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20篇 |
免费 | 357篇 |
国内免费 | 67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54篇 |
丛书文集 | 1044篇 |
教育与普及 | 73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49篇 |
现状及发展 | 122篇 |
研究方法 | 4篇 |
综合类 | 183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7篇 |
2023年 | 334篇 |
2022年 | 347篇 |
2021年 | 407篇 |
2020年 | 425篇 |
2019年 | 390篇 |
2018年 | 417篇 |
2017年 | 165篇 |
2016年 | 235篇 |
2015年 | 399篇 |
2014年 | 987篇 |
2013年 | 689篇 |
2012年 | 888篇 |
2011年 | 927篇 |
2010年 | 977篇 |
2009年 | 1096篇 |
2008年 | 1041篇 |
2007年 | 1059篇 |
2006年 | 812篇 |
2005年 | 745篇 |
2004年 | 726篇 |
2003年 | 643篇 |
2002年 | 551篇 |
2001年 | 530篇 |
2000年 | 600篇 |
1999年 | 618篇 |
1998年 | 581篇 |
1997年 | 559篇 |
1996年 | 545篇 |
1995年 | 520篇 |
1994年 | 416篇 |
1993年 | 304篇 |
1992年 | 305篇 |
1991年 | 326篇 |
1990年 | 273篇 |
1989年 | 220篇 |
1988年 | 113篇 |
1987年 | 117篇 |
1986年 | 106篇 |
1985年 | 69篇 |
1984年 | 77篇 |
1983年 | 65篇 |
1982年 | 52篇 |
1981年 | 51篇 |
1980年 | 38篇 |
1979年 | 21篇 |
1965年 | 14篇 |
1964年 | 12篇 |
1963年 | 17篇 |
1956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是增储上产的主力层系,其中玛湖凹陷西斜坡(以下简称“玛西斜坡)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主要为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玛西斜坡同一套储层(构造、沉积、成岩条件类似)有的成藏、有的未成藏,亟需开展砂砾岩储层评价,明确控藏特征。利用岩心、薄片、分析化验、试油试产等资料,进行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厚层砂砾岩储层评价,重点开展储层非均质评价明确非均质控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主要发育厚层砂砾岩储层,为辫状河道沉积,储层中主要发育泥质、致密砂岩层、钙质与煤层等4种隔夹层,隔夹层在纵向上增强了储层非均质性;②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储层孔隙度分布范围2.9%~18.8%,平均孔隙度为10.60%,渗透率分布范围是0.02×10-3~255×10-3 μm2,平均渗透率为3.29×10-3 μm2,其中砂砾岩储层孔隙度分布范围4.1%~15.8%,平均为8.27%,渗透率分布范围是0.05×10-3~145×10-3 μm2,平均值1.24×10-3 μm2,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具有孔喉半径较小,孔隙结构复杂,喉道连通性较差,排驱压力高的特征。③建立起储集空间与含油性的关系,储集空间发育、非均质性弱的层段含油性差,而储集空间弱发育、非均质性强的层段含油性好,储层非均质性是控制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八道湾组厚层砂砾岩储层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④利用数据包络法计算了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厚层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指数,主要介于0.621~0.782,属于较强—中等非均质性。试油出油层段储层非均质指数为0.621~0.673,为较强非均质性储层,试油未或少出油层段储层非均质指数为0.674~0.782,为中等非均质性储层。结论认为储层非均质性对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厚层砂砾岩储层油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强非均质储层中油气难以逸散而得到保存,油藏主要富集在强非均质储层中。 相似文献
152.
为研究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合理取值范围,依托新疆上新光隧道工程,基于围岩变形理论,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不同扁平率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讨论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取值,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扁平率范围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最终得出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合理范围。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的扁平率对围岩塑性区分布、地表沉降、中夹岩水平位移、拱顶沉降和支护形变量均有影响;以0.432扁平率为基础值,随着隧道扁平率的不断增加,整个隧道围岩稳定性不断降低,0.432~0.654为隧道最佳扁平率范围;隧道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之间平均误差在5%~14%之间,以此来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可信度;选取优化后隧道截面进行施工,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进而验证优化后扁平率取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3.
位于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的三角洲外前缘储层的砂体尺度较小、非均质性较强,这导致了该类储层面临着岩性预测刻画困难的问题。根据岩心分析与测井资料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广泛发育泥质砂岩储层,但泥质砂岩与细砂岩、泥岩的纵波阻抗差异较小,无法有效利用纵波阻抗对细砂岩、泥质砂岩、泥岩三种岩性进行有效识别,且研究区井网稀疏,无法有效提取变差函数,影响后续叠后地震随机反演的效果进而影响储层岩性的预测。针对上述复杂问题,本文通过采用小波重构与信息统计加权方法对纵波阻抗曲线进行重构,通过地震属性对砂地比的敏感性分析,应用RMS属性对砂体进行刻画并从中提取变差函数。利用重构曲线并结合变差函数进行了叠后地震随机反演,结果表明:利用信息统计加权重构的纵波阻抗的对岩性有较好的识别效果;通过叠后地震随机反演并结合贝叶斯算法建立的岩性模型与验证井岩性高度匹配;通过岩性模型所制作的砂地比平面分布符合地质认识。可见利用上述方法所建立的纵波阻抗随机反演模型可靠性较高,对砂体平面展布的预测与水平井轨迹设计具有重要勘探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4.
