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综合类   2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临夏地区30.6~5.0Ma红层孢粉植物群与气候演化记录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对临夏盆地毛沟第三纪 (30 6~ 5 0Ma)红层剖面进行了系统而密集地孢粉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 ,获得丰富的孢粉化石 ,划分出 7个孢粉组合带和 4个植被与气候演化阶段 .阶段A(30 6~ 2 1 8Ma)为疏 (森 )林—草原植被 (带Ⅰ ) ,阶段B(2 1 8~ 8 5Ma)为森林 (带Ⅱ~Ⅴ ) ,阶段C(8 5~ 6 0Ma)为草原 (带Ⅵ ) ,阶段D(6 0~ 5 0Ma)为森林 (带Ⅶ ) .在此期间发生过几次重大气候事件 :1次降温期 (18 6~ 13 0Ma) ,3次温暖湿润期 (2 1 8~ 16 8Ma ,13.0~ 8 5Ma和 6 0~ 5 0Ma)和 1次旱化事件 (8 5~ 6 0Ma)  相似文献   
42.
近50 a来中国北方沙区风沙气候演变与沙漠化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训明  李吉均  董光荣  夏敦胜 《科学通报》2007,52(24):2882-2888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近50 a以来风沙活动有显著的变化. 20世纪60至70年代区域处于强烈的风沙活跃期, 而自80年代至今则持续减弱, 在绝大部分地区其输沙能力仅为60至70年代的20%~50%. 沙丘活动指数的分析结果也表明,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处于强烈风沙活动控制下的区域在不断向北向西退缩; 在中东部部分地区, 60和70年代有较强流沙活动的区域已演变为固定、半固定沙丘或者沙地. 风沙活动的这一显著变化在沙漠化过程中有很好的响应: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北方沙漠化强烈发展主要与这一时期正处于风沙活跃期有关; 而近20 a以来沙漠化逆过程的发生则与风沙活动的大幅度减弱和春季降水量增加有密切联系. 因此, 尽管现代沙漠化的正逆过程或多或少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其仍主要被气候变化所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