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生物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教学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本文对如何在生物课堂中创设情景教学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2.
朱勤 《科技信息》2013,(24):18-18
隐性教育起源于上世纪的美国,我国的隐性教育起步较晚,实际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隐性教育的教育途径应当多样化,教育的内容应当侧重书本教育涉及较少的能力、道德、情感等,教育的方式应当选择互动性的活动,寓教于乐是隐性教育的最好途径。在学校显性教育不放松的前提下,加强隐性思政教育,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道德培养,情感疏导,能力提高的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2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科技人员的责任范围也在逐渐扩大,由此带来了科技人员的责任困境。米切姆对这种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科技人员的责任应当是一种"合作责任"。这种观点对我国的科技伦理建设具有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将其运用于物理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5.
朱勤 《科技信息》2011,(8):62-63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大幅递增,加上学生个性化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标准的显著提高,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拟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策略,以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26.
基于DCOM的科技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统计工作是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通过分析科技统计工作的需求 ,开发了基于DCOM技术的科技统计管理信息系统 ,并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原则、总体框架和实现技术等。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应用UML对物价监测管理系统进行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及实现的具体过程,实证了UML对提高大 型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开发质量与开发效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SLE)的表达及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IRCpedia数据库,筛选出候选的SLE相关环状RNA,应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SLE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浆,筛选出目标环状RNA,再用RT-qPCR对目标环状RNA及其对应基因进行验证,最后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SLC15A4基因对应的环状RNA:HSA_CIRCpedia_7637在SLE患者组中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48 1);并验证SLC15A4基因线性RNA(P=0.000 3)和环状RNA HSA_CIRCpedia_7637(P=0.006 9)在SLE患者中均比健康对照者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SA_CIRCpedia_7637比较可能结合的miRNA有11种,包括hsa-miR-638等.结论:SLE患者的环状RNA HSA_CIRCpedia_7637表达下调;HSA_CIRCpedia_7637可能通过竞争性结合hsa-miR-638来参与SLE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29.
快速傅立叶变换在数字信号处理器上的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性能特点,对基2、基4、分裂基和Bruun FFT等快速傅立叶交换算法及其在TMS320C30上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开发出高效的FFT算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30.
目的:联合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清前S1(PreS1)抗原和乙肝e抗原(HBeAg)两项指标,判断其与HBV-DNA定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两步法)检测PreS1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一步法)检测HBe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在335例慢性HBV携带者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率为42.7%,HBeAg阳性率为36.4%,HBV-DNA阳性率为53.4%.在179例HBV-DNA阳性患者中,HBeAg阳性109例(60.9%);156例HBV-DNA阴性患者中,HBeAg阴性143例(91.7%).在179例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89例(49.7%);在156例HBV-DNA阴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阴性102例(65.4%).PreS1和HBeAg双阳性的感染者HBV-DNA阳性率为93.8%( 45/48);在PreS1和HBeAg双阴性的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率仅为22.0% (26/118).结论:HBeAg与HBV-DNA的相关性比PreS1抗原与HBV-DNA的相关性高.PreS1和HBeAg双阳性的感染者HBV的复制程度高,而双阴性的感染者复制程度较低.因此,PreS1抗原与HBeAg联合检测可用于预测HBV-DNA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