatite and all scaffolds showed the homogeneous network structure. Furthermore, the in vitro biocompatibility of the scaffolds was evaluated by cell counting kit-8( CCK-8) assay.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prepared scaffolds exhibited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to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Besides,strontium element can be released from PCL-SrHA scaffolds in a sustained manner. Therefore,the 3 D printing PCL-SrHA scaffolds hold great potential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3.
建国60余年来,吉林省人口的发展出现了较大的转折,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在对吉林省人口发展过程描述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的R/S分析方法,基于其人口总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数据,对人口发展演变的时间分形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人口的变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自相似性特征,未来20年~30年间,仍将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The ideal small-diameter vascular grafts should mimic the nan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ture blood vessel. In this study, electrospun chitosan( CS)/poly( L-lactic-co-ε-caprolactone)( PLCL) nanofibers were developed for potential small-diameter blood vessel applications. CS is a positively charged polymer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cell attachment and growth,while PLCL provides favorable mechanical support due to its excellent elasticity. Typical nanofibrous structure was observed in both CS/PLCL and pure PLCL scaffolds. The optimal mechanical property could be achieved when the weight ratio of CS/PLCL was 1 ∶ 2.Compared with pure PLCL scaffolds, the CS/PLCL scaffolds showed higher hydrophilicity and markedly promoted the attachment,spreading and prolifer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Hence,CS/PLCL scaffolds can be used as potential vascular grafts.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8-2008年东北地区SPOT-VGT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11年来东北地区植被年均NDVI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并对不同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和滞后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1年来东北地区植被总体状况较好,绝大部分地区植被未发生明显变化;植被年均NDVI受温度、降水影响较为显著,且温度影响程度高于降水,降水影响程度北部地区高于南部;东北地区不同植被生长季NDVI值不同,植被生长状况变化不同,但变化幅度较小;植被生长季NDVI受同期温度和降水影响显著,在旬的尺度上表现更为明显,其中温度对植被影响更大;东北地区植被NDVI对温度的响应存在10~20 d的滞后期,对降水的响应存在约20 d的滞后期.  相似文献   
16.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对单站、区域冷冬进行了定义和等级划分,并自定义了冷冬强度及冷冬严重度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1961—2010年东北地区90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东北地区1961—2010年冷冬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东北各站冬季均表现出增温的趋势,增温的幅度为每10年0.02℃~0.94℃,在区域上由西往东增温幅度逐渐变大.就整个东北地区而言,近50a冬季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为每10年0.55℃.东北地区各站冷冬发生的频率为30%~48%,总体的变化趋势为从东南往西北再向东北逐渐降低.近50a东北地区各站点冷冬强度为1.18~2.20,但冷冬强度的分布较为复杂,没有明显的空间格局;各站点冷冬严重度为0.22~0.68,其分布大致为从东南往西北再向东北逐渐减弱.近50a东北地区冷冬指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线性趋势为每10年-10.47%,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La Nina现象的发生可能对东北地区出现冷冬的影响不大,而北极涛动的负异常可能是东北地区发生冷冬事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系统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架构与培育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五大"趋势与关键驱动要素,从系统视角出发探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集成架构,即由战略子系统、核心网络子系统、知识技术子系统以及环境子系统所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并分析了四大子系统及其相互间的功能特性与关系,并探讨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竞争优势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Agent技术的医疗信息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医疗信息整合是解决医疗信息共享、医疗资源复用以及医疗信息深度挖掘的重要途径,故而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技术的医疗信息整合框架.阐述了该框架下系统的工作过程,给出了多Agent间的协作机制,定义了Agent通信模型,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整合Agent的设计做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引起砌体墙体裂缝的原因很多,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不足、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  相似文献   
20.
近50年吉林省干湿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桑斯维特在气候分类法中定义的干湿指数,结合趋势系数分析、小波分析、M-K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吉林省近50年气候干湿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表现出4次相对的干湿交替,即20世纪60年代的偏湿润期,70年代的相对干旱期,80年代的偏湿润期,90年代中后期以后的偏干旱期;存在10~15 a和3a的变化周期,突变发生在1979- 1980年;在空间变化上表现出湿润区范围不断扩大,半湿润区显著缩小,半干旱区范围略有扩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