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对铁黄生长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晶种形态、通气量、搅拌转速、滴碱速率等对铁黄形态的影响,考察了酸法磁粉磁性能。发现在铁黄制备过程中,既存在铁黄生长过程,也可能出现二次成核过程。晶种形态直接影响铁黄形态,通气量和搅拌转速的增加或滴碱速率的减小都会改善体系微观混合状态,使铁黄粒子粒度分布均匀,枝叉和孪晶减少。控制晶种制备和铁黄生长条件,可以便热处理所得磁粉矫顽力大于400Oe,比饱和磁化强度大于72emu/g。  相似文献   
82.
脱酸是气相法白碳黑生产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研究了纳米气相法白碳黑的脱酸工艺过程。提出了湿热空气脱酸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83.
六甲基二硅胺烷对气相法白炭黑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利用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对气相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了表面包覆,研究了包覆温度、包覆时间、HMDS分压等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羟基、含碳量、pH值的影响,分析了表面包覆后气相法白炭黑的形态与结构。结果表明气相法白炭黑表面包覆HMDS后,团聚状态得到明显改善;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以及HMDS分压的升高,经表面处理后的白炭黑的pH值和含碳量增加,表面羟基数明显减少。反应时间小于15min时,包覆速率较快,然后趋于平缓;反应温度小于250℃时,温度对包覆效率影响较大,温度大于400℃则影响较小;HMDS分压较低时,分压对包覆效果影响较大,当分压超过7.9kPa,则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84.
利用氢氧焰燃烧合成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研究了其自发团聚现象及流化过程中的二次团聚行为,考察了流化床床层压降随操作气速和温度的变化,以及颗粒表面能及热处理温度对起始流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范德华力等粘性力作用下,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形成团聚体,团聚体粒度随二氧化硅颗粒表面吸附水分的增多而增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在流化过程中,一次团聚体在流体力作用下进一步团聚形成二次团聚体;流化停止后二次团聚体解体,此时纳米二氧化硅的团聚行为与流化前无明显差异;热处理温度对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起始流化速度影响不大,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起始流化速度随颗粒表面能的减小而显著降低,而且颗粒的表面处理对床层塌落与膨胀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5.
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实现了纳米碳酸钙表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改性,对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进行了分析表征,并对接枝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MMA接枝聚合改性纳米碳酸钙粒子的红外分析和碳酸钙表面接枝聚合物的。H-核磁分析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在纳米碳酸钙的表面;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相对分子质量大于MMA水相均聚物,而且分子量分布较均聚物宽;随着MMA单体用量的增加,纳米碳酸钙表面PMMA接枝率增加,接枝密度增加,但PMMA在纳米碳酸钙表面的接枝聚合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86.
利用Ti(OC)4H_9)4高温气相裂解反应合成了TiO_2超细粒子粉末,确立了无定形、锐钛、金红石三种形式的TiO_2粒子合成工艺条件。对淀积物进行了XRD、BET、TEM和激光光散射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初始浓度和停留时间对产物形态、晶体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研究了反应参数对TiO_2超细粒子化学成分、平均粒径、粒径分布、粒子形貌和结构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粒径随着TiCl_4分压的降低、氧气分压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水分压的变化,粒径存在一最小值。合成的TiO_2粒子呈锐钛型,经950℃热处理后转变为金红石。  相似文献   
88.
二水合醋酸锌热分解机理与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热重和差热(DTA)等热分析手段研究了了Zn(CH3COO)2.2H2O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Zn(CH3COO)2.2H2O在200℃以下脱去两分子结晶水,形成的Zn(CH3COO)2在242℃熔融,370℃完全分解为ZnO。脱水和分解过程失重分别为17.1%和46.7%,与理论值植符。  相似文献   
89.
钒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因具有比碳材料更高的安全性能和比钛酸锂材料更高的能量密度,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导电性能差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瓶颈。为了改善钒酸锂材料的导电性,提高其比容量和倍率性能,设计构筑了具有三维结构的Li_3VO_4/RGO(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结果表明,RGO可以抑制Li_3VO_4颗粒的团聚,典型产物中Li_3VO_4颗粒粒径为50~200nm,均匀地分散在RGO的表面,与RGO形成良好的三维网络结构。600℃煅烧后的样品(Li_3VO_4/RGO-600)在0.5C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495.6(mA·h)/g,100次循环后保有365.9(mA·h)/g;在10C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仍可保持332.9(mA·h)/g。  相似文献   
90.
以聚苯乙烯(PS)微球为模板,通过溶胶凝胶法在导电玻璃(FTO)和镍片上负载掺杂铁、镍的复合纳米TiO_2-ZnO有序多孔膜。以多孔膜中的铁、镍为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原位生长碳纳米管(CNT),得到CNT/Fe-Ni-TiO_2/ZnO/FTO(Ni)三维交互多孔复合膜。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当TiO_2-ZnO前驱体中TiO_2与ZnO的体积比为3∶2时,复合膜中孔排布的规整性较好。采用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化学阻抗谱分析和光催化辅助电解水制氢等仪器和手段考察多孔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孔结构的规整性、TiO_2-ZnO异质结和CNT与复合膜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有利于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和复合膜材料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