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6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65篇 |
丛书文集 | 82篇 |
教育与普及 | 76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0篇 |
现状及发展 | 8篇 |
综合类 | 146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6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4篇 |
1960年 | 4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蛋壳粉加工 蛋壳中含有94%的碳酸氨、1%的碳酸镁、3%~5%的以蛋白质为主的有机物.将蛋壳加工成为蛋壳粉后便是畜禽的优良矿物质补充饲料.加工时只要将蛋壳收集起来,去掉杂物,用清水洗净,放在沸水中煮半小时,然后捞出晒干粉碎后,即成蛋壳粉根据鸡、鸭的需要量,按比例混到饲料中投喂,也可把蛋壳粉放在饲料槽里供鸡、鸭自由采食.产蛋鸡每天喂蛋壳粉3.5~4.5克.喂猪时,蛋壳粉可占日粮的1%~2%;羊、牛等食草动物可占日粮的0.5%~1%.蛋壳粉可补充钙质和调整钙、磷比例. 相似文献
102.
在我們的碳氫化合物自动氧化工作中,首先开始了异丙苯(Ⅰ)自动氧化的研究。在氧化过程中首先生成的是异丙苯过氧化氫(Ⅱ)。后者在反应温度下进行热分解,产生自由基,因而引起新的链,促进氧化速 相似文献
103.
红树植物耐盐基因转化烟草及耐盐品系的培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耐盐性强的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中分离出的耐盐基因CSRG1, 构建了pGAM189/CSRG1转基因载体. 以烟草嫩叶为外植体,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将CSRG1基因及GUS基因, Kmr基因和Hygr基因转入烟草基因组中. 转化50个外植体, 经过50 mg/L潮霉素和150 mg/L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共获得了13个稳定抗性株系. 通过PCR扩增检测、Southern blot分析和GUS基因活性检测, 结果表明, 最终获得的11个转基因品系(基因转化频率为22%)中, CSRG1基因整合到烟草的染色体DNA上. 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 CSRG1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获得表达. 耐盐性测定和光合速率测定结果表明, 转基因植株在盐分提高到2% NaCl和全海水(盐度为24)配置的MS培养基中, 成活率保持在80%~90%, 株高增长20%~40%, CSRG1基因的表达产物及形成的生理代谢途径确实可使烟草获得较高的耐盐性, 同时这种耐盐性不仅针对钠离子胁迫, 而且对于各种离子的综合盐胁迫都具有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发展林业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受到广泛关注,发展前景良好,但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风险。基于贝叶斯网络原理,对林业碳汇项目进行系统风险评价,为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核证自愿减排(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林业碳汇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多领域林业碳汇专家知识,通过确定网络结构与计算风险参数,构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林业碳汇项目风险评价模型。结合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信息,确定林业碳汇项目风险清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风险贝叶斯网络结构;根据专家对各类风险因子发生概率及影响大小的打分,利用熵权法计算风险因子权重,以此获得每位专家对于风险源及总风险的评价结果,得到贝叶斯网络运行的全部参数。利用构建的风险评价模型,测度CCER林业碳汇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并判断各类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考虑不同类型CCER林业碳汇项目的特征差异,对该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适应性调整,纳入项目类型节点,通过贝叶斯网络的节点概率模拟功能,计算4类CCER林业碳汇项目的风险值,比较不同类型CCER林业碳汇项目的风险差异。【结果】①CCER林业碳汇项目整体风险值为1.932,四大类风险的风险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风险值分别为2.150、2.022、1.925、1.546;②CCER林业碳汇项目中政策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为林业碳汇交易规则变化、国家减排政策变化;市场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为劳动力价格上涨、土地租金上涨;技术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为项目未能获得签发、项目未能获得备案;自然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为病虫害、森林火灾;③不同类型CCER林业碳汇项目风险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碳汇造林项目、竹子造林项目、森林经营项目、竹林经营项目,风险值分别为2.221、2.121、1.954、1.705。【结论】贝叶斯网络能够综合考虑风险水平及风险影响关系两方面信息,在项目风险评价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当前条件下CCER林业碳汇项目风险水平中等,政策风险与市场风险相对较高,企业主体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投资决策时,应密切关注碳汇市场相关政策变化,对项目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有关部门应注重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并提高碳汇市场的稳定性与活跃性;简化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程序,以降低项目开发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05.
综合岩石学特征、砂岩碎屑组分特征、重矿物组合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探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沙一段的沉积特征和物源演化过程。结果表明, 车排子凸起存在南北双物源体系, 沙一段以粗碎屑沉积为主。在一砂组沉积阶段, 扎依尔山为北部物源区, 发育小规模扇三角洲沉积; 中天山及北天山造山带为南部物源区,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二砂组沉积阶段, 中天山供给减弱, 北天山供给加强, 盆地水体加深, 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端分布小型滨浅湖滩坝。南部物源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影响, 天山在新生代中新世中期经历强烈的挤压和抬升过程, 造成北天山隆升, 为车排子凸起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106.
KDV-Burgers方程可作为具有粘性耗散效应的非线性水波问题的控制方程,也是描述许多流体物理问题的简化方程。本采用拟特征线方法对KDV-Burgers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研究了在不同耗散效应和色散效应时数值解的特性,发现与理论分析结果与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7.
球衣细菌在生物膜上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衣细菌的纯培养和含该菌的混合菌群的生长特点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着重考察营养浓度对于混合菌群中球衣细菌的优势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球衣细菌的纯培养,可以在营养丰富的有机培养基上良好生长,然而球衣细菌在混合培养中,却适合在化学耗氧量(COD_(MN))为30~60毫克/升的范围内优势生长,低于这一浓度范围,生长微弱,超过这一范围在群体中的生长竞争能力较差. 本试验结果是用生物转盘模型,纯培养接种和活性污泥接种,并以染色废水为基本培养基取得的. 相似文献
108.
109.
通过改变高铬铸铁中的碳含量,而保持其它组分基本不变,得到M_7C_3型碳化物含量在9~42%之间的一系列合金.对每一种合金进行四种不同的热处理,从而使其具有四种不同的基体组织. 在ML-10磨料磨损试验机(二体磨损试验)和自制的自由磨料磨损试验机(三体磨损试验)上,用三种不同硬度的磨料(SiC、Al_2O_3和石榴子石)对这一系列合金进行磨损试验.并利用各种微观观察方法,分析和讨论了高铬铸铁中的两个主要组成相——(Cr,Fe)_7C_3型碳化物和基体在磨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破损失效方式.结果指出:在不同的磨损系统中及在不同硬度的磨料下,合金组成相的破损是不同的,热处理状态强烈地影响了合金的耐磨性和组织破损形式,从而为在实际零件中选择高铬铸铁的成份和热处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基于流线数值模拟研究高含水后期油田的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余油分布研究是高含水期油田的难点问题。以济阳拗陷孤东七区西馆陶组Ng6~(3+4)层高含水开发实验区块为例,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小网格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及参数模型;通过试验区储量、压力、含水率和单井含水拟合,85%的单井历史拟合误差5%。采用流线数值模拟技术显示出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流体推进特征及剩余油分布模式,得出:(1)流线显示目前地下储层形成大孔道高渗带,流体基本沿高渗带运移,驱油效率明显降低。(2)目标油层组剩余油分布明显受到沉积相、沉积韵律、层内非均质、生产井网等因素的控制;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微构造高点、层内低渗透区及注采不完善区,纵向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主力厚油层的顶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