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slab模型下,研究NH3在Ru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NH3在Ru(0001)和Ru(1010)面上的优势吸附位皆为顶位.NH3的吸附是化学吸附且具有表面结构敏感性,与密堆积表面(0001)相比,NH3在开放的(1010)面上的吸附更加稳定,吸附能达到1.08 eV.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NH3通过其3a1轨道与表面Ru原子的4dz2和5s态混合吸附于表面.  相似文献   
12.
海藻酸溶液sol-gel相转移的临界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0.1mol·kg ̄(-1)的海藻酸钠的Cu ̄(2+)添加体系的相对粘度(η_rel)、固有粘度[η]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考查,得到了sol-gel相转移临界点附近的相对粘度的临界指数k=0.96,固有粘度的临界指数k'=0.24.Huggins方程中的粘性常数k'比线性高分子要大,由此证实了该体系的凝胶行为同3D-percolation理论中的Zimm簇型的假设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基于slab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NO在Rh(100)和(111)表面上吸附的几何与电子结构.结果表明,在开放的(100)面和密堆积的(111)面上,优势吸附位分别是桥位和hcp位.在两表面上的优势吸附结构中,NO的吸附主要是其1π和5σ轨道分别与Rh的5s和4d态混合的结果.NO分子吸附后,均存在两种相同的电荷迁移过程:即NO的1π和5σ电子向金属表面的转移以及金属表面电子向NO的2π轨道上的反馈.这两种电子迁移均使得N-O键被活化,N-O键被消弱,N-O键长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