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9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图式论框架下的中医英语教学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蕾 《科技信息》2009,(29):I0235-I0235,I0250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图式论框架下建立科学有效的中医英语教学管理模式。在简要地解释图式论基本原理之后,文章结合自己讲授一节中医英语课的切身体验,提出了图式论指导下的中医英语教学管理方法,然后又通过词汇教学方法的具体实例来说明图式论对于中医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
利用柱层析法及生长速率法研究了西芹根物质丙酮浸提液二次层析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将西芹鲜根丙酮浸提液经一次层析后得到的最佳抑制流分进行二次分离,并对所得流分分别进行化感作用实验,得出流分1、2、4、5、6、7、9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生长具有化感抑制作用,其中流分1和流分2的抑制效果最强,抑制率分别为79.31%和79.13%,与ck差异极显著(P<0.01);流分3、8、10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生长具有化感促进作用.而将西芹根际土壤丙酮浸提液进行同样处理后,得出流分1、2、3、4、6、7、9、10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生长具有化感抑制作用,其中流分1和流分3的抑制效果最强,抑制率分别为80.44%和81.28%,与对照ck差异极显著(P<0.01);流分5和流分8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生长具有化感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化感抑制或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73.
针对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存在数据传输成功率低、 网络时延长和丢包率高等缺陷, 为获得更优的数据传输结果, 提出一种基于证据理论加权融合 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 首先引入聚类分析算法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分簇, 使簇首的分布更均匀, 解决簇首过于集中、 簇成员节点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然后采用证据理论计算剩余能量、 节点间通信距离、通信能耗的权值, 并根据权值对每个节点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选择每个簇最合理的簇首; 最后与其他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进行对比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 相对于对比算法, 该算法数据时延均值和丢包率均大幅度减少, 改善了数据传输成功率, 使节点之间的能耗更均衡, 延长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周期, 建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74.
目前,致密油藏的高效开采仍是世界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其中CO2压裂技术受到广泛重视.为了进一步明确CO2前置压裂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利用室内实验对地层条件下CO2注入后原油高压物性(密度、黏度、压缩系数等)的改变情况进行研究,明确CO2与原油的相互作用关系,其次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压裂不同阶段中CO2存在方式、原油黏度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CO2的注入会导致原油密度明显增加,黏度降低,同时CO2的注入会提高地层的可压缩性,提高地层的弹性能量.其次在压裂及焖井阶段,CO2主要存在于油相中.在返排过程中,CO2逐渐从油相中脱离,以气相的形式存在.由于不同阶段CO2相态的改变以及CO2对原油组分具有萃取作用,使得原油黏度在返排过程中升高,密度下降.研究成果对致密油藏CO2前置压裂流体作用机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展CO2压裂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5.
由于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不完善,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实验内容设置不合理、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构建实验教学网络平台,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模式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76.
孔喉尺度弹性微球的封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岩心封堵实验,全面研究了弹性微球的岩心封堵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注弹性微球及后续注水时,注入压力及阻力系数均呈现“非连续波动式变化”特征,残余阻力系数是一次注水结束时的8倍,具有良好的运移能力和深部封堵性能;矿化度对其封堵性能影响较小;注入浓度、注入速度、弹性微球粒径/岩心孔喉直径比值、聚合物段塞对其封堵性能影响较大,且存在一个较佳的匹配范围;聚合物和弹性微球组合具有更好的封堵性能。  相似文献   
77.
利用广义Gamma分布拟合中国西北地区(除新疆外)各省的收入分布,分布的参数使用贝叶斯方法估计,并通过Gibbs抽样得到每个参数的后验分布.估计的广义Gamma分布都通过了K-S检验.在拟合的收入分布的基础上,测算了收入不平等指数.结果表明,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相对其他省份较严重.  相似文献   
78.
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心脏病.特征性表现为心电图上QTc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导致的晕厥和猝死.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明确遗传性LQTS是由于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或细胞骨架蛋白基因突变造成的,目前已发现1~8种类型,致病基因分别为KCNQ1、KCNH2、SCN5A、ANK2、KCNE1,KCNE2、KCNJ2和Cav2.1.本研究目的是观察中国遗传性Ⅱ型LQTS(LQT2)患者的临床特点及KCNH2突变.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分析,对来自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77个遗传性LQTS家系筛查了LQT2致病基因KCNH2,观察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改变.77例LQTS家系先证者中,心电图表现为LQT2者42例(54.5%),平均年龄(26.7±12.7)岁,QTc(580±70)ms,发病年龄(17.3±11.5)岁.晕厥触发因素包括运动、情绪激动和铃声刺激等.目前已经发现了9个KCNH2突变,其中4个为首先发现;另外还发现5个KCNH2的核苷酸多态性.证明LQT2为中国最常见的LQTS;中国LQT2患者心电图表现与临床特点与欧美LQT2患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9.
为了强化层流混合,设计并数值模拟了带挡板的二维T型混合器.挡板安装在混合器混合通道的进口.研究结果表面,当两股撞击来流由于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动量不相等时,会明显改变混合通道的流动结构.由微混合器的几何结构及运行条件引起的不对称流动及回流区结构对提高流体混合效果有益.  相似文献   
80.
太极拳和汉语都是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文化形式,本文采取了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的动作名称进行了语言学方面的研究,认为:太极拳的动作名称不仅具有四字格形式、简约为美、工整对称等外部表现,更重要的是太极拳动作名称所具有的求气、求道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化的内在追求.汉语赋予太极拳动作名称独特的语言特色,使太极拳具有更多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