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基于PKI的HDFS认证及安全传输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Hadoop核心子项目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文件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认证及安全传输问题,对当前所采用的Kerberos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其在安全性和效率性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将基于PKI的数字证书认证技术及基于数字信封的AES对称加密技术应用到HDFS的安全机制中。分析表明,该安全机制与Kerberos相比,能够为HDFS文件服务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2.
土壤Pb、Cd污染对5种植物生理指标和修复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修复重金属铅(Pb)、镉(Cd)污染土壤的植物,用盆栽的方法选取白菜(Chinese Cabbage)、甘蓝(Brassica oleracea)、野菊花(Chrysanthemu mindicum)、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和紫苏(Perilla frutescens)为试验材料,模拟重金属Pb、Cd污染,Pb处理浓度为0.600mg/kg,Cd处理浓度为0.60mg/kg,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等方法研究了Pb、Cd污染对5种植物鲜重和干重的影响,以及5种植物对Pb、Cd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白菜、甘蓝和菊花在污染土壤中植物形态上呈现健康生状态,鸡冠花、紫苏处理后叶片变黄,出现轻微的萎焉状态.Pb 600mg/kg和Cd 60mg/kg均显著增加白菜、甘蓝、菊花鲜重和干重,但减少了紫苏和鸡冠花的鲜重和干重.5种植物对于Pb的吸收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白菜、甘蓝、菊花、鸡冠花、紫苏.5种植物对Cd的吸收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白菜、甘蓝、菊花、鸡冠花、紫苏.Pb的积累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白菜、菊花、鸡冠花、甘蓝、紫苏.Cd的积累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白菜、菊花、鸡冠花、紫苏、甘蓝.白菜在5种植物中积累指数最高,说明它对于Pb、Cd的吸收积累能力较强,对Pb、Cd污染土壤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43.
通过活体植株实验测试了内生细菌枯草芽孢杆菌T10菌株在灭菌土和天然土两种不同的培养基质上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T10菌株可以明显地降低小麦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可以使病情指数分别下降82.6%和82%,发病率分别下降76.5%和78.4%.测定了T10菌株处理后小麦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β-1,3-葡聚糖酶等与抗病相关的酶类的活性变化情况,通过SDS-PAGE测定了T10菌株处理后小麦叶片中病程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经T10菌株处理后的小麦体内的上述3类酶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强,叶片中病程相关蛋白也出现部分蛋白条带颜色加深的现象.由此推断,枯草芽孢杆菌T10菌株可以通过诱导植物产生抗病相关的酶类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44.
Pb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茶树解毒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铅(Pb)胁迫下茶树解除Pb毒性能力的影响,分别用醋酸墨水染色法、考马斯亮蓝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MS)、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研究了接种AMF后茶树根系菌丝的侵染率,土壤中球囊霉素(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含量,茶树根系、叶片、土壤中及GRSP中Pb含量及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接种AMF后,茶树根系菌丝侵染率为60.13%,茶树的生物量、百芽重和显著增加,并极显著地提高土壤中总GRSP含量,由于GRSP对Pb的大量螯合作用,使得土壤中Pb的生物有效性大大降低,加之茶树根系、叶片中对Pb的总吸收量减少,且根系Pb含量增加,因此,叶片中Pb含量显著下降,抗氧化酶活性也相应地下降.  相似文献   
145.
赵书改 《河南科学》2015,(2):157-159
研究高维空间中小波级数的收敛性与收敛速度.通过对小波级数余项的研究,利用逼近论的思想和Parseval不等式探索高维Sobolev空间中小波级数的余项,建立小波级数的余项的估计,进而得到小波级数一致收敛的结论和一致收敛速度的精确估计.  相似文献   
146.
膨润土/纤维素/丙烯酸共聚复合吸水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水溶液交联共聚法,制备了膨润土/纤维素/丙烯酸复合吸水材料,探索了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找出了吸水材料制备的最佳条件.当膨润土、纤维素、引发剂和交联剂添加量分别为单体质量的15%、2%、0.8%和0.04%,丙烯酸中和度为80%,反应温度为80℃时制得的吸水材料的吸液能力最强.其吸水率和吸盐水率分别为368和63.  相似文献   
147.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水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分子标记技术自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遗传育种领域,应用该技术来开展海水鱼类遗传育种的研究对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有着重要意义.阐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水鱼类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我国鱼类遗传育种工作提出了若干意见,同时就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8.
《摄类·雷劈敌论之谬》是苯教摄类文献的巅峰之作,也是诸多苯教闻思院的通用教科书之一。以文献田野法审视《摄类·雷劈敌论之谬》,多项摄类单元与萨迦派更噶扎增的《摄类归纳偈颂》相通,18项摄类单元之数量与隆朵喇嘛所列恰巴·却吉僧格的《量论摄类除意暗论》相同。不同于二者的“小周遍”“能遍所遍”“你声回旋”等均属于多项摄类单元之融合,并且有些论证直接对应于萨迦派龙日华贝的《摄类梦幻镜》的相关辩论。尽管如此,从学科称谓、概念术语和认识论上不仅有别于佛教摄类文献,“无我”的定义及其外延问题上还摒弃了首部苯教摄类文献《量论摄类》的观点,从而成为了该派摄类学的巅峰之作和通用教材。  相似文献   
149.
不同种类磷肥施用对蔬菜地磷素淋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柱淋溶模拟实验研究不同种类磷肥施用对磷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磷量的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CMP)、磷铵(AP),土柱淋出液的TP、DTP浓度、累积淋失量和净损失量均表现为AP>SSP>CMP,施用3种磷肥均提高了各层土壤Olsen-P含量,Olsen-P增加量的大小顺序是AP>SSP>CMP.因此,酸性菜园在磷肥品种选择上应采用钙镁磷肥,除可以减少磷素淋失外,还可改良土壤pH,提供蔬菜生长所需的钙、镁营养.  相似文献   
150.
本文研究f∈L2()的小波级数的部分和在勒贝格点处的收敛性.通过对勒贝格点的研究,建立小波级数的部分和在勒贝格点处的收敛性,同时给出其收敛的精确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