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应用选择性抽提、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5mmol/LHMBA诱导处理前后人成骨肉瘤MG 63细胞核基质蛋白表达变化,鉴定与人成骨肉瘤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特异核基质蛋白.实验结果显示在HMBA诱导处理MG 63细胞分化过程中,核基质蛋白NMP 1、NMP 2、NMP 3、NMP 4、NMP 5、NMP 6和NMP 7等7个蛋白点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其中NMP 1仅在MG 63细胞中表达,NMP 6则为经HMBA诱导处理后新出现的蛋白质,NMP 2、NMP 7在HMBA诱导分化细胞中表达减弱,而NMP 3、NMP 4和NMP 5则在诱导分化后细胞中表达增强.首次表明在人成骨肉瘤MG 63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伴有核基质蛋白表达的差异,证实了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特异核基质蛋白的存在.这对于揭示核基质蛋白与细胞癌变和逆转的关系、阐明细胞增殖分化的基因表达调控原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鲎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孵化中国鲎,详细观察研究中国鲎胚胎早期发育过程的形态变化特点及其规律。中国鲎的胚胎早期发育可分为卵裂和囊胚形成期(所需时间约6d)、原肠胚和附肢原基形成期(约11d)、组织分化期(约17d)、快速生长期(约16d)。在组织分化期,胚体共进行3次胚内蜕皮,并在第2次蜕皮的同时卵胶膜破裂蜕去,完成3次胚内蜕皮的胚体身体扁平,各组织器官基本成型定位。在快速生长期内,胚体完成最后一次胚内蜕皮,蜕皮后胚体进一步扁平,各组织器官进一步完善。第4次蜕皮后3-5d时间胚体破坏内卵膜而孵化为自由游泳的一龄幼鲎,开始胚后发育。孵化的一龄幼鲎大约经过180d的发育蜕去旧壳成为二龄幼鲎。  相似文献   
13.
应用选择性抽提,整装光镜和电镜样品制备技术,观察人肝癌SMMC-7721细胞经HMBA处理后核基质-中间纤维系统的变化.经HMBA诱导处理后,人肝癌细胞核基质纤维和中间纤维数量增多,结构层次丰富,分布均匀,并通过核纤层使3种纤维之间形成紧密联系.结果表明人肝癌细胞在诱导分化过程中核基质-中间纤维系统构型发生明显变化,对肿瘤细胞恶性表型逆转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应用环六亚甲基双乙酰胺处理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观察MG-63细胞处理前后形态与超微结构及其相关终末分化指标的表达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经5 mmol/L HMBA处理后,MG-63细胞体积增大,趋于扁平铺展状态,细胞大小较为一致,排列较为规则,细胞核形态规则,核质比例减小,核仁减少,核内异染色质减少,常染色质增多,细胞核内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较为发达,内质网数量增多,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减少,在成熟细胞中可见钙化糖原颗粒,细胞表面出现钙化小泡沉积,并且形成典型的骨结节.常规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HMBA处理后的细胞中Ⅰ型胶原纤维、骨钙素、骨粘素的表达显著增加,实验结果表明HMBA能够有效诱导人成骨肉瘤细胞的分化,并促进其终末分化指标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应用选择性抽提、整装透射电镜观察和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维甲酸诱导处理前后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核基质-中间纤维系统的构型变化,以及核基质蛋白表达变化.实验结果显示MG-63细胞核基质和中间纤维数景较少、分布不均匀,核纤层为薄厚不一结构,与两类纤维联系不密切.经1μmol/L维甲酸处理后,细胞核基质纤维和中间纤维数量增多、结构层次丰富、单丝成分多,分布均匀并相互交织成规则网络,两类纤维通过薄层均一的核纤层发生密切联系,形成贯穿整个细胞核质区域的完整体系.此外,核基质蛋白表达也发生显著变化.表明经维甲酸诱导处理后MG-63的核基质-中间纤维系统产生了与正常细胞相似的恢复性改变,并且伴有核基质蛋白表达的差异.这些变化是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的重要特征和功能表现,对于揭示核基质构型及其蛋白组成与细胞癌变和逆转的关系和阐明细胞增殖分化的基因表达调控原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鲎鲎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应用从中国鲎血液中提取的鲎素处理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研究鲎素对胃癌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光镜观察显示经2.0μg/mL鲎素处理的BC-823细胞形态较为一致,细胞体积增大,趋于扁平铺展状态,细胞核质比例变小,核仁数量减少、体积缩小、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经鲎素处理后BGC-823细胞表面微绒毛稀少,细胞边缘丝状伪足减少,片状伪足增多;细胞核形态较规则,核内异染色质减少,常染色质增多;细胞质内线性粒体量增多,结构较为一致,高尔基于较为典型发达状态,并出现粗人质网增多和多聚核糖体减少等变化,结果表明,鲎素能有效改变胃癌细胞恶性形态结构特征,从而对胃癌细胞具有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鲎鲎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从中国鲎血细胞中提取的鲎素处理人胃癌BGC-823细胞,研究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抗肿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经2.0μg/ml鲎素处理的BGC-823细胞生长缓慢,倍增时间延长,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减弱,细胞生长抑制率达62.67%,细胞分裂指数下降40.91%,处理后细胞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反应减弱、分布改变、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力分别下降40.59%和76.05%。结果表明,鲎素能有效地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活动,具有与癌细胞诱导分化物相似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人参皂甙Rg1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以下简称"MG-63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及终末分化指标的影响,鉴定其对MG-63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以50 μg/mL人参皂甙Rg1处理MG-63细胞,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观察MG-63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成骨细胞相关终末分化蛋白的表达变化,并同步以HMBA处理MG-63细胞作为阳性对照.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产生了细胞形态规则、大小一致、细胞铺展体积增大,核质比例减小、核内核仁数目减少、细胞器丰富发达等与正常细胞相似的恢复性变化.观察到MG-63细胞终末分化指标I型胶原、骨粘素、骨钙蛋白的阳性表达及钙化糖原颗粒的增多与典型骨节结的形成,其变化结果与HMBA处理细胞类似.本研究证实人参皂甙Rg1能显著改变MG-63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恶性特征,并增强成骨细胞相关的终末分化指标的表达,从而对MG-63细胞的终末分化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胃癌细胞中硒分布,含量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电镜放射自显影,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硒在胃癌细胞中的分布和含量,光谱法测定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亚硒酸钠主要作用于胃癌细胞的线粒体和细胞核,对线粒体DNA,细胞核DNA的复制和基因表达均有一定的作用,在亚硒酸钠处理的胃癌细胞中,随着硒含量的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提高,从而阻止了线粒体中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使线粒体结构与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离体细胞原代培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不同类型的培养液和盐度条件培养文昌鱼尾部、鳃、肝盲囊组织细胞. 观察显示经培养文昌鱼三类组织块在贴壁后24 h内细胞开始从组织块内迁移出来,并迅速增殖形成细胞晕,鳃组织细胞为圆球形状,尾部组织细胞为多边形上皮样细胞,肝盲囊组织细胞为圆球形状. 其中肝盲囊细胞和鳃组织细胞在含0.45% NaCl、15%小牛血清的Eagle's MEM培养粉中生长较其他培养条件好,而尾部组织细胞则在含0.9% NaCl、15%小牛血清的Eagle's MEM培养粉中生长较其他培养条件好. 这样的细胞能存活近40天,从而为文昌鱼体外细胞培养及建细胞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