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模拟蒸馏等方法对石油磺酸盐、环烷酸盐等助剂与喷气燃料中悬浮物形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用ABAKUS颗粒测量分析仪测定了喷气燃料中悬浮物的颗粒数量及粒度分布。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和环烷酸盐等助剂都能加速喷气燃料中悬浮物的形成。当添加磺酸盐的质量分数为0.01和0.02时,样品中粒度大于25μm的颗粒数分别为770和249570。碱洗与水洗方法对此类悬浮物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包稠油乳状液中稠油极性组分与乳化剂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吸附色谱法分离孤岛和辽河稠油,得到了胶质和沥青质组分。以甲苯、正十二烷为模拟油,添加稠油极性组分和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别考察了稠油极性组分和乳化剂添加前后体系界面张力的变化以及pH值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稠油极性组分与乳化剂间存在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程度取决于稠油极性组分自身的界面活性,界面活性越强,相互作用程度越强。加入乳化剂前稠油极性组分在碱性条件下界面张力较低,加入乳化剂后体系在强酸性条件下界面张力较低,在中性和弱酸弱碱条件下稠油极性组分与乳化剂之间表现出较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Liu系统的混沌同步问题,基于小增益定理,采用线性反馈控制方法,给出了系统实现同步的条件并给出了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数值仿真验证了这种方法对混沌同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混合温度为 1 80℃、搅拌速度约为 350 0r/min的条件下 ,对胜华 1 0 0号沥青进行改性 ,通过测定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和低温柔性两个性能指标考察了改性剂SBS的牌号、掺入量及混合时间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SBS的含量对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及低温柔性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SBS的牌号 ,而混合时间的影响最小。用SBS对胜华 1 0 0号沥青进行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 :混合时间为 2h ,SBS牌号为YH80 1 ,SBS的含量为 1 2 %。同时 ,还考察了基础油 (软化剂 )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增塑剂 )对改性沥青软化点及低温柔性的影响。基础油的加入对改性沥青软化点的影响较小 ,而基础油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加入有利于改善改性沥青的低温柔性。  相似文献   
15.
沥青乳化剂及沥青乳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 4种沥青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以及沥青乳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和 ζ电位。考察了胜华 10 0 # 道路沥青的最佳乳化工艺条件以及水中阴、阳离子对油水界面 ζ电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乳化剂的性质是决定乳化效果及沥青乳液基本性质的主要因素 ,乳化剂水溶液 pH值对乳化效果的影响比乳化剂浓度和乳化温度的影响大。乳化沥青油水界面张力越低 ,ζ电位越高 ,乳状液的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16.
稠油组分油水界面zeta电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辽河油田杜-84稠油化学官能团四组分(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中性分)与极性四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的zeta(ξ)电势,考察了水相pH值、盐度等因素对ξ电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官能团各组分间ξ电势绝对值的差别较明显,其中酸性分最高,两性分最低、碱性分和中性分居中。酸性分在pH=1l时ξ电势绝对值达到最高,其他组分的ξ电势在pH=12时达到最高。极性四组分ξ电势绝对值差别不大,各组分ξ电势绝对值都随着pH值升高而升高。在盐度为lg/L左右时,各组分的ξ电势绝对值都有一个极大值,总趋势是,各组分ξ电势绝对值基本上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碱性条件下(pH=ll~12)水包稠油乳状液中起稳定作用的官能团组分主要是酸性分和极性四组分中的沥青质。水相的碱性条件有利于水包稠油乳状液的稳定,盐在特定浓度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水包稠油乳状液的作用。但从总体趋势看,盐含量的增加会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得到的官能团组分更能揭示稠油中界面活性组分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7.
微量水分对喷气燃料中悬浮物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在喷气燃料中直接加入水分和加入水分后再蒸馏等方法,分别用SC-6微量水分测定仪和Abakus颗粒测量分析仪测定了喷气燃料中的微量水分和悬浮物的颗粒数及粒度分布,考察了水分对喷气燃料中悬浮物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分的存在是影响喷气燃料中悬浮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加水后再蒸馏的喷气燃料中,密封静置120 d后基本没有悬浮物产生。喷气燃料中的水分含量控制在21.50×10-6时,能抑制悬浮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数字散斑测试精度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精准控制难度较大,定量分析程度不足。为了提高数字散斑测试精度,文章通过模拟散斑的方法分析观测散斑尺寸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散斑尺寸的增加,位移计算误差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即散斑尺寸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数字图像相关的位移计算,最优散斑尺寸为5~7像素。研究结果为数字图像相关计算的观测对象设计提供了数据基准,为实际现场监测的观测目标变形信息的精度提高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包稠油乳状液中稠油极性组分与乳化剂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吸附色谱法分离孤岛和辽河稠油,得到了胶质和沥青质组分.以甲苯、正十二烷为模拟油,添加稠油极性组分和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别考察了稠油极性组分和乳化剂添加前后体系界面张力的变化以及pH值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稠油极性组分与乳化剂间存在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程度取决于稠油极性组分自身的界面活性,界面活性越强,相互作用程度越强.加入乳化剂前稠油极性组分在碱性条件下界面张力较低,加入乳化剂后体系在强酸性条件下界面张力较低,在中性和弱酸弱碱条件下稠油极性组分与乳化剂之间表现出较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石油助剂对喷气燃料中悬浮物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模拟蒸馏等方法对石油磺酸盐、环烷酸盐等助剂与喷气燃料中悬浮物形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用ABAKUS颗粒测量分析仪测定了喷气燃料中悬浮物的颗粒数量及粒度分布。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和环烷酸盐等助剂都能加速喷气燃料中悬浮物的形成。当添加磺酸盐的质量分数为0.01和0、02时,样品中粒度大于25μm的颗粒数分别为770和249570。碱洗与水洗方法对此类悬浮物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