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41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10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63篇 |
丛书文集 | 90篇 |
教育与普及 | 70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4篇 |
现状及发展 | 11篇 |
综合类 | 24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177篇 |
2013年 | 105篇 |
2012年 | 135篇 |
2011年 | 190篇 |
2010年 | 201篇 |
2009年 | 157篇 |
2008年 | 158篇 |
2007年 | 150篇 |
2006年 | 92篇 |
2005年 | 122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83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31.
润湿性对水在微管和岩芯中流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研究了去离子水在内径为14.9, 5.03, 2.05 μm的亲水和憎水微圆管中的流动特性. 结果表明, 去离子水在14.9 μm微管中的流动特性与经典Hagen-Poiseuille(H-P)方程相符; 但随着管径的减小, 去离子水在亲水和憎水微管中的流动特性均偏离经典理论, 其偏离程度受管壁润湿性的显著影响, 并随着雷诺数的减小而增加. 同时, 流体在岩芯中的渗流是其在无数微米量级孔喉中流动的宏观表现, 润湿性对孔喉中微尺度流动的影响将导致岩芯渗流特性的变化. 因此, 研究了盐水在不同润湿性岩芯中的流动, 发现润湿性对岩芯渗流和微尺度流动的影响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32.
针对视频传输中的丢包,空域误码掩盖技术使用丢失像素的相邻信息在解码端对它进行恢复。为了提高算法恢复的准确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内容自适应的H.264空域误码掩盖算法。该算法根据受损块的边缘像素和编码模式信息,将其内容分为平滑块和边缘块:对于平滑块采用双线形插值的方法;对于边缘块,则结合其边缘像素与编码模式信息选择较好的插值方向。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多种视频序列和不同宏块丢失率,其性能均稳定地优于H.264标准的算法,在25%宏块丢失率下,恢复视频峰值信噪比相对H.264标准算法提高0.5~3dB。 相似文献
33.
膜蛋白作为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会发生胞吞循环以调控其在细胞膜上的数量平衡,或响应外界环境的刺激.单分子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可用于在活细胞条件下对单个分子进行观测和研究的新技术,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实现了在纳米和微秒水平上对单个分子的快速实时成像和精确分析.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实验室取得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利用单分子技术,包括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荧光相关光谱、荧光互相关光谱分析等方法,对植物几种重要膜蛋白在质膜上的运动特征以及胞吞途径的研究工作,总结了植物中脂筏微区分布及脂筏参与的胞吞途径对膜蛋白功能的调控机制,展望了植物质膜微区的精确划分以及膜蛋白胞吞之后的去向等方面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34.
35.
通过对耦合的理论分析,模拟了实际的拉锥过程,构建了光纤耦合器对光谱响应特性的理论模型。详细分析了不同熔烧长度和不同拉伸距离对光谱响应的影响,熔烧长度越短,拉锥曲线震荡越剧烈,到达归一化光功率为0.5所需要的拉伸长度越短,会出现更多的震荡包络;拉伸距离越长,产生的包络震荡越多,波长间隔越密,对光谱响应越为敏感,从实验中验证其合理性。这一模型的建立将大大减少实际工作中的盲目性,对光纤耦合器制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利用2017—2019年银川都市圈贺兰山东路、贺兰山马莲口、石嘴山沙湖旅游区、吴忠教育园区、宁煤烯烃的NO、NO2、NOX、O3质量浓度资料,对不同功能区臭氧(O3)污染及超标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近3年,贺兰山东路、贺兰山马莲口、沙湖旅游区O3质量浓度“先升后降”,吴忠教育园区O3质量浓度升高,而宁煤烯烃O3质量浓度“先降后升”。(2)各站点平均O3质量浓度最高值出现在6—7月,其中贺兰山东路O3质量浓度值最大,为215.4μg/m3,教育园区O3质量浓度值最小,为160.9μg/m3。(3)各站点O3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一天中O3质量浓度最高值出现在16:00—17:00,最低值出现在08:00前后。(4)O3质量浓度超标主要集中在5—8... 相似文献
37.
通过种植牙综合情况评分表及相关问卷调查,对上颌后牙三单位连续缺失患者的种植修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种植支持冠桥修复上颌后牙三单位连续缺失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临床对比研究发现,上颌后牙连续三单位缺失选择两颗种植体连桥修复方案与选择三颗种植体单冠+连冠修复均可获得较高满意度,食物嵌塞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导致牙龈炎症等,合理使用牙线及牙间隙刷可有效增加清洁效率;另外可考虑优先选择两颗种植体连桥修复方案,既可以减少费用又可以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38.
对一维带电颗粒链中孤立波的传播特性及其动力学稳定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一维带电颗粒链中存在速度孤立波,且其在不同类型的扰动下均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此外,给出了描述一维带电颗粒链中孤立波运动的非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39.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碳和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主要关注森林优势树种.虽然蕨类植物是亚热带森林林下层的重要组分,占林下层大量的生物量,但其凋落物分解过程很少被关注.本研究用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12种常见的蕨类叶和细根进行分解实验,监测分解113, 198, 386和586 d后的碳氮磷释放动态.结果表明:蕨类叶与细根初始碳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叶的初始氮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细根.多数物种叶的碳氮磷释放速率显著快于细根,且叶的碳氮磷主要表现为简单的直接释放模式,而细根的碳氮磷释放则表现出直接释放、富集-释放、富集-释放-富集、始终富集等复杂模式.氮、磷残余率随碳残余率的变化格局分别受初始氮、磷含量的影响.叶与细根间碳氮磷残余率的相关性表现出不同的格局:碳残余率在分解113, 198和386 d后均为显著正相关,但586 d后关系不显著;而磷残余率除在113 d时关系不显著外在其他时间点均显著正相关;但氮残余率在整个分解过程均无显著关系.该结果表明地上地下分解速率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元素类型及分解时间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量化蕨类植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的重要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设G是一个n阶简单图,其无符号拉普拉斯特征值为q1(G)≥q2(G)≥…≥qn(G).图G的无符号拉普拉斯分离度为SQ(G)=q1(G)-q2(G).研究了三圈图和四圈图的最大无符号拉普拉斯分离度,并刻画了相应的极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