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分流河道砂体构型分析方法在萨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的指导下,针对萨北油田北二西区萨Ⅱ1+2b沉积单元采用"层次分析"与"模式拟合"的研究思路,按照不同层次的空间组合模式以及定量规模,分复合河道层次、复合河道内部的单河道层次、点坝层次以及点坝内部的侧积体层次对储层内部构型进行了精细解剖,并建立了能够用于油藏数值模拟的曲流型分流河道三维构型模型,再现了侧积夹层的空间分布,为开发动态分析、剩余油挖潜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杏北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对含油性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安塞油田杏北区长6储层的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分析各类非均质性对含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方法 在储层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压汞等各类测试、测井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研究区储层砂体的平面连续性及物性状况是控制储层含油性的重要因素;储层在纵向上粒度韵律性、渗透率非均质对含油性在纵向上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粒度较粗、物性较好的部位往往含油性较好;隔夹层越薄,分布范围越小,油气越容易发生垂向运移,对油气在纵向上的分布也起重要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微观非均质性控制着油气进入储层的饱满程度.结论 研究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主要通过砂体平面展布、层内岩性和物性差异以及隔层分布等因素影响储层含油性分布.对该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与合油性分布关系的系统研究,对于评价油藏、预测有利含油区带并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层水分析数据对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的地层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在研究长9油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分析长9油层组原油地化参数与地层水化学特征,探讨长9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9油层组地层水矿化度平均为28.7 g/L,地层水类型主要为CaCl_2型,其次为Na_2SO_4型及少量MgCl_2型和NaHCO_3型,属于整体封闭的,局部相对开放水文地质环境;从油藏运移的角度来看,长9地层水矿化度与示踪油气运移方向的地球化学参数(nC_(21)~-+nC_(22)~+)/(nC_(28)+nC_(29))及nC_(21)~-/nC_(22)~+比值有着良好正相关性,长9油藏总是从低矿化度区域向高矿化度运移,且在运移路径上均存在显示地层水化学异常的Na_2SO_4型和NaHCO_3型地层水,其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断层及裂缝等优势运移通道存在的响应,同时CaCl_2型地层水可作为良好的油藏保存条件的响应,因此长9油藏大多分布在Na_2SO_4型和NaHCO_3型地层水分布区域附近的CaCl_2型地层水中;结合油藏分布区地层水化学参数的分布,提出长9油藏聚集的有利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三塘湖盆地沉积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叠合型含油气盆地的储集岩类型及其成岩作用特点。方法针对三塘湖盆地不同程度的叠加改造特点,开展盆地尺度上储层成岩作用的整体分析。结果二叠纪裂谷盆地的成岩强度大,以机械压实作用为主,原生孔隙丧失多且早,晚期成岩作用较重要,裂缝是油气运聚的通道和空阀,可出现次生孔隙发育带;三叠纪-古近纪拗陷盆地的成岩作用表现为机械压实和化学压实作用并重,原生孔隙多被保留;晚海西、印支、燕山运动等表生成岩阶段对该区的成岩演化和油气运聚起到重要作用;二叠系中特征的泥云岩和藻云岩可能是在有淡水注入的较高盐度湖泊中经混合作用而形成的。结论三塘湖盆地二叠纪-古近纪的成岩作用特点可作为中国西部叠合型含油气盆地的储集岩成岩作用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点坝内部侧积层倾角控制因素分析及识别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依据露头与现代沉积的构型研究成果,对点坝内部侧积层倾角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并以大庆油田萨北北二西区为例,探讨识别地下古河道侧积层倾角的方法.研究表明:侧积层倾角主要受河床底形的影响,与河流的宽深比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9,河流的宽深比越大,侧积层倾角越小.侧积层倾角值可以先利用密井网资料得出河流的宽深比,再按照宽深比与侧积层倾角的定量关系推算得到.  相似文献   
16.
红河油田HH156井区长8油藏为典型的致密低渗透油藏,试油资料显示大多工业油流与裂缝发育相关,但裂缝的分布具有很强非均质性,为油气开发带来困难。通过研究区15口井岩心描述及成像测井资料获得了裂缝分布参数,应用模糊逻辑技术对井眼裂缝指示数据和各种裂缝要素进行相关性判别,筛选相关性高的裂缝要素。由筛选结果可以看出,相干属性和裂缝指示相关性最好,断层距离属性、构造曲率次之,本次选取相关性最好的前3种属性参与非线性神经网络的学习与培训,得出最终的裂缝密度分布模型,进而应用随机建模方法生成DFN模型及裂缝属性参数,不仅有效预测了该区裂缝分布,而且提供用于数值模拟的裂缝模型,为油藏方案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丘陵油田陵2西区三间房组油藏注水在平面上、纵向上的运动规律。方法在充分认识油藏静态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压力测试、油井产液剖面、注水井吸水剖面等测试结果,结合注水井和采油井生产数据的动态分析,认识各种地质及生产动态因素对注水效果的影响和控制作用。结果丘陵油田陵2西区三间房组注入水在平面上主要受沉积微相、砂体平面延伸方向及储层物性三方面因素的控制,纵向上受沉积韵律性及层间差异性的影响。结论提出平面上封堵、转注,纵向上封堵、补孔及调整注水压力与注水量等措施,以达到提高油藏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