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目的】研究长江流经三峡水库前后的水质变化情况以及该变化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2006—2016年三峡库区统计数据及三峡水库出入库水质监测数据,使用综合指数法、空间变化幅度、多项式拟合等方法,分析出入库断面水质情况及两断面间水质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究水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研究表明:宜昌断面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朱沱断面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宜昌断面水质好于朱沱断面,主要是氨氮污染的好转;两断面水质在枯水期变化幅度最大,其次是平水期,在丰水期变化幅度最小;时间上,水库水质随着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好转,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会保持好转趋势;空间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水质较差,反之较好。【结论】研究结果为库区内水环境管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根据重庆市2000-2012年的时序数据,选取5个与农业面源污染有关的指标作为污染变量,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利用EVIEWS7.0、SPSS17.0软件对参数进行估计.结果表明:1)化肥年施用水平、农药年施用水平、作物废弃秸秆排放密度等与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之间属于典型的倒"U"形EKC关系,并且三者随着农业经济的增长已呈下降趋势;2)在研究时段内,农膜年使用水平与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之间呈线性增长的关系,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由农膜带来的环境压力会进一步增大;3)畜禽粪尿猪粪当量排放密度与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之间呈"N"形曲线特征,曲线存在两个拐点,目前处于第二个拐点的右侧,说明畜禽粪尿污染随着农业经济增长呈现再次恶化趋势,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23.
以川西拗陷中段须四下段退积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地震、测井、录井、露头资料综合研究方法,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划分出了四、五、六三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并分析了各相带不同级别旋回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退积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横向和纵向上旋回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基准面旋回分布模式。研究认为,川西坳陷中段须四下段为一个四级基准面旋回,其上升半旋回代表一个典型的退积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退积型扇三角洲平原相以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主,其前缘相的旋回类型较丰富;西部龙门山冲断带主要发育上升半旋回,凹陷区为上升半旋回为主的完整旋回,而在远离物源的东部斜坡带多发育近似对称的完整旋回。  相似文献   
24.
利用镇宁县2004年的ASTER遥感影像,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和探讨了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措施研究,对该地区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
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学都是新兴学科。随着RS和GIS技术的不断进步,它们作为技术手段,为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6.
以2012年的GOO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和1∶5万的DEM数据为数据源,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和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功能,建立了草堂溪流域景观类型图。综合DEM生成的坡度和高程信息建立了地形位模型,借鉴移动窗口法做出研究区景观格局空间分布图,并探讨不同地形梯度下景观的分布指数特征。结果表明:林地和坡耕地的比例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和25%,其次比例较高的为草地近5%。随着退耕还林政策和生态工程的实施,中地形位是坡耕地的优势地形位,林地在中高地形位上占据优势。在河流两岸的中低地形位果园占优势是该研究区的一大特色。基于移动窗口法的景观格局空间分布图表明研究区景观格局呈现以河流为轴线的扇状和分散组团式分布的特点,在总体上形成一轴两翼的独特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7.
以盘县孔官小流域为例,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入手,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 IS和ARCVIEW支持下,选择小流域土地利用、土地石漠化、坡度、土壤、植被、气候等生态因素,按照土地资源自然地带规律、土地适宜性、土地生态系统保护、农业经济多样化相结合,探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并提出模式实现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8.
用"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重庆市北碚、巫山、黔江、南川金佛山等4个典型地点,从种类组成、种子数量、物种多样性、种子分布规律和物种相似性方面比较了三峡库区典型岩溶山地处于不同生态演替序列的自然(原始)林地、次生林地、灌草坡、耕地、人工林、弃耕撂荒地等土地利用系统的土壤种子库特点.上述典型地点的研究表明:研究区24个不同的样地土壤种子库共萌发植物68种,土壤种子库组成总体上以草本植物为主且与地上植被关系较密切,并仍处于植被演替的早期阶段,退化较严重;随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土壤中草本种子所占的比例也越大,在弃耕地→灌草坡→次生林地序列上,生态优势度呈降低趋势,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石灰岩草坡开垦成耕地后,其中本来较小的种子库很快受到破坏.因此,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对三峡库区石灰岩次生植被及其种子库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29.
【目的】基于地形地貌差异研究三峡库区典型平行岭谷区土地利用的功能演变。【方法】以重庆市开州区岳溪镇为研究区,构建了三生功能体系并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了2008—2018年研究区岭、谷土地利用功能结构和动态转移的差异。【结果】2008—2018年,槽谷区土地利用的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与岭区相比占有优势,且发展势头良好;陡坡型山岭土地利用以生态功能为主导,土地利用功能格局稳定;缓坡型山岭的生产功能用地较多,但生产功能强度快速下降,正向陡坡型山岭的土地利用功能格局发展。2008—2014年,岭、谷区域土地利用转移皆以农产品生产功能向人工/自然生态功能的转移为主导,2014—2018年,槽谷区的居住功能的提升较明显;陡坡型山岭土地功能转移格局变化甚微;缓坡型山岭土地复垦现象较明显,以人工/自然生态功能向农产品生产功能转移为主导。根据区域不同地形地貌下土地利用功能的演变特征可总结出生产稳定型、生产衰退型、生活发展型、生态稳定型和生态发展型共5种类型。【结论】在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研究区岭、谷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存在耦合变化,呈现出“槽谷趋向性”特征,具有一定的转型趋势,整个区域趋于生态化。  相似文献   
30.
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的27个乡镇为研究区,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分析方法,借助Erdas 8.5、ArcGIS 9.3以及Fragstats 3.3软件,探讨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27个乡镇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土壤侵蚀。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聚落分布整体较为分散,且斑块面积较小,但从局部上看,聚落空间分布呈现出北部“总体分布密、面积大”,南部“总体分布稀、局部密集,面积小”,聚落密度高低值相差达9倍以上的分布特征;②聚落的平均最邻近距离、平均斑块面积在不同岩性上差异小,而在不同地貌类型上差异大;③聚落斑块随高程和坡度变化分布差异明显,海拔1000m以下及坡度15~25°的区域,聚落斑块分布比例最大;④聚落对其周围环境产生的土壤侵蚀主要表现在:聚落分布多的地区,土壤侵蚀较严重,相反,聚落分布少的区域,侵蚀较微弱;不同聚落缓冲区内的不同土壤侵蚀等级面积差异显著,且随着距聚落距离的增大,同一等级强度的土壤侵蚀面积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