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明确木霉菌株TW20050的分类地位,并评价其生物学功能。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ITS、tef1及rpb2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的抑菌能力,利用透明圈大小定性检测菌株的水解酶活性。结果表明:菌株TW20050的形态学特征与Trichoderma gamsii一致,其ITS、tef1和rpb2序列与Trichoderma gamsii的同源性均达到99%以上,在以rpb2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中,TW20050与Trichoderma gamsii strain S488[KJ665270.1]位于同一分支。菌株TW20050在PDA平板上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终极腐霉的抑制率最高,达92.0%。菌株TW20050具有蛋白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其中蛋白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较高,透明圈宽度分别为9.8 mm和6.5 mm。综合形态学特征和序列分析,将菌株TW20050鉴定为盖姆斯木霉。菌株TW20050不但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抗性,而且具有多种水解酶活性,是一株较有潜力的生物防治菌株。 相似文献
52.
通过引入蛋白质转导域(PTD),提高免疫毒素人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衍生物(GnRH-PE39KDE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设计了3条引物,通过2轮PCR在GnRH PE39KDEL基因的人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C端和绿脓杆菌外毒素A衍生物N端引入PTD,获得GnRH-PTD-PE39KDEL基因经酶切后插入pET-His载体,并转化至BL21( DE3)中。采用镍离子螯合层析法纯化诱导表达样品,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成功构建了免疫毒素表达载体pET-His-GnRH-PTD-PE39KDEL;诱导产物可以实现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20%,靶向融合蛋白引入PTD后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IC50为0.860 μg/mL,表明较GnRH-PE39KDEL生物活性增强。成功地表达了融合蛋白GnRH-PTD-PE39KDEL,为其进一步大规模表达、纯化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
木霉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霉对棉花枯萎病菌(Fum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的幼菌丝具有强烈的寄生能力,对于老熟菌丝的寄生能力较弱。木霉能够产生琼脂扩散性和挥发性抑菌物质。绿色木霉LTR-2产生的挥发性抑菌物质能强烈抑制棉花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木霉生物防治作用的另外一种方式是与病原菌竞争营养物质,研究发现葡萄糖是竞争对象之一。木霉具有很强的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培养液中添加几丁质、木霉菌或者棉花枯萎病菌菌丝干粉后培养木霉,培养液上清能够破坏枯萎病菌的菌丝尖端并导致原生质体的泄露,该现象主要与木霉的几丁质酶活性有关。木霉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相同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54.
利用光合作用测定仪和叶绿素荧光仪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椒样薄荷光合作用和PSII光化学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椒样薄荷的生长和生物量呈现出了浓度依赖性的变化。在100和150 mmol/L NaCl胁迫下,椒样薄荷能够正常生长。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提高,椒样薄荷光合能力和PSII光化学活性显著下降,表明QA到QB之间的电子传递被阻断。光合作用对NaCl胁迫下植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最为突出,PSII是光合系统中最敏感的组分,在植物光合系统对环境胁迫的应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重组人促性腺激素-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纯化和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促性腺激素-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衍生物(GnRH-PE39KDEL)为研究对象,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优化,通过基因合成的方法获得重组蛋白核酸序列,连接至pET-24b载体中,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 (DE3)及BL21 ( DE3) plyS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显示,在含有2 mg/mL葡萄糖的LB培养基中37 ℃培养至OD-600约为0.6 h,加入0.2 mmol/L IPTG在30 ℃诱导2 h后,重组蛋白可以实现可溶性高表达。工程菌经超声波破碎、高速离心后,经镍柱纯化和脱盐后得到重组蛋白,蛋白纯度达到95 %以上,蛋白最终得率在2.6 mg/g菌体。重组蛋白经IC-50检测,可以较好地抑制肿瘤细胞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56.
通过土壤杆菌介导的T-DNA转化方法,利用土壤杆菌菌株携带的Ti质粒,对绿色木霉LTR-2进行插入突变,获得木霉LTR-2突变体共400株。以串珠镰孢菌为指示菌,采用抑菌圈方法,从中筛选吡喃酮高产突变体6株,PCR和探针杂交证实,T-DNA序列已经插入到木霉LTR-2基因组。经GC-MS分析发现,其中一株突变体T-54在PDA培养基上产生的吡喃酮含量较高,在分生孢子中的含量达到了2.62 mg/g,比出发菌株提高9倍。 相似文献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