软岩隧道围岩参数变异性大,支护体系与围岩相互作用不确定性强,易发生大变形等安全问题,为此国内外开展了隧道让压支护优化等工作以应对上述风险,但对其安全状态评价仍面临诸多难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柔-刚型让压接头,并基于可靠度分析方法,从易损性出发,综合拱顶沉降及初衬强度破坏准则,提出了基于概率的隧道开挖安全状态易损性评价方法。其通过利用概率有限元分析围岩?支护相互作用,拟合形成极限状态功能函数响应面,经由随机抽样获得隧道开挖失效概率与可靠度指标;以此为基础,建立拱顶沉降与结构应力响应之间的拟合关系,提出了基于拱顶沉降的结构极限状态条件概率计算方法,并根据概率分布区间划定易损区进行支护安全性评价。基于上述理论方法,结合工程实际,开展了新型让压支护与传统刚性支护的易损性对比分析,验证了让压支护体系在大变形承载可靠性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5.
基于单向耦合模拟方法,研究了湍流模型参数、单向耦合模型参数和破碎模型参数对喷雾贯穿距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湍流模型参数Cε1和RT(Rayleigh-Taylor)破碎模型尺寸参数CRT对喷雾贯穿距的影响最大,KH(Kelvin-Helhmoltz)破碎模型尺寸参数CKH和CRT对粒径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工况的高精度喷雾模型,标准Spray G工况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在3%以内;不同环境气体密度下,多种工况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56.
为研究冰盖对组合桥墩局部冲刷及其周围流场分布的影响,基于动床冲刷试验,在不同覆盖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水流条件和桥墩尺寸对组合桥墩局部冲刷的影响,建立了预测明渠水流与冰盖流条件下组合桥墩最大冲刷深度的经验方程,并通过ADV测量了墩前的流场。结果表明:组合桥墩的冲刷模式与串列桥墩相似,最大冲刷深度始终出现在墩正前方;经验方程中来流水深、来流流速、桥墩尺寸、冰盖糙率均与最大冲刷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在粗糙冰冰盖流条件下,墩前的垂向流速最大,导致其最大冲刷深度总是大于同等条件下的明渠水流和光滑冰盖流。 相似文献
157.
以大渡河上游某水电站坝下13.km大渡河干流河段和坝下支流入大渡河汇合口以上4.km支流河段鱼类栖息地为研究河段,从鱼类有效栖息地面积计算、支流河底连通性模拟两方面开展栖息地适宜性评价,重点分析评价了产卵期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两种目标鱼类对流速与水深的适宜性指标,得到了研究河段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和等级:坝下干流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数为0.68,适宜性等级为适宜;支流河口以上4.km河段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数为0.58,适宜性等级为一般适宜评价。 相似文献
158.
为研究钢-聚丙烯粗纤维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弯拉性能影响,采用四点弯曲试验,得到不同掺量(钢纤维与聚丙烯粗纤维掺入体积分数分别为0、0.5%、1.0%、1.5%)组合下的荷载-挠度曲线,从试件破坏形态、抗弯强度、弯曲韧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且利用单掺纤维拟合公式引出一个可行性较高的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混杂纤维的协同效应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混杂纤维UHPC微观结构进行观测。试验结果表明:钢-聚丙烯粗纤维的掺入显著提高了UHPC的抗弯强度,提高幅度为17.8%~101.2%;同时利用提出的模型发现混杂纤维的协同效应在总纤维掺入体积分数为1.5%~2.0%时呈现正协同效应,并在钢纤维与聚丙烯粗纤维掺入体积分数为1.0%时取得最好的正协同效应;另外,与不掺纤维的试件相比,钢纤维与聚丙烯粗纤维的加入分别使基体试件的初裂韧度提升了51.8%~98.2%与33.9%~48.2%,同时在钢纤维掺入体积分数为1.0%和聚丙烯粗纤维掺入体积分数为1.0%的搭配比例下,对UHPC弯曲韧性的改善效果最优,进一步验证了纤维协同效应评价模型;最后在微观层面揭示了纤维混杂产生的协同... 相似文献
159.
本研究系统探究了商品金融化背景下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间收益率及波动性层面的溢出效应。首先,采用TVP-VAR模型构建溢出指数,全面展现了期货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间的静态和动态溢出特征。随后,对溢出指数进行分解,分析了溢出效应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整体溢出指数较高,且在2008年金融危机、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和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明显上升。溢出指数的上升主要源于期货市场与代表性金融市场间的双向溢出。本研究的边际贡献在于更深入地探讨了商品金融化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与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描绘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变化趋势,为理解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机制,协助政策制定者识别潜在的风险隐患,提高监管效能,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本研究还有助于优化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决策。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